Global Views

旅外漂泊三年半回家了

江宜樺:堅信理想,長風破浪 _王一芝

- 文╱王一芝

再見到前行政院長江宜­樺,他還是任內那身夏日下­鄉必穿的白短袖襯衫配­黑長褲,說起話來一樣溫文儒雅,談吐也始 終條理分明,但神情卻顯得輕鬆許多。因為已在海外漂泊三年­半的他,終於能夠回台定居,讓他精 神大好。

2014年底九合一選­舉,國民黨大敗,江宜樺負起政治責任閃­辭閣揆。隔年3月飛往美國,先

後在哈佛和史丹佛大學­擔任訪問學者。一年半後,獲聘到香港城市大學擔­任人文社會科學院教授。

從來沒想過到香港任教­的他,因為香港跟台灣有點近、又有點距離,符合他的心境,因此接下三年聘書。沒想到才過了兩年,他卻提前返台,今年暑假過後將轉赴嘉­義中正大學戰略與國際­關係研究所任教。

父母相繼離世更珍惜家­人

過去三年多來,江宜樺雖然人不在台灣,卻常被「點名」,指他將接任國民黨副主­席、備戰台北市長,甚至還被列為2020­總統大選人選。

面對各種揣測,江宜樺不慍不火地回答,「提前回台灣,主要是想跟家人團聚。」

他坦言,當初前往美國,打算暫時遠離台灣政治­的紛沓塵囂,後來選擇到香港執教,也是想和台灣保持一點­距離,沒想到時間一久,竟萌生漂泊的感覺。「有一次在校園碰到他,他主動跟我提及,他的太太和孩子都在台­灣,他很想家,」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­這樣說。「才過一年半,我就想回來,跟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,即使只是聊天打鬧,也是很重要的價值,」江宜樺說。尤其父母都是他不在國­內的這三年半接連過 世,讓他更珍惜和家人相處。來自基隆暖暖,沒有顯赫家世,但江宜樺一向是締造紀­錄的人,他的沉穩,總讓人忽略他的年紀。

2008年以前,江宜樺是台大政治系最­有學術聲望、最受學生歡迎的年輕教­授之一。

拿到耶魯大學博士後,1993年江宜樺返母­校台大政治系任教。當年教過的學生回憶,當時學生間流傳,系上來了一個認真的新­老師,學問好,為人謙和,每年學生票選台大政治­系最受歡迎的教授,都是江宜樺。他總能把抽象的西洋政­治哲學講得很清楚,開的課每學期都爆滿,往往前一天就要排隊登­記。

同時這位老師很親切,學生私下稱他「小熊維尼」。「學生說我很像小熊維尼,因為總是笑瞇瞇,看起來又很好抱,」語畢,江宜樺自己都不禁開懷­大笑。自從有了社群媒體後,他的大頭貼還很長一段­時間是「小熊維尼」照片,直到單車環島後才更新­為騎腳踏車照。

任教十年內,江宜樺四度拿到台大教­學優良獎,更在41歲那年一舉摘­下教學傑出獎,也當選台大「十大經師與人師」楷模。「這不容易,能從台大幾千位教授中­脫穎而出。這些獎項通常都由資深­教授囊括,江宜樺算是很年輕就當­選,」當過七年台大 學務長的台大社工系暨­研究所教授馮燕分析。

「三好」老師備受推崇

由台大學生採訪集結成­冊的《經師與人師》一書,就引述中研院院士、台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­對好老師的定義,「好老師可分成三種,一種是在學術研究上表­現特別突出;二是對學生特別好;三則是對學生訓練很嚴、讓學生有所成就,」吳玉山接受採訪時說,「要求一個人同時具備這­三種特質談何容易,但江宜樺就是這種老師。」不過,江宜樺最讓台大老師群­印象深刻的,莫過於他的論述能力。馮燕印象深刻,每次校務會議,眾人爭執很久之後,都會有個年輕的聲音發­言,就是江宜樺。印象中,他的頭腦思路清晰,三、兩下就整理出脈絡,不偏不倚做好結論,「雖是在場年紀最輕,說話卻很有說服力。」馮燕跟江宜樺同在台大­任教時,彼此並不熟。江宜樺擔任行政院長後,馮燕好幾次為了衛福部­整併兒童局的問題,和許多兒福聯盟去跟江­宜樺陳情,誰知道後來竟被邀請入­閣擔任政委。

2006年台大參考美­國作法,成立教學發展中心,當時台大教務長蔣丙煌­指派江宜樺擔任主任,並拔擢為副教務長,希望他針對教學做變革。

「台大後來出了不少像葉­丙成(台大電機系教授)般的好老師,又把通識課程創意化,評比是各校中最好的,教育部還要台大到其他­學校分享,江宜樺功不可沒,」一位台大教授說。

行政能力被看見後,雖然沒有政黨色彩,但在台大政治系學長高­朗推薦下,江宜樺開始為馬英九撰­寫政策白皮書,2008年馬英九當選­總統,延攬他擔任研考會主委,就這樣踏入政壇。誰也沒料到,江宜樺入行雖晚,升遷速度卻少人能比,短短五年從研考會主委,接管天下第一大部內政­部,再到行政院副院長。接下行政院長那年,江宜樺 才53歲,是50年來最年輕的行­政院長。

組織改革認真傾聽民意

外界總愛把江宜樺平步­青雲的官運,歸功於前總統馬英九的­賞識。也有不少人稱他是「小馬英九」,因為高學歷、做事縝密、一絲不苟、謙恭有禮的作風,簡直就是馬英九的翻版。

但不少人肯定,江宜樺認真的做事態度­和說到做到的執行力,才是升遷快速的真正原­因。

前總統府副祕書長、今年底國民黨台北市議­員參選人羅智強,對江宜樺有近身觀察,發現江宜樺不像一般關­在象牙塔的學者,能結合政治理論和實務,「最特別的是,他總能合適的表述,讓民眾了解問題的本質。」

因此,馬英九總將最棘手的問­題託付給他。在研考會主委內任,他接手已推動22年,歷經8位行政院長和6­位研考會主委的組織改­革,也把馬英九19項競選­政見列冊追蹤落實。「坦白說,一個學政治理論的博士,對於交通、社福、建設、年金、長照、農保等領域,絕對不是專家,但他很用功,用心傾聽,在會議上都不會顯得無­知,做出結論也都能讓現場­服氣,」馮燕觀察,他聰明而不自負。

前政務委員、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­所創辦人蔡玉玲,也對江 宜樺的專注傾聽印象深­刻。「只要資料準備齊全,他認為這件事對國家好,馬上拍板執行,完全不拖拉。」

她猶記,2014年7月底的經­貿國是會議,為了回應太陽花學運訴­求,會前她建議網路直播,雖然不少與會者反對,但江宜樺全力支持。國是會議召開時,他即時觀看線上留言,輪到江宜樺發言,開口第一句話是,「有個網友說我擺筆電只­是做樣子,根本沒看,但你的意見我聽到了。」只是,江宜樺雖深受長官青睞,一路走來也爭議相隨。尤其太陽花學運,讓他滿身是傷。

不像其他閣員,卸任後大多回原校任職,江宜樺才下台,就有台大政治系師生校­友抵制他重返台大。其實江宜樺借調任期早­在2012年就期滿,他放棄台大教職,接受行政院副院長一職,就已經不是台大政治系­老師,自然也就無校可返。

山不轉路轉,江宜樺轉往國外名校,這幾年,他慢慢有「失之東隅,收之桑榆」的感覺。哈佛和史丹佛可說是美­國東西兩岸的學術重鎮,全世界重量級政要、學者、名人或諾貝爾獎得主,只要訪美,都免不了在這兩間大學­演講。待在哈佛費正清研究中­心時,每週至少就有五、六場演講,他就聽過澳洲前總理陸­克文、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

策學院院長馬凱碩、美國前國防部助理部長­約瑟夫奈伊(Joseph Nye)等人的演講,受益匪淺。

在美國時他有一個很深­感觸,就是以「中國崛起」為主題的演講,超乎想像的多,可見這議題對美國太重­要了。兩年前江宜樺轉往香港­執教,除了想了解香港的本土­認同,他也想觀察香港回歸大­陸後的狀況,從中思考台灣的未來。

今年3月底,江宜樺應邀前往大陸參­訪。這是卸任閣揆後,首次入境大陸,距離上回已十年。

搭平台理性討論公共政­策

他赴上海交通大學、北京清華大學演講,也參訪幾個學術機構、青創基地和科技工業園­區,「我沒去的這十年,剛好是大陸成長最快、變化最大的時期。」

這趟大陸行,江宜樺不免俗會晤大陸­涉台機構和學者,「他們很明白告訴我,現在兩岸的溝通管道全­部中斷,而且是非常嚴格地執行,」他嘆了一口氣,兩岸關係等於退回到十­幾年前。

江宜樺的身分變了,但對公共議題的關心絲­毫未減。 「他每次在校園和我不期­而遇,都追問我,PM2.5對台灣的傷害,他對公共議題很感興趣,而且也有點研究,」出身台灣、知名核安專家郭位憶及,他是在出版《核電關鍵報告》新書發表會上認識當時­的閣揆江宜樺,感覺到他對公共議題十­分關注。

過去三年多,江宜樺儘管不在台灣,仍心繫台灣未來。有感於台灣總是吵吵鬧­鬧,無法理性討論事情,他決定結合民間力量,號召成立了「長風基金會」。希望搭建理性討論公共­政策的平台,也幫年輕人連結國際。

取名「長風」,是江宜樺的想法,靈感來自於李白《行路難》第一首的詩句「長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雲帆濟滄海」,「這是我從年輕時就很喜­歡的意象,」江宜樺陶醉地說。

李白透過這首詩,描述他在政治上遭遇到­的種種困難,正好貼切形容台灣最近­十年的處境。

雖然苦悶,卻不能失去信心,如果能夠匯聚眾人之力,形成一股強勁的長風,總有一天會乘著長風破­萬里浪,到達理想彼岸,「有了這個基金會,我相信長風破浪,指日可待,」江宜樺說。

結束三年半漂泊,回台灣後的江宜樺將不­會閒著,除了嘉義任教,他會花更多時間主持長­風基金會的發展,希望他的理想成真,讓台灣變更好。

 ?? 陳之俊攝 ??
陳之俊攝
 ?? 長風基金會提供 ?? 江宜樺去年底終於圓了­單車環島的夢,率青年九天單車環島,探索台灣的風土。
長風基金會提供 江宜樺去年底終於圓了­單車環島的夢,率青年九天單車環島,探索台灣的風土。
 ?? 長風基金會提供 ?? 江宜樺近年體認,貢獻社會並非唯有從政,因此於前年底集合民間­力量,搭建討論公共政策平台「長風基金會」,替台灣找出路,也幫年輕人連結國際。
長風基金會提供 江宜樺近年體認,貢獻社會並非唯有從政,因此於前年底集合民間­力量,搭建討論公共政策平台「長風基金會」,替台灣找出路,也幫年輕人連結國際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