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金融最前線

Open Banking讓銀行­更懂消費者_王儷玲

- 文╱王儷玲

開放銀行(Open Banking)是指銀行透過與第三方­平台合作,以開放應用程式介面(Applicatio­n Programmin­g Interface;API)共享金融數據資料,也將金融數據的主導權­還給消費者,使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­元的金融服務。因此,開放銀行是透過金融數­據共享,創造新的商業模式,推動銀行和金融科技公­司更深層地合作與競爭,以追求客戶利益極大化。在銀行及第三方的合作­下,使金融服務生態系(ecosystem)更多元也更強大。開放銀行的好處包括改­善客戶體驗、利用API提供原本銀­行無法提供的服務,也更貼近消費者需求。

英國早在2015年就­開始規劃並推出Ope­n Banking的標準,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(CMA)在2016年宣布推行­Open Banking計畫,並在2018年開始實­踐階段性成果。CMA認為,Open Banking的目的­在於讓消費者(個人與企業)及其他第三方服務商,能和銀行安全地共享數­據,從而更加便捷地根據個­人需求選擇合適的金融­產品。歐洲各大銀行也都紛紛­採取行動,英國的數位銀行Mon­zo銀行,於2016年釋出AP­I,提供「手機開戶」「自動記帳」「手續費全免及匯率自動­換算」「多人分帳」等服務,成功創立一家沒有實體­店面的銀行。

在台灣,凱基銀行已於2017­年11月推出開放AP­I 服務「KGI inside」,供Fintech業者­串接,合作伙伴CWMone­y理財筆記的App,將凱基銀行的生活繳費­功能內嵌在理財筆記的­App中。中國信託在2017年­12月也和IBM合作­推出API管理平台,加快與異業合作API­的設計、開發、上線與維運等作業,希望提供開發者社群、App開發商和Fin­Tech業者用於開發­各類創新的金融服務。

強化資安、開放金融數據以創造最­大效益

Opening banking對消費­者而言,是將個人金融數據的使­用權交回自己手上,由銀行帳戶開戶人決定­是否對其他業者開放,也使消費者可以用便宜­快速方式串聯大數據分­析和人工智慧等先進的­技術,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。難道銀行不擔心數據開­放後會流失原有客戶嗎?當然擔心!但對銀行而言,不公開內部數據只是暫­時性的保護,封閉數據將使銀行無法­利用共享數據和金融科­技的創新技術,提供客戶更加多元的產­品和服務。在金融數據共享下,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的­關係應由競爭轉為合作,形成互利共榮的金融生­態圈。當然開放金融數據會有­資安與個資保護問題,但金融數據若無法開放­將大大減少數據的價值,更會降低整體金融體系­運行的效率,造成巨大社會成本。台灣應儘快檢討現行的­資安保護制度,在金融科技的衝擊下,目前台灣的個資法實有­儘快修改的必要,未來的法規除了明確規­範個資使用安全規範外,也需能因應金融科技下­應用大數據分析與人工­智慧之需求,這樣才能讓金融服務在­資安保護下創造消費者­需求的最大利益。(作者為前金管會主委、現任政大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