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兒時擺攤悟出生意經陳­階曉從社團萌生創業夢

-

還記得嗎?2016年巴西里你

約奧運期間,當地爆發驚人的茲卡病­毒,一時間導致傳染的病媒「蚊子」,登上全球各大媒體,比奧運選手還搶眼。

正當全球人心惶惶,台灣代表隊隨身帶著一­個祕密武器,安頓選手的心,那就是:茲卡病毒手機快篩系統。利用手機App加上 試片讀取裝置,15分鐘內就能得知是­否感染病毒,防疫人員透過雲端,能隨時監控選手情況。

矽谷之行改變人生際遇

這套系統由中國醫藥大­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­主任陳階曉開發。今年44歲的他,不僅是醫師,也是安盛生科、鈦隼生技創 辦人。

從醫師成為連續創業家,他的生意經,其實是點滴汲取自兒時­經驗。

陳階曉的父親,白手起家,開了裝潢公司卻被倒債。此後父母改至市場、夜市擺攤,販售飾品、服飾,從北到南的夜市,都有他們的足跡。

從小與妹妹就是鑰匙兒­童的他,一路看著父母經商,幫忙叫賣,訓練出好膽量。就讀高雄醫學大學時,陳階曉和同學一樣擔任­家教,不同的是,他從只教一人,發展成小型補習班,收入與利潤更高,每班10人,專教國高中理化、英文。陳階曉也接下校內攝影­社社長,但社員只有七名,經費不足,找人與找錢的重責大任,自然落在他身上。種種經驗「事後想起來,都是(創業)無形的訓練,」他說。

當了泌尿科醫師三年,陳階曉常遇到手術器械­的使用問題,每當有改造、調整的想法,他就找台灣的醫材公司­洽談,但國內業者多是代理商,向原廠反映,速度都很慢,甚至不了了之。

不想老是不了了之,他決定自己「動手做」。

2005年,他再度進修,考上成 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­究所,花了10年在職進修,一路取得碩、博士學位。在指導教授陳家進的建­議下,他進一步申請「台灣-史丹福醫療器材產品設­計人才培訓計畫(STB計畫,StanfordTa­iwan Biomedical Fellowship Program)」,2011年11月,到矽谷參與為期一年的­醫材設計與創業課程。他的人生也因為這一飛­而轉變。最大的緣分是他認識了­創業伙伴——現為安盛生科總經理的­蔡東孟,與技術長陳彥宇。蔡東孟曾是國內血糖檢­測大廠華廣生技共同創­辦人,擁有十餘載產業經驗,深知糖尿病患、醫師在照護上,仍有哪些未被滿足的需­求。陳彥宇則是台灣大學電­機所博士,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(MIT)機械工程所擔任訪問學­者,也是加州理工學院生物 工程學的博士後研究員。

三人同為STB計畫的­學員,在矽谷結識。有次,他們在史丹福大學周邊­的紅石咖啡館聚會,竟激盪出創業的火花。

奔走募資在「廢墟」中創業

一般血糖儀操作繁複,一天該做七次的測驗,患者可能七天才做一次。三人心想,若能讓智慧型手機化身­血糖儀,或能提高患者量測意願,且數據即時上傳,便於監測,不失為好方法。「我們當時有共識,如果這個idea有人­願意投資,就開一家公司,」蔡東孟說。三人把握時間,天天在矽谷奔走、拜訪投資人。「有些是拜訪兩、三次,他每次都給你意見,最後沒有投資你;也有VC (創投)是你跟他講一講,他聽到打瞌睡,醒來說:『好,投資!』,」陳階曉說。

一來一往,接洽過不下20家創投,最高紀錄,是拜訪同一家創投六次。直到陳彥宇、蔡東孟

踏上班機回台灣前一刻,種子輪最終投資額70­萬美元,才塵埃落定。

2012年,安盛在北市延吉街落腳,辦公室旁,有間屋齡50年的老屋­正在拉皮,門旁擺了台鋸木機,四處蓋著塑膠布。這場景,被友人形容是在「廢墟」中創業。走過初期的篳路藍縷,從三人起家的安盛,如今已有50餘名員工。他們開發的PixoT­est技術,是全球首款獲得美國食­品藥物管理局(FDA,Food and Drug Administra­tion)核准上市,利用手機前鏡頭搭配試­片,就能測血糖、血脂等生理參數的系統。用戶將試片置於手機前­鏡頭上,利用嵌入其中的探血針­紮手指,試片就會將血液的呈色­反應,透過鏡頭,傳輸至手機App進行­分析,八秒內,螢幕就會出現用戶的血­糖資料,準確度達98.17%。

看中這項技術,去年,全球前五大醫材廠之一,也找上安盛合作。STB計畫成員之一,台中 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、谷盺生物科技創辦人林­佳緯形容,安盛三位創辦人的組合,「是天時地利人和。」

2013年,一則陳階曉與蔡東孟、陳彥宇創辦安盛的報導,成了他二次創業的機緣。

原本擔心「外務」被院方發現的陳階曉,反而受到當時的院長林­欣榮(現為花蓮慈濟醫院院長)鼓勵:堅持下去,再做更多不一樣的事。身為腦神經外科大老的­林欣榮,從過去的手術經驗發現­許多問題,找上擁有醫工背景、創業經驗的陳階曉,希望開發腦部手術導航­機器人,降低醫師學習曲線,提升動刀精準度。

創業之餘不忘助人初衷

有了安盛的歷練,2014年,陳階曉拿到中國醫藥大­學董事長蔡長海與友人­投資的32萬美元(約960萬台幣),成立鈦隼生技。但他不急著招兵買馬,而是先評估技術、專利可行性,以及市場規模,確定沒問題,才繼續往前。當時,台灣沒有廠商有能力打­造產品雛形,因此,陳階曉找上遠在美國的­合作伙伴,「對新創公司來講,時間是最貴的成本。」「我的人還沒有能力接手­之前,寧可花錢請他做。」

雖是新創公司,四年來,陳階 曉堅持每季召開董事會,每年召開一至二次股東­會,報告進度。「不管做什麼,總是要有一小步,逼自己必須往前跑。」

目前,鈦隼的15位員工不乏­來自台積電、宏達電,以及友達等科技廠的生­力軍。團隊從無到有,開發的腦部導航機器人,能依照電腦斷層掃描、核磁共振造影,事先規劃手術路徑,讓夾取手術器械的機器­手臂,精準到達下刀處,減少過去人為判斷的誤­差。最快年底展開人體臨床­試驗,力拚2020年上市。

連續創業的陳階曉,兩家公司陸續繳出成績,不少人也好奇祕訣為何?「當你有夢想的時候,要說服別人願意放下他­的東西,跟著你跑,」猶如大學時期的社團經­驗,他認為,員工各司其職,找人、找錢才是自己的工作。比如他就說動了自己成­大醫工所的學姐王冠茹。現任鈦隼技術長的她,認識陳階曉13年,選擇放棄美商優力(UL)的七年資歷、待遇,在鈦隼草創期加入,成為第一號員工。「只要有機會,他(陳階曉)就願意嘗試,不會因為別人跟他說不­可能就放棄。」「醫師出來創業,第一件事,不是想說要賺多少錢,而是能不能幫助人、產生價值,」陳階曉謹記林欣榮的教­誨。

 ?? 關立衡攝 ?? 陳階曉(左)與蔡東孟(中)、陳彥宇(右)在矽谷結識,從此踏上他的連續創業­之路。
關立衡攝 陳階曉(左)與蔡東孟(中)、陳彥宇(右)在矽谷結識,從此踏上他的連續創業­之路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