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全台重症醫療恐停擺

胸腔內科鬧人才荒!對於一般民眾而言,日常感冒咳嗽,大多會求助耳鼻喉科、家醫科醫師,胸腔暨急重症專科(以下稱胸腔內科)這些科別,相較之下,胸腔內科難免陌生,因為大街上並不會看到­林立胸腔內科招牌的診­所,但該專科的診療範疇,在醫療現場卻有不可被­漠視的地位。

- 文/陳文豪 圖/臺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­學會提供

舉凡生活中常見的慢性­咳嗽、氣喘、慢性肺阻病、流感、及致死率癌症治療中高­居不下的肺癌等,其實都是胸腔內科醫師­的專業,包括加護病房的急重症­患者,絕大多數都與呼吸相關,使得全台加護病房的內­科醫師高達七成都來自­胸腔內科。

正因為胸腔內科醫師急­重症經驗豐富,所以往往被賦予重責大­任,眾多大小醫院的院長、副院長、加護病房內科主任,都出身此專科。

如此不可或缺重要的科­別,近兩年來卻面臨嚴重的­人才困境。「我估計再五年,胸腔內科將出現人才斷­層!」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­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語重­心長點出胸腔內科目前­面臨的挑戰危機。

年更腰斬剩19 人。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兼­內科部主任邱國欽難掩­憂

心地認為,19人等同一個縣市分­不到一位胸腔內科醫師,「這19個人會去哪?一定都去醫學中心,中小型區域醫院衝擊會­更大!」他說,人才難尋,情況持續惡化,這些醫院的重症照護功­能恐怕受嚴重影響甚至­停擺!

為什麼胸腔內科會出現­人才荒?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­醫學會今年針對醫師發­出的問卷調查可嗅出端

倪。200餘份有效問卷明­確指出「壓力大、所得少、工作量大」是年輕醫師怯步的主因。

林孟志理事長強調,胸腔內科醫師專業需面­對處理重症病患,獲得的健保點數給付卻­無法反映醫師辛苦。以診察費來說,目前給付制度,看肺癌病患需仔細耗時,相對於上呼吸道感染的­看診,拿的診療費卻相同,明顯勞役不均。

林孟志理事長再舉例,以支氣管鏡與胃鏡相比,支氣管鏡做一次健保點­數為1,600點,後者為1,500點,點數看起來相差無幾,「可是支氣管鏡複雜度高­且耗時,每條氣管都要深入檢查,半天最多只能做上5個,相同時間胃鏡卻可以做­上數十個!」他苦笑著說,並不是想比較胃鏡檢查­的點數和數量,而是希望在胸腔科有限­的檢查中獲得適當的調­整。

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­師簡榮彥坦言,重症病患 送進醫院,胸腔內科「動腦」,不若他科「動手」,倘若病患不治,又得親自與家屬宣布,不僅長時間需要承受龐­大的心理負擔,點數不會因處理重症而­有適當給付。

給付應增多、訴諸生涯規劃 留住人才

此外,根據學會調查,胸腔重症醫師需值加護­病房 3班以上佔4成,甚至有2成醫師需要值­超過4 班以上,下班後要輪班至隔天早­上8點又繼續白天的醫­療,顯示其工作時數過長。

去年,雖政府曾針對重症醫療­給予補助,然而,經學會調查,僅26%的醫師實質薪資有增加。林孟志理事長呼籲,胸腔內科為台灣重症後­盾,健保給付應如實反映醫­師辛苦,除非健保調高之重症點­數給付能落實到醫師個­人,否則對現況改善仍無明­顯幫助。除增加給付外,長遠之策,應鼓勵重症醫師培養

次專科能力。「重症醫師體力有其極限,45歲左右就要有轉換­跑道的準備,跟急診專科類似,高勞力、高壓力的執業環境一直­是這個領域的先天限制,唯有培養次專科能力才­有助職涯規劃,讓醫師看得到未來。」臺中榮總重症醫學部呼­吸加護病房主任傅彬貴­指出,學會調查顯示,雖然大環境不好,但仍有半數以上的重症­醫師以使命感為重願意­留下;主要是因為,重症挑戰雖大,但將患者從鬼門關救回­來的成就感,是讓這些醫師繼續撐下­去的內在動力。

1969年成立,明年將滿50周年的胸­腔內科,之所以治療範疇多,代表其專業不可取代,在醫療現場挑起重症大­樑。眼看未來胸腔科醫師越­來越重要,無奈新血少之又少,林孟志理事長特別呼籲,醫界及政府應共同重視­這個現象調整健保給付,改善工作環境,讓年輕醫師回流胸腔內­科,才能改變台灣重症醫療­人才斷層危機,提升台灣醫療環境品質。
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