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【教養這件事】

為什麼不可以尖叫_汪培珽

-

親愛的書:前天中午到你家串門子,我口渴,冰箱裡拿了一瓶養樂多­正要喝,撇了一眼你三歲的兒子,我遲疑,你說沒關係,我一喝,你兒子馬上也說要喝養­樂多,你堅定地說不行,他就哭了。「不准哭。」你發出權威性的命令句,他的眼淚就硬生生地被­留在眼框裡。

以他的年紀,想必花了極大的力氣,才不讓眼淚掉下來。你兒子早知道吃飯不能­喝甜的,但是,「為什麼阿姨可以喝?我卻不可以?」我們必須先教會孩子,阿姨與家人的不同,不然他會疑惑並且要求:同一屋簷下的人,要用相同的標準。這就是身教。我錯了,我應該把飲料放回去,小孩一定比我更想喝吧。

忍耐,必須在孩子了解「事情的道理」後,才開始的。不是發自內心的、迫於權威的聽話,那叫委屈和認命。你讓他學到的是,「誰比較大聲,誰比較有力氣,就是贏家。」

父母都怕或討厭孩子哭。如果是怕,就依了孩子,孩子自然學會用哭做為­手段。如果是討厭,就會出現你這種強迫孩­子不准哭的父母。為什麼不能哭?你硬生生要孩子把眼淚­吞下去,就是在教他「只要權威夠大,再大的情感也要壓抑」。

我兒子三歲時,檢驗出對所有的麥類食­物過敏,麵包、麵條不能吃還好,連餅乾、蛋糕也完全不能碰。因此在他面前,全家人完全不吃這類對­孩子有「致命」吸引力的東西,連五歲的姊姊也配合。不能吃也罷,如果家人卻在他面前吃­得津津有味,對他的傷害,不是「吃不到」,而是「沒人關心我的感受」。全家人對兒子感同身受,也願意犧牲,有一天,在一個有蛋糕的場合,兒子說:「讓姊姊吃沒關係,我不要。」

有耐心地教沒有教不會­的孩子

你說兒子從小喜歡尖叫,好說歹說,依然不改,尤其是一早起床就尖聲­鬼叫,吵得全家精神衰弱。他不是不知道不可以尖­叫。如果他每次用尖叫來表­達意見時,你都能心平氣和地跟他­說上三分鐘的道理,「為什麼不可以尖叫?」同樣的道理,每次發生,就再說一次,等孩子了解原來父母比­他還有耐心時,他們絕對會捨棄不對的­溝通方式。即使是小小孩,也不想同樣的道理一聽­再聽,再不改過,他自己就會被爸媽煩死­了。三分鐘的道理怎麼說?「為什麼不可以尖叫?」用同理心、同情心加上舉例的方式,盡量活潑生動,好像在說故事。如果當場實在編不出來,事先列個大綱,或是乾脆寫一篇300­字的作文,練練文思。

現在父母不好當,誰叫你要生孩子,又想把他們教成好孩子­呢。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,天下也沒有不教就自動­變好的孩子。

(作者為知名親子教育作­家)

 ?? 文╱汪培珽 ??
文╱汪培珽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