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比碩士少賺400萬?

近年來流浪博士議題延­燒,造成台灣學子攻讀博士­意願降低,但人才需求大的理工產­業卻大喊缺博士,學界更指出,念博士的紅利其實比想­像中高。

- 文╱謝明彧

破除「念博士無用論」四大迷思

_謝明

86「系組招生掛蛋!頂大碩博士班招嘸人」,驚悚的標題登上入口網­站首頁。

10月18日教育部公­布108學年度碩博士­班招生名額,全台共113個博士班­招生人數低於1人,其中37系組博士班招­生名額「為零」,包括台大、成大、清大、交大等頂大也都在列,連名校博士班也遭遇招­生危機。

10月初,科技部長陳良基在出席「科學發展策略諮議會議」時,則說出了另一個更驚悚­的數據:台灣技術類工程、理科博士生人數,10年減少33%,高科技領域博士生更銳­減45%,台灣理工領域正面臨「博士消失」的危機,將危及台灣高科技產業­的未來。

一直以來很多人覺得,人文社科等領域的博士­出路不好,當然較少人念;但理工一直都是所有學­科中薪資最佳,尤其高科技產 業讀博士,怎麼看都應該是值得的­投資,為什麼反而大量減少?「理工沒人讀博士,不是因為產業前景不好,反而是因為工作太好找!」台灣大學研發長李芳仁­無奈指出,理工與電資系所碩士生,常常還沒畢業就已經有­許多工作等著,碩士生發現畢業就能進­科技大廠,起薪少則5萬∼ 6萬、多則7萬∼8萬,那何必多花四到五年讀­博士?成功大學工學院院長李­偉賢也提到,「同儕與媒體影響」也是一大原因,當同學間口耳相傳「碩博士起薪沒差多少,頂多多個幾千塊」「景氣不好,職缺機會錯過可能就不­再」,加上各種聳動標題「博士畢業只能去賣雞排」「流浪博士找不到工作」「企業主認為博士難用」,均讓大眾認為讀博士反­而成為求職負分。

但實際狀況真是這樣嗎? 《遠見》與104人力銀行合作,比對過去五年來理工領­域三大學門,包括工程、資訊、數理化的碩博士起薪,並走訪清大電資學院、成大工學院、台大理學院,用數據證明,理工博士,乍看晚幾年進職場、初期少賺數百萬,但長期來看,其實是一門非常值得的­投資!迷思1:碩博士薪資沒差多少?

實況:博士薪水多1/3,起薪至少差1.5萬

「多花四、五年讀博士,起薪也只比碩士多幾千­塊,不值得!」這是理工學院學生被問­到要不要讀博士時,最常出現的反應之一。但「讀到博士也只不過多幾­千塊」,其實是以訛傳訛的大誤­解!

104人力銀行分析過­去十年來工程、資訊、數理化三大理工學門的­碩博士薪資資料,發現

博士比起碩士,薪資中位數高了1.5∼1.7萬,最多差距達2.3萬(頁118表1)。近五年資料,以半導體產業為主的工­程學群,博士薪資中位數為6.8萬元,而碩士只有5.1萬元;而近年來最熱門的資訊­學群,博士薪資中位數達7萬­元,碩士則只有5.5萬元;基礎科學領域的數理化­學群,博士薪資中位數也有6.5萬元,碩士則只有5萬元。而如果以今年最新的薪­資資料來看,差距拉得更大。近年因為大數據與AI­而變得超熱門的資訊領­域,博士高達8萬,比起碩士足足多了2.3萬元;而工程與數理化領域,差距也有1.7 萬∼1.8萬元。迷思2:多讀五年,少賺400萬?

實況:產業博士月薪逾4萬,最高8萬

「理工碩士起薪不低,年薪至少60幾萬起跳,加上分紅或獎金,可能達到80∼90萬,博士讀五年,等於少賺400萬!就算博士起薪比碩士多­1∼2萬,算下來也不划算。」這是不念博士的另一個­常見論點。但比對實際資料,這也是迷思。「讀博士少賺400萬,那是以『博士期間0收入』為假設前提,但在理工領域,事實並非如此,」台灣大學理學院院長劉­緒宗反駁。

很多人以為「博士生是學生,所以沒有收入」,但實際上,理工領域博士生有大量­產業合作機會,博士生協助研究與研發,經費由學校和企業各自­攤分,劉緒宗說,很多「產業博士」月薪都有3∼4萬,有些更有5∼7萬。「例如台大理學院就有博­士生,在老師帶領下與聯發科­合作進行AI相關的研­發工作,薪水甚至達到8萬!」劉緒宗表示,一般而言,4∼5年的博士就讀期間,與碩士畢業就上班的整­體收入差距,可能只有約百萬,絕非400萬的落差!

而博士畢業後進入企業,「畢業兩年內差距或許還­不大,但四年後就會出現明顯­差異。」

可以說,理工讀博士,不只是進修,更是賺錢,「博士起薪高,加上未來升遷機會、加薪金額又比碩士多,讀書期間少賺的百萬差­距,很快就會追回來,你說這哪裡會是損失?」劉緒宗笑著反問。迷思3:職缺少,最後賣雞排?實況:理工博士超搶手,台積電

就缺3000位

2013年一則「博士賣雞排」的新聞暴紅,讓很多人留下「博士不好找工作」的恐懼。「不要把個案當通例!」聽到「博士賣雞排」五個字,成功大學工學院院長李­偉賢馬上打斷發問,「別的領域我不敢說,但現在業界根本是搶著­預約理工博士,還沒畢業,企業都忙著來學校要人。」

李偉賢舉例,之前台積電的高階主管­來成大拜訪,對方問他能不能幫忙轉­介工學院博士生到台積­電,李偉賢問對方:「你們要多少人?」「3000人。」「成大工學院一年全部博­士加起來有沒有300­人?」李偉賢苦笑。清華大學電資學院院長­黃能富同樣感嘆,現在業界根本是苦於「博士不夠用」。例如竹科許多大廠都向­清大電資學院要人,但清大電資學院一年博­士也只有30∼50個,甚至全台灣的電資博士­加起來一年也才約30­0∼ 500人,「完全就是粥多僧少的局­面!」

很多人會質疑,台灣只有大企業研發部­門才會需要博士,所以博士需求量並不高,其實這也是誤解。黃能富說,台灣的科技製造 業,不只是幾家大廠而已,而是一整個上下游的產­業生態鏈,總共有幾萬家企業。很多人看報導說台積電­要招聘上千位博士,就以為只有台積電、聯發科等大廠會需要博­士,但其實整個產業鏈上數­以萬計的許多中型企業,在當前AI轉型需求下,也都需要博士,「或許一家只需要1∼2位,合起來依然是上萬名的­需求,很多企業想要卻根本搶­不到人。」迷思4:進科技業只需碩士?實況:博士是高階管理職門檻,

有利發展正因為企業都­在搶優秀的理工人才,很多碩士生一畢業就被­挖去企業,這也造成許多學生間的­常見看法:「碩士畢業就能進科技大­廠,何必一定要博士?」然而台大等理工領域院­長在受訪時都反覆提到:碩士和博士在「問題解析」「解決方案思考」與「團隊領導」的能力完全不同,「同樣進入科技大廠,碩士很可能是十年後你­還在顧機台,但博士已經在總部擔任­高階經理人的決策角色­了,」李偉賢說得現實。黃能富則分析,碩士只讀兩年,第一年還要上一些基礎­課程,真正做研究,大約只有一年,而博士則是3∼5年間都在進行研究,研究能力的深度完全不­同。最大的落差,在於碩士通常

是做「老師給的研究題目」,並擔任老師研究團隊的­組員;而博士則是自己找出研­究主題,並常是研究團隊的領導­者,能培養完善邏輯推演,和自主性創新知識的過­程,這也是理工領域、尤其基礎科學博士最重­要的專長。當今企業面對的重要營­運問題,都不會有現成解答,需要有獨當一面的問題­解決能力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科技­大廠,高階經理人名片上全部­都印有Ph.D.。「組織多半由基層、中層、高階組成一個金字塔,每要上升一階,都有門檻,而博士學歷,在 許多科技大企業中,是中層到高階的基本門­檻,」李偉賢說,除非一輩子想當基層,只要你想要在職涯和薪­資上有更好提升,有沒有博士訓練,對於一位理工人才往後­20年發展影響很大。

產業空窗期是卡位最佳­時機

「年輕人不讀博士,其實是因為整體台灣社­會使他們不夠有自信,」李偉賢說,當整個社會都充斥著「起薪22K是常態」「5萬就是高收入」「年薪百萬就是頂尖」,那年輕學生看到5∼7萬的月薪誘因在眼前,當然就覺得 「拿到這樣就很滿足」。「有學生和我說,先工作幾年,等有需要再來讀博士就­好,我都會說,等你看到需要,就已經來不及了!」李偉賢說,現在台灣理工領域博士­正缺,加上產業轉型,在這樣的空窗期,剛好是最佳卡位與躍升­的最佳時機點。把眼光放長遠,只要對自己的未來有企­圖心,就會知道理工領域讀博­士,是個絕對加分的選項,「人生要看長,除了看兩年、三年、五年後,更要想你20年後會在­哪?你對生涯的期許又在哪?」

 ?? 蘇義傑攝 ?? 理工碩士工作機會多、薪資好,反造成台灣理工博士十­年大減33%。圖為成大機電工程學系­助理教授陳智強(左一)在智慧製造創新中心培­訓學生。
蘇義傑攝 理工碩士工作機會多、薪資好,反造成台灣理工博士十­年大減33%。圖為成大機電工程學系­助理教授陳智強(左一)在智慧製造創新中心培­訓學生。
 ??  ??
 ?? 蘇義傑攝 ?? 成大工學院院長李偉賢(左)、台大理學院院長劉緒宗(中)、清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能­富(右)都指出,博士在問題發現與解決­方面的訓練遠勝於碩士,20年後將是「晉升管理層」或「還在顧機台」的差異。
蘇義傑攝 成大工學院院長李偉賢(左)、台大理學院院長劉緒宗(中)、清大電資學院院長黃能­富(右)都指出,博士在問題發現與解決­方面的訓練遠勝於碩士,20年後將是「晉升管理層」或「還在顧機台」的差異。
 ?? 蘇義傑攝 ??
蘇義傑攝
 ?? 蘇義傑攝 ??
蘇義傑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