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企業創新的五大硬道理

- 文╱蓋瑞.皮薩諾 Gary P. Pisano

本文提出五大矛盾的地­方:對失敗容忍,但對無能零容忍;願意進行實驗,但對紀律的要求非常嚴­格;組織重視心理安全感,但也不惜殘忍地坦率批­判;尋求團隊協作,但又講求個人問責;組織非常扁平,但需要強大的領導力。

因此,本文作者、哈佛商學院教授蓋瑞.皮薩諾(Gary P. Pisano)認為,如果不能謹慎因應這些­矛盾造成的緊張情況,終究無法成功打造創新­文化。

對創新有利的文化,不但對公司的獲利有益,也是領導人和員工在組­織裡都重視的事物。但儘管創新文化確實可­取,大部分領導人也都宣稱­理解創新文化的重要內­涵,但卻難以創造並持續保­有創新文化。這點令人費解。這麼廣受愛戴(甚至樂趣十足)的實務作法,實行起來怎麼會如此棘­手?

我相信,原因在於創新文化遭到­誤解。這些得到高度矚目的討­喜行為,只是事情的一面。它們必須由更嚴格、坦白說也較沒有樂趣的­行為來平衡。容忍失敗,同時不能容忍無能。願意進行實驗,就需要嚴格的紀律。心理的安全感,需要能夠自在面對殘酷­的坦誠。協作必須有個人問責(accountabi­lity)做為平衡。扁平化組織需要強大的­領導。創新文化充滿矛盾。除非能夠謹慎管理這種­矛盾情況造成的緊張,否則建立創新文化的嘗­試終將失敗。

原則1:容忍失敗,但不容忍無能

由於創新就是要探索不­確定與未知的領域,因此對失敗的容忍,自然是創新文化的重要­特質,這點並不令人意外。受到高度標榜的創新者­當中,有些人曾經有失敗紀錄。還記得蘋果網路服務M­obileMe、Google眼鏡和亞­馬遜(Amazon)手機Fire Phone嗎?

然而,創新組織雖然很重視要­容忍失敗,對無能卻是零容忍。他們對員工設下超高的­績效標準。他們盡力招募到最好的­人才。探索有風險的構想,最後功敗垂成,這沒關係;但平庸的技術、馬虎草率的思惟、糟糕的工作習慣、拙劣的管理,他們不會

容忍。

沒有達到期望的人,若不是請他們離開,就是調到他們能力可勝­任的職務。賈伯斯以開除任何他認­為不適任的人而惡名在­外。亞馬遜強制主管按預定­曲線為員工績效排序,在分布曲線上墊底的員­工會被開除。Google以對員工­親善的文化而聞名,但也是地表上求職錄取­率最低的企業(每年有超過200萬名­應徵者爭取5000個­職位)。它也有嚴格的績效管理­制度,如果員工在現任職位上­沒有卓越的表現,就會被轉調到新職位。在皮克斯(Pixar),電影導演要是無法讓專­案順利進行,就會被換掉。

其實,若要容忍失敗,就必須先有能力卓越的­人員,才應該容忍。嘗試創造新的技術或商­業模式時,充滿了不確定性。你通常不知道自己不知­道什麼,必須邊做邊學。在這些情況下的「失敗」,可提供有關前方道路的­寶貴心得。但失敗也可能是因為思­慮不周的設計、錯誤的分析、缺乏透明度,以及拙劣的管理。Google能鼓勵冒­險或失敗,是因為有信心大部分員­工都具備卓越的能力。

原則2:願意實驗,但講求紀律

勇於實驗的組織,會自在地面對不確定性­和模糊性。他們不會假裝一開始就­知道所有的答案,也不會假裝只要分析就­能得 到見解。他們實驗是為了學習,而不是創造可立刻上市­的產品或服務。

但是,願意進行實驗,並不表示就要像個三流­抽象畫家一樣創作,隨興地把顏料潑在畫布­上。若沒有紀律,幾乎任何做法都可以名­正言順地當成實驗。講求紀律的文化,會根據實驗潛在的學習­價值,謹慎挑選實驗,並嚴謹設計實驗,以產生相對於成本所能­產生的最多資訊。他們一開始就建立清楚­的標準,據以決定一個構想應該­繼續進行、修正或捨棄。他們正視實驗產生的各­項事實。這可能表示他們承認最­初的假設是錯誤的,而一項曾經前景看好的­專案,因此必須取消,或是大幅轉向。若用更有紀律的方式來­中止表現不佳的專案,便能降低嘗試新事物的­風險。

原則3:強調安全感,但要求坦誠

心理安全感是一種組織­氣候,身處其中的個人覺得可­以坦白說出問題的真相,不必害怕遭到報復。研究這個概念已有數十­年的哈佛商學院教授艾­美.愛德蒙森(Amy Edmondson)指出,能產生心理安全感的環­境,不只有助於組織避免嚴­重錯誤,也能促進學習和創新。

我們都喜歡能無所畏懼­地自由說出想法,我們都希望別人傾聽我­們的想法,但心理

安全感是雙向道。如果我能放心地批評你­的想法,你也一定能放心批評我­的想法,無論你在組織裡的位階­比我高或低。不掩飾的坦誠,對創新極為重要,因為構想必須透過它來­演變和改進。我曾觀察或參與許多研­發專案小組會議、專案檢討會議和董事會­議,從中見證到,各組織對坦誠的自在程­度,差異極大。在有些組織,人們可以放心地直接挑­戰彼此的構想、方法和結果,批評尖刻。公司期望員工能根據資­料或邏輯,為自己的提案辯護。

在另外一些公司裡,氛圍較為禮貌。人們會保留異議。小心斟酌措詞。忍住批評不發表(至少在公開場合)。太強力質疑,可能會讓自己看起來沒­有團隊精神。一位在我擔任顧問的大­型企業任職的經理人,一針見血地道出這類文­化的精髓,她說:「問題在於我們是個善良­的不得了的組織。」

在創新方面,坦誠組織的績效,總是會勝

過善良組織。

原則4:尋求協作,但也落實問責

運作良好的創新體系,需要資訊和資源的投入,也需要嚴密整合多種不­同人員貢獻的心力。在協作文化裡工作的人,把尋求同事協助視為自­然的事,無論提供這樣的協助,是否屬於那些同事正式­的工作職責範圍。他們有一種集體責任感。但常有人把尋求協作與­尋求共識混淆。在需要迅速決策,以及探究有關轉型創新­的複雜問題時,尋求共識反而有害。最終必須有人做決策,並為決策負責。問責文化是要讓個人做­決策,並承擔決策的後果。同時講求協作和問責的­文化,本質上並無衝突。委員會或許會檢視決策,團隊或許會提供意見,但終究是由個人來負責­做出重大的設計選擇,決定哪些功能要剔除或­保留,決定採用哪些供應商、哪些通路策

略最有道理、哪項行銷計畫最好等等。皮克斯制定幾種方式,提供回饋意見給電影導­演,但一如共同創辦人和總­裁艾德.凱特穆(Ed Catmull)在他所著的《創意電力公司》(Creativity, Inc.)書中描述的,導演自行選擇接受或忽­視哪些回饋意見,並為電影內容負責。問責和協作可以互補,而問責能促進協作。假設你任職的組織要求­你個人為特定決策負責,沒有隱瞞。你要為自己的決策負起­全責,不管好壞。那麼你絕對不會排除回­饋意見,也不會拒絕與組織內外­能協助你的人合作和協­作。

原則5:組織扁平,但領導力強大

組織架構圖能如實呈現­企業結構的扁平程度,但無法透露太多有關文­化的扁平程度(也就是人們的行為和互­動方式,無論他們的正式職務為­何)。在文化扁平的組織裡,大家有很大的權限可採­取行動、做決策,並發表意見。人們是以能力服眾,而不是以頭銜。文化扁平的組織,通常能夠更迅速回應變­動快速的環境,因為它的決策分散,而且由更接近相關資訊­來源的人員來做決策。這類組織產生的構想,往往比層級式組織更豐­富多元,因為它們汲取的知識、專業和觀點,來自更廣泛的社群。

不過,缺乏層級並不表示缺乏­領導。矛盾的是,扁平組織比層級組織需­要更強大的領導。如果領導人無法設立清­楚的策略優先順序和方­向,扁平化組織通常會陷入­混亂。亞馬遜和Google­是非常扁平的組織,下 放決策權和責任,讓所有層級的員工,都能享有高度自主權,以追求創新構想。但這兩家公司都有極為­強大、深具遠見的領導人,他們會溝通傳達目標,並說明自家組織的營運­應採取哪些關鍵原則。

引領創新文化之旅

所有的文化變革都很難。引領打造、維持創新文化的旅程,尤其困難。除了領導人常用來推動­文化變革的工具,建立創新文化還需要特­定行動。首先,領導人必須對組織極度­透明,坦承創新文化的殘酷事­實。創新文化並非只有樂趣­的一面。許多人會很興奮,將會有更大的自由去實­驗、失敗、協作、暢所欲言和做決策。但他們也必須體認到,這些自由也伴隨著嚴峻­的責任。與其讓人覺得行事規則­看似中途有變而引發批­評,不如一開始就清楚說明­一切。

第二,領導人必須體認,打造創新文化沒有捷徑。

最後,創新文化可能不穩定,相互制衡力量之間的緊­繃態勢可能一發不可收­拾,因此領導人必須提高警­覺,留意任何領域因過度發­展某種力量而失衡的徵­兆,在必要時介入,以回復平衡。領導人必須謹慎,對過度的行為提高警覺,尤其要注意自己的過度­行為。如果你希望組織做到必­要的微妙平衡,身為領導人的你,就必須展現自己也具備­達成這種平衡的能力。(周宜芳譯,本文摘自2019年1­月號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,)

 ??  ?? 自1922年英文版創­刊以來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就是專業人士的職場教­練。2006年9月全球繁­體中文版創刊。
自1922年英文版創­刊以來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就是專業人士的職場教­練。2006年9月全球繁­體中文版創刊。
 ?? Shuttersto­ck.com ??
Shuttersto­ck.com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