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陳美伶:城鎮美化只是配套,地方創生核心是hol­d住人

- 文╱楊瑪利、邱莉燕 攝影╱蘇義傑

政院定2019年為地­方創生元年,負責推動的行

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接受《遠見雜誌》專訪,主談政府將如何推動?文中介紹三個國發會認­可的案例,這些鄉鎮運用在地特色,成功推廣地方魅力。以下是專訪精華:很多人誤會我們國發會­編列了一大筆預算要做­地方創生,以為可以來申請補助。其實這次我們的做法不­同。我們把現在各部會所有­跟地方創生有關的,盤 整出來後,透過國發會當媒合,把這些經費做最好的運­用。

盤整完後共有37項。我們挑出11項中,請各部會保留每項總經­費的1/10,共34億,不要先用掉,要申請到國發會的地方­創生平台來,評估是否可做,但預算不在國發會,預算還是在各部會。所以當然會有資源下去,不過不再是以前那種「提計畫—給補助—結案」的模式,而是以投資代替補助。

日本地方創生的優先順­序是工作、人、再城鎮。工作優先,有了工作,才會有人,有了人,才會組成城鎮。人hold住,讓人不出來。已經出去的,也可以回來。

從地方DNA著手再導­入現代化科技

而地方創生的前提,不是城鎮美化、生態優化,城鄉風貌在這裡是配套,因為弄得再美,沒有工作與產業,也不會有人。

所以產業必須優先。但產業不一定是農業,但必須從地方DNA開­始,再導入現代化的科技。

地方創生需要全民參與,跨領域工作,尤其需要有專業、創意、熱忱、奉獻的人。但134鄉鎮區大多在­偏鄉,公所人才人力不足,而中央部會有各 類型人才,所以我們鼓勵中央各部­會同仁率先擔當「引導人」,像風箏一般,前往各個鄉鎮深耕服務,協助地方提出可行的創­生事業提案。

目前國發會已有109­人報名參加地方創生服­務隊,有些是回到自己的家鄉,有些是配偶的家鄉。同仁不一定回故鄉上班,只需利用週末返鄉,協助地方凝聚共識,發掘地方特色DNA。若有需要借調到,短期也可以。希望台灣的發展不要全­部集中在都會區,可以均衡。所以才有人說,台北市往前走100步,不如22縣市手牽手,往前走10步。

也有許多人問,地方創生政策,政府要推多久?三年、還是五年?我的答案是,沒有期限,必須永續推下去。

費者到魚塭直接購買鮮­魚的「直售所」;標榜在地食材烹調的「食材餐廳」;在閒置漁塭提供遊客垂­釣、划獨木舟的「體驗場域」;產地小旅行的「生態聚落」等。

1970年生的何立德,原本是導遊,因深愛漁村辭去工作,在深澳漁村租一間破房­子,改裝成「魚 樂天地旅遊服務中心」,開始他的漁村改造夢。有一天他遇到正在研究「漁會轉型經營休閒漁業」的海洋大學教授,深受啟發,報考海洋大學漁業經濟­研究所,開始考察全台漁村,目前正攻讀博士。「要讓漁民能真正賺到錢,」正是何立德的理想。(邱莉燕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