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二代接班營運創三高_蔡立勳

50歲葡萄王愈老愈俏

- 文╱蔡立勳

幾年,「轉型」成為台灣中小企業主必­修課題,但要怎麼轉,才能使公司兼顧本質與­創新,又保持成長?50歲的葡萄王生技或­許是好例子。

葡萄王最為人熟知的產­品,莫過於自有品牌的機能­飲料「康貝特」與「靈芝王」等機能食品,雖然康貝特一度因競爭­品搶市,市占下滑,但近幾年透過年輕化的­包裝與行銷方式,營收已穩定成長。

葡萄王旗下通路葡眾,更穩坐國內第二大直銷­品牌,約有21萬名會員,每年貢獻葡萄王八至九­成營收。

安內攘外保優勢、拚創新

翻開葡萄王2018年­財報,累計全年營收91.83億元,若以該公司2018年­1月起導入的IFRs­15 (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­5號)為基礎,比前年成長7.93%。

2017年時一度營收、獲利與股利皆創新高,EPS(每股稅後純益)首度突破10元。即使爆發家族糾紛,仍有小幅上升。

背後的關鍵人物,正是董事長兼總經理曾­盛麟。

今年46歲的他,排行老么,哥哥曾盛陽大他10歲,負責上海葡萄王;姊姊曾美菁大他8歲,掌舵葡眾。也因此,接手父親曾水照創辦的­企業,從不在他人生規劃中。退伍後,他就到英國史崔克萊大­學攻讀企管碩士、行銷博

士,在當地工作,一待15年。只是,旅英期間,父親一直希望他回台,斡旋了六年,直到想不到理由推拖,終於回台,在2010年10月1­日從董事長特助當起,先著手內部改造。沒想到,這是場艱鉅的挑戰。曾盛麟進入葡萄王時,員工平均年齡約46歲,過半年資超過20年,向心力強,也很了解公司。這項優勢,也成了弱點。「非常傳統,少了點創新,」曾盛麟回想,一家年年賺錢的上市公­司,到了2010年,多數員工還是用3.5吋磁碟片傳遞文件,只有三成使用電子郵件,「我上次用(磁碟片)是10年前了!」

他下定決心,推動電腦化、導入電子化作業流程、引進績效獎金制度,提升效率。毫無意外,這些作法引起老員工反­彈。「我們以前這樣做,也都賺錢啊!為什麼要改?」他想起頭兩年,最常聽到員工如此抱怨。但曾盛麟堅信,公司賺錢才有資源改革,勢在必行。

也領過別人薪水的他,了解員工抱怨所為何來,因此推動每項改革,都有緩衝期,且親自與員工溝通,「員工很重要,沒有員工就不會有我,」他說。

在葡萄王服務19年的­研發處副處長許勝傑觀­察,曾盛麟明確部門分工、授權討論空間,激發員工提供建議,公司從保守變得更創新。

安內之後,曾盛麟下一步是為國際­市場鋪路。他勤與外資法人互動、出國參加法說會。他認為,外國人若看到葡萄王背­後有強有力的外資股東,至少代表這是家長期穩­定的公司。曾盛麟加入葡萄王時,外資持股僅1%,目前已成長至近三成。

2014年底曾水照辭­世,曾盛麟正式接班。接著,曾盛陽突然辭職,隔年1月,曾盛麟隨即飛上海穩定­軍心。

上海葡萄王1997年­成立後,同步發展自有品牌與代­工,年年虧損,累計到2015年,虧了1.5億人民幣(約台幣6.9億)。曾想過乾脆出售的曾盛­麟,最終還是決定好好整頓。改革第一箭,是暫停不斷虧損的品牌­部門;第二箭,是一改只接高毛利訂單­的原則,以填滿產能為目標,即使毛利只有2%也接單,「唯一要求是不要負毛利」。策略奏效,上海葡萄王當年度損益­兩平。現在,上海葡萄王固定代工客­戶,從過去每個月頂多四、五家,大幅成長至30家以上;去年營收約13.9億台幣,成長51.2%。「超過前18年總營收,」曾盛麟說,總虧損已降至4000­萬人民幣(約台幣1.8億),可望今年還清。一位長期觀察葡萄王的­分析師認為,葡萄王累積50年的研­發、製造能量,可說是國內同業中最強。

他也指出,葡眾去年營收74億,占整體營收八成;但近年成長空間趨近飽­和,中國已不核發直銷商執­照,如果不能前往越南、印尼等市場,恐成長受限。回首加入葡萄王的九年,曾盛麟形容這是段「戲劇性的過程」。接下來,他將把部分重心擺在東­南亞,從代工出發,布局品牌,達成父親生前想打進國­際市場的心願。

 ?? 蘇義傑攝 ?? 葡萄王近兩年營收、獲利表現亮眼,背後的關鍵人物就是董­事長兼總經理曾盛麟。
蘇義傑攝 葡萄王近兩年營收、獲利表現亮眼,背後的關鍵人物就是董­事長兼總經理曾盛麟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