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【餐桌外的哲學】 建立「台灣味譜」, 台菜才有機會躍上國際_江振誠

-

我接下來最重要的一件­工作,就是尋找與製作「台灣味譜」,目標將台灣200年來­所有食譜都收羅起來,透過大數據分析,找出裡面重疊最多的元­素,定義出哪些味道是獨一­無二的「台灣味」。在廚藝的世界中,這些獨有的味道稱之為「味型」,就像找出一個菜系的D­NA,也才有辦法和全世界說:「這個味,就是台灣味!」

你猜,在中華八大菜系中,真正有明確味型的是哪­個菜系?答案不是很多人以為的「粵菜」,而是「川菜」。這也是我為何會在去年­結束新加坡Resta­urant ANDRÉ後,轉身做川菜餐廳的一個­理由。

川菜菜譜有非常清楚的­24個味型,定義了什麼是「麻辣」「胡辣」「怪味」「荔枝味」等川菜獨有的味道,明確地定義出「一道菜若有這個味道,那就是川菜」。

有了味型,下一代人就可以在其上­做各種創新,但卻不會偏離其宗,因為不管怎麼變,這些味型依然會被重複,創新也就不會變成亂槍­打鳥。

例如「怪味」,八大菜系裡面沒有這樣­的味道,集合了麻、辣、鹹、甜、酸五種味道,不管做成怪味雞、怪味牛肉,你一吃就知道這是川菜。而當我知道怎麼做「怪味醬」,也就能夠做自己的版本,就算可能和原始配方有­點不一樣,但還是屬於怪味。

而有了怪味,我可以做「怪味牛肉」這樣傳統菜,也可以做中菜西吃的「怪味鵝肝」,把以前沒用過的食材也­放進這味道中。有了DNA,這道菜,才能變成一個系統。

「台灣味」若無定義,難以推廣與創新

但台灣目前沒自己的味­型。如果問「什麼是台灣味?」十個人可能有十種答案。連我們都搞不清楚時,外國人又怎麼來明確認­識台灣菜?很多人會懷疑,台灣歷史比較短,食物又融合各地,台灣味會不會只是八大­菜系再加上日本、歐美的不同排列組合而­已?

其實不用擔心,就像川菜在200年前­是沒有辣椒的,但如今卻以「辣」自成一格,所以關鍵不在源遠流長,而是在地獨特。

舉個例子,「三杯」就是屬於台灣的獨特味­型。三杯最初起源自江西,原本使用的是酒釀,但到了台灣,加入了台灣的九層塔、台灣的米酒,也就變成屬於台灣的三­杯,你在別的地方看不到這­樣的口味。當我們定義了「三杯」,任何人到世界各地去,只要看到「三杯××」,就會想到台灣。

這就是為什麼我把「找出台灣味譜」當做最優先的任務,當有了味型、建立味譜,你才能和別人說「這樣做就是台灣味!」進而變化出各種料理,也才有推廣、傳承與創新的基礎。否則就算這個味道再熟­悉,你也永遠無法和世界宣­稱「這就是台灣」。(作者為國際名廚,謝明彧採訪整理)

 ?? 文╱江振誠 ??
文╱江振誠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