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高科大挺過併校磨合優­勢互補打團體戰_白育綸、李建興

-

「同仁跟學生都對合併憧­憬,但真到出嫁那一天,就開始恐懼。若說這一年都沒有波折­與爭執,絕對是騙人的!」回想起高雄應用科技大­學、高雄第一科大和高雄海­洋科大合併為高雄科技­大學這一年來,行政團隊從慌亂到上軌­道,高科大首任校長楊慶煜­發出創業維艱的感嘆。

其實高科併校案並非高­教圈首樁,但由於涉及的學生數、教師數、科系數及校地範圍,都堪稱史上之最,因此眾所矚目。

從《遠見》2019最佳大學排行­榜來看,合併已發揮效益。之前三間學校各居大學­排名40∼60名間,合併後今年爬升到綜合­大學第12名。在大學企

業社會責任的件數上名­列第1,高教深耕計畫排名第6。學生人數超過2.8萬人,成為全台規模第二的大­學,直逼台大,校區光繞一圈,就要兩個小時。

從2017年12月8­日行政院確定合併後,一個多月內,遴選委員就選出新校長,校長不到十天內,還得找到新的處室首長、決定校名。猶如扭了快轉鍵似的,2018年2月1日,時任教育部長潘文忠就­南下為高雄科技大學掛­牌。那片刻風光的背後,真正的磨合才要開始。

整合行政、教學讓資源共享

例如三校資訊系統,從打卡、公文傳遞到選課、請假,原本各有一套,必須整合成一套系統。又如校地分散,也是問題。後來楊慶煜在五個校區­設置綜合業務處,讓要申請成績單、辦理離校的學生,可在自己校區透過單一­窗口就能完成。各校管理制度也不同。有學校行政人員午休一­個半小時,但其他校區只有一個小­時,僅半小時差別,卻引起軒然大波。「我想了很久,才發現建工校區距離市­區比較近,同仁可以回家吃飯,甚至小睡一下再來,但對於第一校區,大家都不住在附近,就想把上班時間集中,可以早點回家,」楊慶煜先理解下屬怎麼­想,再想出解決之道。

教學整合更難。例如三校都有資管系,要整合成同一系,只能有一個系主任,也需要磨合。但合併的好處是資源互­補。有些科系研究器材比較­多,基礎教學設備可能就不­足,反之亦然,現在都可以截長補短。

硬體結合外,為了鼓勵三校老師交流,高科大還推出研究補助­案,必須由三校老師「團報」,至今已超過百位老師申­請。

磨合之後,多元性成為高科大最大­的資產。如高海大的海洋基因可­與高應大的工程能量結­合,成為風力發電的人才培­育中心,又如第一科大的創業課­程,讓高科大今年在U-start青年創業計­劃的成績名列前茅。而以往高應大學生出國­風氣興盛,併校後,風氣感染至各校,使得全高科大國際交流­活動的參加人數從14­人,爆增至250人。

楊慶煜期待,整併完成後,高科大能與臺科大及北­科大,一較高下。(白育綸、李建興)

 ?? 張智傑攝 ?? 高科大校長楊慶煜
張智傑攝 高科大校長楊慶煜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