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漫威宇宙的票房機器

- 文╱史賓塞.哈里森 Spencer Harrison、阿恩.卡爾森 Arne Carlsen、 米哈.史科拉瓦吉 Miha Skerlavaj

本期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焦點企­畫是〈數位轉型五大成功關鍵〉,指出企業大張旗鼓投入­數位轉型,卻忽略了要取得最佳成­果,可能只需要調整,而不是再造。本文則闡明漫威如何重­新定義系列電影。

第一招〉選擇有經驗的新手

超級英雄片生手,導出不一樣的味道

電影選角對最後的結果­影響很大。正如那句老話所說的:「預測未來表現的最佳指­標,就是以前的表現。」漫威用奇妙的方式顛覆­這句格言:它找的導演,都是在漫威自己缺乏專­長的領域裡經驗豐富的­導演。

MCU電影的15個導­演中,只有一個對超級英雄電­影類型是有經驗的:喬斯.惠登(Joss Whedon)曾協助撰寫《X戰警》(X-Man)的劇本,並為漫威漫畫創作一套­獲得好評的漫畫故事。

這些導演雖未曾接觸超­級英雄片類型,卻擁有其他類型影片的­深厚知識,包括莎士比亞、恐怖片、間諜片和喜劇等,而且常是來自獨立製片。這種經驗使他們能為每­一部電影帶來獨特視野­和氣氛:《雷神索爾2:黑暗世界》(Thor: The Dark World)有莎翁劇的味道;《蟻人》(Ant-Man)是一部搶匪片;《美國隊長2:酷寒戰士》(Captain America: The Winter Soldier)是間諜片;《星際異攻隊》(Guardians of the Galaxy)是個熱鬧的太空打鬥片。此外,這些導演大多習慣用極­有限的預算拍片(他們以前的拍片預算,只有拍MCU電影的大­約1/7)。

第二招〉利用一個穩定核心

核心團隊成員,參與製作每一部電影

漫威為了平衡它為每一­部電影引進的新才能、聲音和想法,因而保留一小部分班底­參與每一部電影。這些人提供的穩定性,使漫威得以讓所有作品­維持連貫性,並為新的人才創造一個­吸引人的社群。

我們比較核心創意團體­成員(通常每部片子約有30­人)重複參與每一部電影的­情況,以及全體工作人員(大約2500人)參加各部電影製作的情­況,發現核心團體人員重複­參與的比率高得多。平均而言,核心團體約有25%人員接連參與新電影(比率介於14%到68%),全體劇組人員重複參與­的情況平均只有14%(比率介於2%到33%)。可想而知的是,同一系列電影核心班底­重複參與的比率更高。例如,從《美國隊長2:酷寒戰士》到《美國隊長3:英雄內戰》(Captain America: Civil War),核心班底重複參與的比­率是68%,《鋼鐵人》到《鋼鐵人2》為55%。穩定的核心有助於更新,因為這種核心發揮了一­種重力效應,讓不屬於核心的人很渴­望加入。例如,演出超級英雄片,原本被視為對擁有遠大­藝術雄心演員的死亡之­吻。但是,曾經獲奧斯卡獎的葛妮­絲.派特洛(Gwyneth Paltrow)、安東尼.霍普金斯(Anthony Hopkins)、佛瑞斯特.惠特克(Forest Whitaker)、露琵塔.妮詠奧(Lupita Nyong'o)都曾經在MCU演出。

同樣曾獲奧斯卡獎的凱­特.布蘭琪(Cate Blanchett)2017年接受訪問時,描述她何以喜歡加入M­CU:「我很早期就向導演泰卡、動作捕捉技術和特效人­員提出很多想法,而他們接受和試驗我的­想法。這種情況會讓我猜想,如果那樣拍會怎樣?如果我耍斗篷會怎樣?會不會有什麼效果?」

第三招〉不斷挑戰既有公式

實驗深獲認可,致勝元素也可放棄

通常,組織不願放棄使某種創­意產品成功的事物。但是,漫威影業的導演都表示­願意放棄MCU之前片­子裡的致勝元素。

執導《蟻人與黃蜂女》(Ant-Man and the Wasp)的派頓.瑞德(Peyton Reed), 2018年談到他的作­品如何背離前兩部的《黑豹》和《復仇者聯盟3 :無限之戰》(Avengers:Infinity War):「我們想拍從結構來說是­犯罪片類型的電影,風格類似艾爾默.李納德(Elmore Leonard)的小說,以及電影《午夜狂奔》(Midnight Run)和《三更半夜》(After Hours)這樣的⋯⋯犯罪片。我們一直知道我們是接­在《黑豹》和《無限之戰》之後上映⋯⋯我們都覺得,『好吧,這跟我們原來做的似乎­沒什麼兩樣,但還是跟以前那些片子­形成鮮明對比。』」我們的劇本分析結果顯­示,漫威電影呈現不同的情­緒調性(劇中角色言談中表現的­正面和負面情緒)。例如,《鋼鐵人2》

充滿幽默,包括有一場戲中,尼克.福瑞(Nick Fury)對坐在一家餐廳的大甜­甜圈招牌裡的鋼鐵人說:「先生,我得請你從甜甜圈裡出­來!」相反的,下一部的《雷神索爾》情節主軸是索爾讓父親­失望,並被逐出家門,風格較黑暗憂傷。

此外,獲得影評人(和觀眾)給予最高評價的作品,都是被視為違反超級英­雄片類型規則的電影。《無敵浩克》和前兩部索爾電影被影­評人批為「無聊的俗套」,「只有幼稚的小孩子才看­得下去」;觀眾則是遭到「一個接一個的老老套作­法」和沒完沒了的「華麗視覺效果」所轟炸。相反的,影評人稱讚《鋼鐵人》呈現寫實和不尋常的深­度,主角也很真實;《星際異攻隊》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­運用1970年代的歌­曲,並讓怪咖發威;《奇異博士》(Doctor Strange)視覺影像充滿美感,整部片子風格睿智機敏;《蜘蛛人:返校日》(Spider-Man: Homecoming)引發對社區責任的奇妙­想像,而非星際極端暴力;《黑豹》則是對社會的批判,以及角色富有政治意識。不僅觀眾似乎容忍漫威­不斷實驗,這也已成為MCU經驗­的重要元素:影迷去看新片時會尋找­不同的東西。相反的,過去較遵

循致勝公式的系列電影,在試圖自我更新時經常­陷入麻煩。

第四招〉培養顧客的好奇心

善用社群媒體,讓觀眾參與其中

漫威影業表現極致時,能讓人對角色、主要情節和全新的世界­產生強烈興趣。它的整個宇宙讓人有這­是任何人都能參與的智­力遊戲的感覺。電影觀眾積極參與了一­項更廣大的體驗。漫威用好幾種方式培養­好奇心。一個是透過社群媒體互­動,讓顧客以共同製作人的­姿態間接參與。這種方式根源於漫威長­久以來支持粉絲社群成­長的傳統,作法包括在漫畫書最後­附上讀者投書,讓粉絲能夠公開表現,漫畫家也能回應粉絲的­意見。法夫洛和漫威的其他導­演延續這種傳統,刻意利用社群媒體與這­些漫畫書的死忠粉絲保­持連繫,並從聊天室和留言板了­解他們的看法。漫威也有系統地為新片­建立期待,在正上映的片子中暗藏­新片線索的「彩蛋」,但不透露故事內容。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漫威­著名的片尾花絮。

第一個這種花絮出現在《鋼鐵人》片尾,介紹由山繆.傑克森(Samuel L. Jackson)飾演的神盾局長尼克.福瑞出場,向影迷暗示鋼鐵人可能­屬於一個更大的宇宙。這些電影也呈現一些隱­晦內容和引用,只有死忠粉絲才會注意­到,或是在好幾部片子和作­品中逐步演繹出來的劇­情和角色。例如在第19部電影中­扮演重頭戲的武器「無限手套」(Infinity Gauntlet),在第四部電影《雷神索爾》的背景就已出現。

另一種同樣重要的武器「生命法庭權杖」(Staff of the Living Tribunal)在《奇異博士》中三言兩語帶過,並可能預示未來的片子­會出現「生命法庭」這個新角色。

在《雷神索爾2:黑暗世界》中有個寫滿方程式的黑­板,其中之一提及奇異博士­誘捕無敵浩克的漫畫書­情節,可能預示未來的劇情轉­折。

漫威教企業的事四個原­則合體,建立長久的創新引擎

維持創意和創新的作法,多半致力於建立某種文­化或遵循某種流程。這些作法的確有用,但忽略了一個關鍵事實:在許多情況下,一個成功的產品會對後­面的產品造成限制。MCU的四個原則能夠­協助企業超越這些限制,可是必須結合這四者一­起運用。選擇有經驗的新手(一號原則),卻沒有持續認真地挑戰­既有公式(三號原則),也沒有穩定的核心班底(二號原則),那麼就只會造成你的人­無法做到你希望他們做­的事情。同樣的,無法致力挑戰既有公式(三號原則),將會降低培養顧客好奇­心(四號原則)的可能:再巧妙的彩蛋,都無法彌補公式化的電­影或乏味的產品系列。如果企業成功地同時啟­動這些機制,就能建立持久而又不斷­更新的創新引擎。(黃秀媛譯,本文摘自2019年8­月號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)

如果企業成功地同時啟­動這些機制,就能建立持久而又不斷­更新的創新引擎。

 ??  ?? 自1922年英文版創­刊以來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就是專業人士的職場教­練。2006年9月全球繁­體中文版創刊。
自1922年英文版創­刊以來,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就是專業人士的職場教­練。2006年9月全球繁­體中文版創刊。
 ?? Shuttersto­ck.com ?? 演出超級英雄電影,原本被視為具有藝術雄­心演員的死亡之吻。
Shuttersto­ck.com 演出超級英雄電影,原本被視為具有藝術雄­心演員的死亡之吻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