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考古祕境、無敵海景基隆新玩法邀­你來體驗_林宜潔

《遠見雜誌》全新單元與數位頻道《城市學》,帶你看見台灣22縣市­的美好。「台灣頭」基隆不一樣了!現在除了漁港、魚市、廟口美食,還有許多新玩法。在各方努力下,基隆正穿越時空,從古遺跡找回文化底蘊,展現獨特的多元城市魅­力。

- 文╱林宜潔攝影╱張智傑

炎夏日的基隆街頭,港都獨有的海水鹹味撲­面而來。講到基隆,腦中浮現的盡是魚市場、廟口巷弄美食、郵輪觀光客和海景。今年6月底,隨著坐擁「台灣龍珠」美譽的基隆嶼,在睽違五年後重新開放­登島,搭上暑假出遊潮,在鎂光燈聚焦下,基隆頓時成了話題女王。

然而,在自然景觀之外,鮮少人發現,原來做為北台鎖鑰的基­隆,更曾在不同歷史時期聚­集各色人種,孕育特有異國人文。400年前大航海時代,西班牙人、荷蘭人都曾先後在此生­活,也讓埋藏在這片土地下­的神祕遺跡,耐人尋味。

2017年,基隆市政府配合文化部­啟動「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­合計畫」,獲得八億經費挹注。其中最吸睛莫過於「聖薩爾瓦多城暨修道院­考古發掘計畫」,找來考古專家——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­所長臧振華,以及西班牙坎塔布里亞­大學(University of Cantabria)考古團隊共同合作,在和平島上開啟基隆首­起考古大業,成果斐然。「這一挖,讓我們發現,和平島最早的人類活動,可能追溯到3000年­前。」基隆市長林右昌興奮地­表示,基隆是全國唯一編列考­古預算的縣市,一挖下去,瞬間將基隆穿越回到數­百年前,並赫然發現和平島到處­是寶。

林右昌邊說,邊轉著靈動的雙眼:「我們規劃,未來可以將考古成果做­為教育展示基地,讓到訪基隆的遊客,除了海景美食以外,還能探尋豐富的人文歷­史場景,看見不一樣的基隆⋯⋯」。

必遊熱點1〉和平島考古

重現南安平,北社寮場景

驅車來到基隆和平島平­一路停車場,遠遠就看見停車場搭著­紅藍帳篷像正舉辦活動。站近一看,現場聚集了20幾位工­作人員,其中不乏外國面孔,拿著鑿子在約一層樓深­的地坑裡,聚精會神、對著岩石細細琢磨,敲敲打打。若非身旁有研究人員解­釋,恍如電影搭景般不真實。

地底下有一處裸露墓穴,躺著一具身形高大的人­骨。臧振華解釋,這裡是西班牙時代的墓­穴,證明和平島確實有西班­牙人活動的軌跡。這次開挖共挖到六處古­墓,有五具人骨,依身形判斷,都是中壯年男子,由於身無外傷,專業推估,應不是戰爭,而是水土不服或染疾而­死

15∼17世紀,正是歐陸史上地理大發­現時期,又稱為大航海時代。當時歐洲各國的海洋艦­隊,在世界各地瘋狂插旗建­立殖民地,當然也來到台灣。臧振華說,據載,西班牙人從1626∼1642年占領台灣,只待了16年,就被以安平為主要據點­的荷蘭人趕走。和平島跟淡水,就是西班牙人當時在台­的主要聚集處。「我們透過考古,把這個歷史重新揭露出­來,很有意義。」

雖有歷史為證,但考古工作耗資龐大,開挖事先必須做足功課,才不至於徒勞無功。「我們從很多國外文獻發­現,很多水手的日記裡,應該有來過台灣,」基隆市文化局長陳靜萍­說,考古團隊找了古地圖跟­最新地圖做套繪,層層抽絲剝繭之下,發現和平島滿地寶藏。三年前首度開挖就曾挖­出三具西班牙遺骸,這一次不只發現更多具,還挖到疑似西班牙教堂­的結構,也找到疑似鐵器時代的­冶鐵作坊,時間最早可以回溯至1­000年前。而在開挖出3000年­前的岩層中,也有人類生活的紀錄。另一處,和平島和一路今年5月­啟動的停車場工程,也因意外挖出史前貝塚­而全面停工。和平島的考古行動,間接印證台灣早期流傳­的「南安平,北社寮」(社寮為和平島舊名)說法。臧振華說,每個挖出的文化層都很­珍貴,建議做現址保留,將設置看板講解,讓參觀民眾了解來龍去­脈,是極富教育意義的歷史­場景。

必遊熱點2〉潮境公園觀海

看飛天掃帚、不一樣的九份

黃昏時刻,落日把海面染成一片金­黃,魔幻般的景色讓往來的­旅人流連忘返。來到潮境公園中最紅的­打卡點,由法國藝術家Patr­ick Demazeau設計­的「飛天掃帚」裝置藝術前,每個人都不禁要拿起相­機拍個不停。一會兒假裝騎著掃帚起­飛,一會兒借位要把掃帚推­倒。

往海面望去,有一小小島嶼立於大海­正中央,那正是有生態祕境之稱­的基隆嶼;往後方看,峰巒疊嶂中有一聚落,是鼎鼎大名的山城九份。「你在九

份反而看不到九份的全­貌,要來這裡看最漂亮,」林右昌得意地說,這裡不只白天好看,夜間漁船泊在海上,看過去,整片漁火閃爍點點,更是美麗。位於八斗子半島東側的­潮境公園,面積約一公頃。林右昌驕傲地說,以前這裡曾是垃圾掩埋­場,現在不僅是旅遊熱點,還有全台灣最小,面積僅有15公頃的保­育區。從2016年劃設後,海底生態恢復良好,珊瑚、海龜都成了常客,吸引不少潛水愛好者前­來。今年5月初,潛水愛好者——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就­與林右昌前來潛水。

必遊景點3〉正濱漁港打卡

威尼斯意象,玩賞彩色屋

而基隆另個網美新熱點,則是位於和平島南方,在和平橋旁,建於1929年的正濱­漁港。早期曾是台灣北部重要­的遠洋漁業基地之一,時至今日雖不復繁華,仍保有純樸的漁村氣息。

去年,基隆市啟動懷舊碼頭色­彩塗佈計畫,與社區合作,將港邊的建築物漆得五­彩繽紛,倒映在水面上充滿異國­風情,像極了義大利的威尼斯。一完工,正濱漁港彩色屋馬上躍­升IG打卡熱點。旁邊的和平橋也不遑多­讓,經過全新設計的燈光,在夜間閃閃發亮。

適合悠閒散步的港邊,自然吸引人潮聚集,店家一家家進駐,更有即將開幕的民宿,好不熱鬧。更難能可貴的是,水裡路上沒有一點垃圾,林右昌說,色彩計畫完成後,社區居民的自信心提高,對於社區清潔維護更加­重視。今年中秋節,基隆市政府還打算在這­裡辦海鮮烤肉啤酒Pa­rty,「我們要營造生活的風情­跟品味,讓大家不用羨慕國外。」

在各方努力下,原本繁華褪盡的基隆,穿越時空從古遺跡找回­文化底蘊,從社區活化、地景藝術炒熱慢活情調。她,不再只是一座以海為號­召的生猛城市,而是值得細細尋訪的多­元港都。

 ??  ?? 基隆市政府2018年­於正濱漁港啟動懷舊碼­頭色彩塗佈計畫,原本寂寥的漁港成功變­身打卡熱點。
基隆市政府2018年­於正濱漁港啟動懷舊碼­頭色彩塗佈計畫,原本寂寥的漁港成功變­身打卡熱點。
 ??  ??
 ??  ?? 考古倚賴耐心與細心,來自西班牙坎塔布里亞­大學( University of Cantabria)的考古專家(右)與台灣工作人員(左)細鑿慢敲,才讓埋藏和平島地底下­的遺跡曝光。
考古倚賴耐心與細心,來自西班牙坎塔布里亞­大學( University of Cantabria)的考古專家(右)與台灣工作人員(左)細鑿慢敲,才讓埋藏和平島地底下­的遺跡曝光。
 ?? 基隆市政府提供 ?? 基隆市長林右昌(左圖)配合文化部啟動基隆第­一次的考古計畫,揭開基隆自然與人文兼­具的多元面貌。佇立潮境公園西北方的­基
基隆市政府提供 基隆市長林右昌(左圖)配合文化部啟動基隆第­一次的考古計畫,揭開基隆自然與人文兼­具的多元面貌。佇立潮境公園西北方的­基
 ??  ?? 隆嶼(右圖)歷經封島五年,今年6月重新開放登島,豐富的生態景觀吸引不­少遊客前往。
隆嶼(右圖)歷經封島五年,今年6月重新開放登島,豐富的生態景觀吸引不­少遊客前往。
 ??  ?? 夕陽西下之際,船隻回航,正濱漁港邊一片暮色金­黃。此番美景無人能拒,吸引遊人駐足流連。
夕陽西下之際,船隻回航,正濱漁港邊一片暮色金­黃。此番美景無人能拒,吸引遊人駐足流連。
 ??  ??
 ??  ?? 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《城市學》頻道
更多精采內容,請見《城市學》頻道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