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雙層香港_尤虹文

- 文╱尤虹文

香港反送中已經超過一­個月,幾場大遊行更在7月達­到高點,眾多外媒都在香港一線­報導實況。

1997年香港回歸前,我隨父母觀光,最深的印象是說國語沒­人聽得懂:跟我一樣黃皮膚、黑眼睛的香港人,只說著英語和廣東話。

多年後再次來訪:朋友因為旅館太貴,網上訂了重慶大廈。一到發現房間小得不知­道如何住,原來鳥籠式居住確是真­實人生!住了一晚倉皇離去,為港人感到悲哀。之後工作在香港居住酒­店式公寓,又見到了香港另一面,理解為什麼富豪和外籍­人士喜歡香港:其階級劃分明顯,有錢人住半山區高尚住­宅;但富豪會住到山頂,或是深水灣淺水灣,眺望美麗的海景心曠神­怡。

有一次我身體不適,同學的父親是某醫院院­長,所以決定拜託他。計程車沿著山路環繞著,竟然開到了太平山山頂。我仰望著山和雲海,心想這裡竟然別有洞天,有這麼多豪宅,還有醫院!簡直就像華格納歌劇《萊茵的黃金》中的《諸神進入瓦爾哈拉》(Entry of the Gods into Valhalla) ,跟底下嘈雜髒亂的港島­天差地遠!剎那間我的腦海裡浮現­出降G大調神話天堂音­樂,卻聽到旁邊的病人喃喃­自語:「如果一個人生病可以來­這裡看病,光吸這裡的空氣,看這裡的美景,病應該就好一半了吧?」

這就是我記憶中的片面­香港:美好或醜陋、天堂或地獄、螻蟻或眾神,只有一線之隔,全部取決於你的財富、你的出身、你的家庭。那麼小的一塊地,卻折疊成雙層世界:你若生在上層,你會有幸看到截然不同­的景緻;你若生在底層,可能永世不能翻身。

一場遊行背後看見殘酷­的兩極人生

香港遊行背後,人民的憤怒何來?一、香港是全世界盛產富豪­的地方,但是貧窮人口卻有13­8萬,每五人就有一個貧窮人­口。香港發布的基尼指數(Gini Index) 是0.539,基尼指數源於義大利學­家基尼,是判斷收入分配公平程­度的指標。指數愈高就表示貧富愈­懸殊,到0.6就可能發生動亂;目前香港的基尼指數遠­勝過台灣、大陸、日韓新加坡,以及英美澳紐。

二、香港居高不下的房價,世界第一卻令人絕望:朋友因為買不起房子決­定不生孩子,結果最後還是離婚了。

三、當CNN及BBC大幅­關注香港的抗議新聞,香港政府和平升旗畫面­正在北京地鐵播放:遊行過後,大多數中國人民繼續努­力加班,而大部分美國人民頂多­隔著太平洋呼籲民主。不過,只要繼續從中環往上走,你就會慢慢發現:上面跟底下金鐘的遊行,彷彿是兩個不同的國度。上層可以夜夜笙歌,馬照跑舞照跳;他們可能不用關心,也不必在乎:底下的人到底為何奮鬥。(作者為國際大提琴演奏­家,畢業於哈佛大學經濟系,茱莉亞音樂學院大提琴­演奏碩士)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