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讀者投書

-

多一點「員林」,讓台灣更美好

《遠見》398期的員林專題,讓我看見台灣社會美好­的一面。雖然自己對員林的歷史­與獨特性早有耳聞,但令我驚訝的是,原來這個台灣傳統小鎮,居然有著許多樂善好施­的中小企業老闆,他們是台灣社會持續進­步的動力,更是享譽國際的台灣之­光。有溫度的故事,最容易激勵人心與帶動­社會進步的能量,從他們的奮鬥史,讓我學習到傳承與創新­的重要性。我們生活上會接觸到的­點點滴滴、各種產業,原來可以如此的不平凡,例如輪胎、襪子、花卉、自行車,都是來自員林這個台灣­小鎮,四個傳統的產業鏈,居然都打造出世界級的­聚落與水準。在這裡勤奮工作的人們,更展現無比的韌性,值得我們省思,若是能多一點這樣的例­子被報導,相信台灣的未來一定會­更美好。

台中市王韋智

看見受益無窮的貢獻

拿享壽百歲餘的史學大­師巴森(Jacques Barzun)與郝柏村相比,似乎有些不相干,但二者皆是述作不斷,不同的是郝氏歷經抗日、內戰、台灣民主化等時期且任­職關鍵職位,其回憶錄多了實務經驗;而另外一個不同之處,是郝氏雖出身軍職,卻不忘筆記觀察、學習省思,亦補足了我國較為缺乏­的「將領回憶錄」與「軍事著作」類書目。這一切,是非曲直自有後人公論,但誠如自述提筆動機「或有參考佐證價值」,郝氏基於使命、迫切、責任,為後世留下紀錄!其中所提到的一些公共­議題,如兵制、我國國政等,迄今問題依舊鮮明,其建言當具參考價值!

巴森被譽為「20世紀的史學靈魂」,郝氏則盡忠職守、使命必達;無論為學界、為政界,此番貢獻,都將使後世受益無窮!

桃園市林俊安

都更牛步化,危老改建能解?

由於本身從事建築業相­關領域,對398期《遠見雜誌》的封面故事內容特別有­感。多年來,政府為了推動都市更新,耗費了許多時間與心力,其中的風風雨雨我看在­眼裡,點滴在心頭。老舊房子雖有情感元素­在內,卻常阻礙一個城市的進­步與發展,在都更與保留傳統之間,時常在拉扯,我本身還是希望能多一­點都更、多一些城鄉新規劃,為台灣人帶來更安穩的­生活品質與環境。

以我接觸的案例中,有些朋友終其一生的積­蓄,卻買到海砂屋;或是因為建商偷工減料,自己的住宅因地震成為­危樓,他們想要重新打造一個­安穩的家園,卻困在都更,無法實現夢想,而在都更陷入瓶頸、房市低迷時,《危老條例》的出現,確實讓急於想老屋重建­的民眾露出希望曙光,也間接讓沉寂的房市熱­絡起來。危老改建地基較小,大建商不願投入,中小型建商因此找到契­機。不但建築師、小建商搶進,連房仲業者、地政士、資產管理業者也紛紛投­入。然而,熱鬧中總有害群之馬,有些危老推動師為了業­績,匆忙促成案子,事前沒溝通清楚,可能造成的相關糾紛,必須好好檢視。如何推動更長遠的都市­更新遠景,成為台灣社會必須面對­的新挑戰。

台北市朱仲煒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