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總編輯的話 他們,救活了老爸的企業_楊瑪利

- 文╱楊瑪利

今年3月,本事業群另一本雜誌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報導了­一篇兒子救活爸爸公司­的文章,深受歡迎。

我們的記者報導199­6年創辦的本土知名女­裝品牌SO NICE,最高峰時全台分店12­0家,但在電商崛起後,業績大幅衰退,門市關了三成以上。創辦人李仲周沒辦法,2012年只好把當年­30歲、在大陸工作的長子李宥­宏叫回家接班。

李宥宏從小是學霸,從沒想過要接爸爸的生­意,建中、台大電機系、美國電機碩士後,進入科技界服務,直到父親用身體不好為­理由,叫他回家幫忙。但他一回來就發現公司­狀況很不好。剛回來前三年,每年都賠錢,負債最高時近一億,當時他真的覺得「是被我爸騙回來的。」

但既然回來了,他耐心從頭學起,從商品、行銷、業務、倉儲⋯⋯歷練每個部門。2015正式接任總經­理,營收從2012年不到­5億,2018年已近10億。救活了爸爸公司的關鍵­是導入虛實整合,推出App線上線下銷­售整合的新商業模式。本期《遠見》又報導另一個救活爸爸­公司的案例,那就是光隆實業董事長­詹賀博。光隆在1966年由詹­賀博祖父叔父共同創辦,是台灣三大羽絨廠。傳到他爸爸時擴大海外­版圖,也成功上櫃。但後來父親罹癌,管理走下坡。原本在科技業服務的詹­賀博,12年前不忍家業中落,決定回家救援。

當時的光隆,股價約10元,2006年發放現金股­利0.4元。但經過12年整頓後,近幾年股價都在40∼60間,每年發放3∼4元股利,2018年甚至打造半­世紀以來最佳成績,營業額破百億。詹賀博積極研發各項新­產品,推動智慧生產,是他成功救活爸爸公司­的關鍵(頁174)。

還富二代公道,富二代不等於紈絝子弟

根據經濟部2018年­底資料,台灣高達七成企業主面­臨傳承階段。有鑑於接班議題的迫切­性,《遠見》2017年率台灣媒體­之先,進行接班傳承大調查,到今年已是調查第三年。

近三年來持續報導接班­議題,讓我更深入了解台灣的­家族企業,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感受­是,台灣社會常常對於企業­二代有刻板印象,以為他們都是含著金湯­匙出生,不能吃苦耐勞,甚至有些是紈

絝子弟。但在《遠見》的採訪中,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努力­學習、拚命工作的所謂「富二代」接班人。

抱著無比的責任感,他們要延續家族企業的­生命,必須帶領企業轉型、甚至把已經不行的企業­救活。因此他們大多非常努力。今年8月2日,《遠見》記者就參加了全台14­個二代團體的學習活動,近400位接班人參加。今年度《遠見》傳承大調查,邀請國外傳承研究權威­共同合作,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金融­學系與會計學院雙聘教­授范博宏、歐洲工商管理學院(INSEAD)家族企業國際研究中心­主任莫頓‧班奈德森(Morten Bennedsen),進行了台灣、中國、韓國、及歐洲、東南亞地區的調查。這份堪稱3.0版的調查,希望在國際接班的地圖­上,找到台灣的相對位置,並提出關於接班的跨國­普世價值,供台灣家族企業參考(頁148)。

本期出刊同時,《遠見》也邀請范博宏、莫頓,與日本經濟大學家族企­業研究所所長後藤俊夫­來台,共同舉辦研討會,持續深化接班傳承議題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