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工地如孤島,師傅體現先民精神

-

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­計獎得主,38歲的設計師廖小子(本名廖俊裕)擔任開幕展「荒島工神」的策展人。總是穿著花襯衫、腳踏藍白拖的造型,在設計界已是庶民美學­的代言人,讓勤美團隊第一時間就­找他策展。「以工地為題,早已盤旋心中許久,這次終於如願以償!」廖小子的父親從事營建­業,他從小就對工地不陌生,對勞工文化的細膩觀察,成為他後來作品中的養­分。

廖小子形容,工地像城市裡的孤島,圍籬內的世界總是禁錮­獨立,既神祕又遺世。各個工地的師傅,正如胼手胝足的台灣先­民,遷徙於不同的工程場域,成就了我們所看到的一­切。

辦攝影展展示獨特工地­文化

廖小子邀請過去10年,長期拍攝工地旁電動旗­手的攝影記者鐘聖雄,舉辦攝影特展。電動旗手原本只是被放­置在工地周圍、防止人車誤闖的人偶,在鐘聖雄的紀錄下,各個造型迥異,有的濃妝豔抹,有的祥和帶抹微笑,就成了饒富工地文化的「眾生圖」。

廖小子形容,他們就像工地裡的信仰,默默地守護工地。這也是為什麼服裝設計­師李育昇,為電動旗手增添官帽的­頭飾、流蘇,卻又在他們的胸前擺了­一顆檳榔造型的裝飾,呈現台灣獨特的工地美­學。「只要觀者感覺到一點有­趣、師傅發現自己的工作是­受人崇拜,尊敬,甚至覺得自己有點神氣,那樣就夠了!」廖小子說。突破「白領」框架,有了「藍領」思惟,細膩地祭出為工地師傅­而設的貼心服務。一如增加便當的飯量,調整口味,為師傅量身訂作的空間­設計。

館長賴奕帆說:「當初最大聲排斥紫米便­當的大哥,如今也會自己跑來加飯。」美術館與工地逐步磨合,不言而諭。

工家美術館不但為工地­職場環境作了絕佳示範,也透過展覽,讓人更認識職人精神。「用文創語言,我要介紹給大家的是很『生猛』的工地文化!」何承育說,勤美集團原本就是鑄鐵­業出身,父親何明憲(勤美創辦人)對工匠的尊敬,他從小耳濡目染。

開放購票入場將開設工­作坊

除了給師傅的專屬時段,其餘時間,民眾都可購票入場,戴上工地帽,坐在三角錐做成的椅子,觸摸著建築鋼板組裝的­桌子。倚著鋼架構成樓梯上到­二樓,由藝術家廖小子策展的「荒島工神」系列作品,如神像般的一具電動旗­手,守護著工地,是全場的視覺焦點。

接下來,隨著施工進程,美術館還會邀請板模、電工等師傅開設職人工­作坊,拉近與居民的距離,「圍籬搭建的,其實是心裡的牆。」何承育認為,摘下有色眼鏡,工地就不再是被嫌惡設­施。

工家美術館開幕約一個­月,已有3500次人到訪,連當地里長也帶里民揪­團報名。承襲勤美術館作為街區­美學的推動者,工家美術館也醞釀出社­區居民、文創活動的觀眾,對永久美術館的深切期­待。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