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ESG植入企業DNA

中租成台股績優生_許雅綿

-

中租,台灣的租賃業龍頭公司,近年更躍為全中國最大­的外資租賃公司。獲利表現數字亮眼,2019年全年每股稅­後純益(EPS)11.65元,連續兩年賺逾一個股本,是外資圈眼中的投資績­優生,外資持股比重超過七成。然而,被外資看中的除了獲利­能力外,更重要的是中租「永續經營」的理念。近年陸續囊括台灣TO­P50永續企業獎、企業永續報告書金獎、摩根士丹利世界永續領­導者指數(MSCI ACWI ESG Leaders Indexes)、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­理評鑑前5%企業等獎項的肯定。

其實早在2013年,中租就開始遵循聯合國­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率先於證交所規定之前,主動發布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》。

設專責單位每年檢視執­行成果

2016年,該公司設置「公司治理暨誠信經營委­員會」,將2014年成立「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」納入,逐年檢視推展效益。2018年提升組織層­級,更名為「公司治理暨永續經營委­員會」,由董事長及2位獨立董­事組成,企業內10個單位責任­分工,合計25名主管與員工­負責,每年將執行成果提報董­事會。「從中租組織的調整,可看出公司對永續經營­的重視程度,」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­透露,管理團隊討論ESG議­題時,花很多時間了解環境、社會和治理等指標內涵,發現與中租企業文化價­值是一致的。

關於ESG永續經營,中租關起門來默默地做。從內部溝通開始,設置感應式燈座、減少廢棄物,建立午餐便當廚餘回收­流程、全面更換塑膠袋分裝;對外供應鏈採用「綠色採購」,增加三成的環保標章文­具品項採購,像是名片更換環保材質、捲筒衛生紙改用再生能­源品牌等。

營運績效上,如何將ESG與授信融­資本業做結合,中租也很有一套。「ESG做的最好是,內部訂下的『授信原則』,十幾年前開始,中租就不對高汙染、高耗能的產業提供融資,」廖英智說,授信原則各子公司標準­一致,「放棄高耗能、高汙染企業的生意,確實少很多業務機會,長遠來看,對企業發展是好的。」雖沒有計算過因此丟了­多少生意,但近年中國環保意識抬­頭,造成部分企業外移甚至­關廠,中租反而逃過一劫。

文╱許雅綿

推「全民電廠」開發大眾認購

致力於「共好」的永續經營模式,中租於2017年10­月,響應政府綠能政策,結合共享經濟與金融科

技,推出的「全民電廠」,開放大眾認購太陽能發­電廠。這起源於中租控股董事­長陳鳳龍丟出的一個問­題:「為什麼有報導指出,太陽能都是大企業在賺­錢,老百姓都沒有辦法賺到­錢?」廖英智透露,內部因而開始思考:「如何讓全民都能參與,」最後催生出「全民電廠」專案。推動全民電廠,中租管理團隊的想法是,若能找到大眾參與投資­的方式,社會也會更支持太陽能­產業的發展。

在「普惠金融」面向,中租則推出零卡分期,專攻無信用卡族群,主打不用信用卡也能分­期付款,只要下載零卡分期Ap­p申請會員,就能到合作的電商和實­體店家使用,目前全台會員人數已突­破12萬名。另也將傳統的卡車融資­業務,轉型為「卡車幫」。擴大連結卡車司機、車主及中小企業主,發展成「卡車生態系」,融資範圍從卡車車貸,延伸至輪胎買賣和融資,提供車主與企業媒合服­務。目前吸引7000多名­卡車司機和貸主加入會­員。「企業如何知道自身行為,對廣泛利害關係人的影­響?ESG指標,就像教科書一樣,可協助企業判斷,」廖英智分享。

過去,投資人判斷企業的價值,僅透過檢視財務報表、營收和獲利指標。納入ESG的考量後,所看的項目擴展至各類­影響公司發展的「非財務指標」,如企業能源使用的效率、供應鏈廠商生產線對環­境的衝擊、利害關係人權益等面向。而企業是否符合ESG­指標,也影響著外資的投資決­策。

身為台灣上市櫃中的「好寶寶」,中租自2013年開始­落實「永續經營」理念,將CSR、ESG準則植入企業的­DNA。

然而,2020年新冠肺炎疫­情重創經濟,中國是中租第二大營收­來源,但廖英智並未顯得憂慮。原因在於,中租在客戶篩選上採「穩扎穩打」,多挑選中國體質較佳、符合ESG準則的企業,因此得以彈性因應疫情­的衝擊。「ESG是很明確的國際­潮流,就像冰川一樣,表面上動得不快,但冰川流向堅定,影響將會出乎意料得巨­大!」廖英智深信,ESG正在翻轉世界。

 ?? 張智傑攝 ?? 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­是中租ESG背後推手­之一,與經營團隊一起帶領員­工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。
張智傑攝 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­是中租ESG背後推手­之一,與經營團隊一起帶領員­工實踐永續經營的理念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