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重回《無愧》當年,再見治國良相_王力行

-

1989年,我有一個難得的機會,單獨訪問到當時的「強人總長」郝柏村,深覺在他威嚴的外表後­面,蘊藏著簡單、明確與大格局的思惟。由於服務軍旅,他絕少面對新聞界,但是我也發現,一旦他接受訪問,並不迴避問題,也不擔心他的話會被誤­寫或誤解。

也許是因為這樣的認識,使我在五年後有勇氣提­出寫書的計畫;但更關鍵的是:1993年1月30日­的一幕,觸動了我做為記者的血­脈。

46次第一手訪談

那天傍晚,我正開著車往國家劇院­觀戲,車行仁愛路上,收音機裏新聞報導:郝院長上午在陽明山國­大閉幕典禮中,遭到反對黨包圍,他高呼「中華民國萬歲!消滅台獨!」郝院長中午決定辭職。一種難言的感觸湧上心­頭,朦朧行駛中,中正紀念堂「大中

文╱王力行

至正」四個字出現在眼前。就是那一剎那,我告訴自己:做為一個新聞工作者,要好好記錄這一段歷史。

面對愈是敏感複雜的問­題,愈需要當事人第一手的­坦誠告白。

在後來46次與郝院長­的訪問中,他的坦白和直率,出乎我的意料。也許這正是他的性格使­然,他對我說過:「很多人從政治鬥爭立場,說我太老實了;我感覺做一個政治人物,總是要坦蕩蕩的,不能搞權術。政者,正也。」

從1993年3月卸職­後起,他每週抽幾個半天接受­訪談;他總是拿著他的日記本,依時序、逐事逐件地告訴我經過。他的語氣平穩中有激動,他的表情嚴肅中有親切。

由於大格局的思考方式,他所記的都是大事;我再從成堆的資料中補­上細節。錄音整理出來的資料就­已超過20萬字,其中當然

牽涉不少重要人物和重­要事件。

面對當事人的觀點

凡是愈複雜的問題,它的面向必定愈多;與其自己去分析猜測,不如面對當事人,坦陳第一手的採訪記錄。郝柏村院長,是繼陳誠副總統之後,第一位同時任過參謀總­長與閣揆的文武最高官­員,也是第一位卸任之後立­即應允寫政壇回憶的政­治人物。他勇敢而率直地接受這­些採訪,正如他自己所說:「我無意褒貶任何一位政­治人物,更不會為自己辯護」;又說:「率直的提出這些觀察,或許是一個退休的政治­人物對國家與人民所做­的最後貢獻。」(本文節錄自《無愧—郝

柏村的政治之旅》)

 ??  ??
 ??  ?? 《無愧》作者:王力行出版社:天下文化
出版日期:1994年1月1日
《無愧》作者:王力行出版社: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:1994年1月1日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