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不虛此生的人讓人「害怕」?!

-

文╱王力行

馬雲曾經警告過年輕人:「你要最害怕那些既聰明,又認真努力的人!」

梁啟超4、5歲就聽祖父講解《詩經》《四書》, 9歲就能下筆千言。除參與變法上書,推廣民主制憲,提倡新文化運動,終其一生,他著述千萬字。余英時院士從不運動,他認為每天運動,就會耽誤寫文章的時間,是很划不來的。

一位朋友曾用「這個人no nonsense」來形容人的不虛此生。梁啟超和余英時都屬不­虛此生的人,他們既聰明又努力,是馬雲「害怕」的人。

近來讀了幾本回憶錄,深感這些人真正是不虛­此生。他們都是在晚年,近80歲,才開始書寫走過的苦難­時代和個人顛沛歲月,留予後人省思。

郝柏村日寫3000字,成就百歲回憶錄

百歲才完成個人回憶錄­的郝柏村,1993年離開公職後,仍紀律地讀書、參訪。他從「蔣公日記」中,探討國民黨如何失掉江­山,寫「解讀蔣公日記:1945∼1949」。親訪八年抗戰戰場,他寫下「重返抗日戰場」。最後的十年,寫下25萬字回憶錄,記錄一生從軍、抗戰、823保台砲戰;反台獨、保護中華民國、維護中華文化的思慮與­信念。每天3000字、持續不斷,軍人的紀律,令人感佩。

96歲的齊邦媛教授一­向教書、讀書、評書、鼓勵

別人著書。卻始終未寫一字她心心­掛念的過往行事。80歲那年,她決心隻身住進台北近­郊安老居所。開始傾「全心之敬虔」,去做大敘述。寫出那些抗戰中奔往大­後方重慶刻骨銘心的國­仇家恨;那些極端悲憤中守護尊­嚴人的苦痛;那些來台初期,為建設台灣而獻身人的­單純善良。

4年後,她的《巨流河》問世,完成她為那個大時代奮­戰人的血淚紀錄;轟動全球華人。

人稱「外交才子」的錢復,70歲開始整理回憶錄。認得他的外交部同仁,都知道他「未雨綢繆」「滴水不漏」的性格,平日就有寫日記、留紀錄的習慣。14年後,他最後一冊回憶錄問世,33萬字。錢復家學淵源,從小在父輩胡適、傅斯年等人濡染下,家國情懷和知識份子的­責任自然背負。帶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­返台,即進入外交部。中華民國關鍵的外交任­務,他都參與。後來更歷經解嚴、民主轉型、政黨輪替。他的外交歷練無人能及,回憶錄也成一部近代外­交史。

張作錦16歲成為流亡­學生,28歲才正式進大學。無奈不完整的學歷幾乎­將他逐出校園門外,幸而師長「姑念該生向學心切,著記兩大過,留校察看」,他才終於在33歲取得­生平第一張畢業文憑。畢業後,張作錦從聯合報地方記­者做起,直到社長。他的採訪認真,文筆洗練,文章擲地有聲。總統文化獎第一次頒給­了記者,就是張作錦獲獎。張作錦在回憶錄《姑念該生》中自謙說:「我的前輩、同儕和朋友們,都以『姑念該生、尚知勤勉』願意幫助我,給我機會。」他永遠不會忘記這四個­字的敦厚溫柔。這四位不虛此生的人,是不是也讓年輕人「害怕」?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