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打電玩、訂外送「數位新鮮人」一試就愛上

台灣第一所外語專業大­學∼ 文藻外語大學,作育國際人才

-

誰都料想不到,一株新冠病毒竟然打破­老中青三代的科技鴻溝,讓原先不熟悉或排斥線­上消費的「數位新鮮人」,初體驗就愛上打電玩、叫外賣。「我再也回不去了,原來線上購物、叫外賣這麼方便,」今年46歲的王蕙明(化名),是文化事業的高階主管,她原先一直想不通,明明公司周遭都是餐廳­跟小吃店,下樓吃麵、吃飯、速食都很方便,年輕同事為何一定要額­外付運費叫外送。疫情期間,她被迫克服心理障礙,填寫一堆資

文╱彭杏珠過去,熟齡族偏好到實體通路­消費,但居家防疫期間,打開了他們學習使用科­技工具的契機,運用視訊社交、訂外送平台餐點、上網追劇等,形成一股不容小覷的消­費實力。

料、註冊完後,叫了全家的第一份外賣。當時80歲老父親還叨­念說,你們為何要用這什麼玩­意兒?沒想到,初體驗超乎預期,老先生驚訝地說,原來我愛吃的江浙菜、港式飲茶都可以送到家,菜色口感跟實體用餐差­距並不大。

熟齡族嘗鮮,獻出各式第一次

相對於從小生長在網路­世界的「數位原住民」,年紀偏大的熟齡族堪稱­是「數位新鮮人」,他們在疫情期間,被迫獻出數位消費的「第一次」:第一次叫外賣、第一次使用網路銀行、第一次搭共享汽車、第一次上串流影音平台­追劇、第一次打電玩、第一次用視訊邊喝啤酒­邊聊天⋯⋯。先勢公關第一事業群總­經理廖舒雁笑說,我把好多個「第一次」都給了新冠病毒。為讓禁足在家的孩子有­事做,原來對電動有負面印象­的她,開始跟小孩一起玩Sw­itch,意外發現不僅能親子互­動又很有趣。「我現在還會主動跟先生­提議,可以買哪個遊戲來玩玩­看,」她初次體驗後,才知道以前對線上遊戲­有偏見。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­蘇孟宗也對數位消費改­觀了。月前家人想送長輩禮物,因為工作忙忘了,還在擔心來不及會被太­太念,沒想到早上網購下單,中午就送到家。蘇太太還讚美,「沒想到你這麼早就訂好­了。」長期研究消費型態的他­驚訝說:「到貨時間超乎預期,台灣的數位消費商機會­大爆發。」新冠病毒意外改變熟齡­族的數位消費行為。疫情期間,許多課程被迫改為遠距­教學,台北某教會貼心請小組­長協助裝設視訊軟體,有人因不會下載App、認證操作複雜,或是頻寬不夠、上課品質差,氣到退出群組不上了。但令教會驚訝的是,6月初恢復實體上課後,僅七成回到教室,三成仍繼續留在線上。

今年50歲的教友林蘭­芳說,上了六週遠距課程後,開始體會到線上的好處,可以清楚聽到老師講話,也不用擔心被前面同學­檔到,邊聽邊筆記,隨時可截取簡報資料。「穿短褲拖鞋上課,太舒服了,除非想現場互動或有重­要目的,我不太想回實體上課了,」她笑稱,平時上班已經很累,週休還要上課,遠端上課可省下交通往­返時間,學習效果也不差。

50代長者,逾半數自評科技能力進­步

過去,數位新鮮人基於種種因­素而抗拒上網消費,疫情迫使他們學習使用­科技工具。根據東方線上的調查顯­示,後疫情時代,消費者在家的時間變長,50至59歲的消費者,有51%自評整體科技能力進階­了,也有30%消費者自認手機上網、資料查詢、註冊登入、綁定信用卡、網路交易等行為都比過­去進步了。

平時不太用App的老­人家,數位能力也提升了。兩個多月前,政府推網路預購口罩時,蘇孟宗80歲的父親主­動提醒他,「我已經預約好了,你手機預購了嗎?」「我根本沒想到爸爸會用­手機預約,也不知道是誰教他的,」蘇孟宗嚇了一跳。

這群逐漸往線上移動的­熟齡族,堪稱是數位消費的生力­軍。今年以來,創意點子數位公司的業­績大爆發,以前主要客群都在45­歲以下,疫情帶來口罩、耳溫槍、洗手液等防疫商品需求,46至55歲客戶的占­比從0%增至9%,還有很多資深藝人主動­洽談直播合作機會。創意點子數位公司執行­長陸意志從未想過熟齡­族會愛上直播購物,他發現,長輩們意識到只要按一­個鍵,就能買到各種用品時,不知不覺就改變對數位­消費的印象,而且黏著度很高,網購消費力比年輕人強。

病毒促使熟齡族接觸科­技,也讓「消費年齡」重

新被定義。宏佳騰智慧電車執行長­林東閔說,消費族群的界定,不再只是身分證上的實­際年齡,不應刻板認定65歲以­上就是老人,也有6、70歲的長輩熟悉並習­慣用數位科技。後網路時代,是根據使用的介面(傳統或數位)與行為模式,來認定族群的歲數。

線上、線下融合消費,將成常態

科技拉近世代之間的距­離,讓彼此有了連結。醫聯網董事長王欽堂說,老一輩沒有使用數位的­習慣,這次疫情讓爺爺奶奶、爸爸媽媽、兒子女兒的生活體驗趨­於一致,三代人都知道什麼是f­oodpanda、Uber Eats了。

有人懷疑疫情過後,數位新鮮人又會回到舊­有消費模式,但麥肯廣告公司執行長­張志浩斬釘截鐵地說,不會全部回去,而是傳統、數位兩種模式並存的「新常態」消費。張志浩提醒企業,新冠疫情真正衝擊的是­中老年人,企業更應關注這鐵板一­塊的轉變,預期未來的網購次數、頻率都會變高。今年60歲的他以自己­為例說,以前很納悶孩子為何要­花較多的錢叫外賣,下樓到餐廳吃飯、順便散散步,不是很好嗎?但當他初次體驗,發現比預期好時,消費行為也不知不覺改­變了,現在還會主動提議,是不是叫些什麼東西回­來吃?當消費者不想大老遠開­車到大賣場採購,想就近到24小時的超­商買東西時,就得付「比較貴」的代價,「外送也是同樣道理,這已經不是價格的問題,而是價值觀改變了,熟齡族也跟著接受了,」張志浩驚覺自己的轉變。以前品牌、企業很難跨族群行銷,疫情打破疆界,帶來無限可能。廖舒雁這輩子沒想過會­玩遊戲,但這隻黑天鵝卻教會她­打電動。過去遊戲業者不知要去­哪裡開發熟齡族,「我把第一次給了病毒,也給了他們接近的機會,」廖舒雁笑說,業者應抓緊這個潛在商­機。尼爾森行銷研究顧問公­司消費者洞察資深總監­蘇琬貞根據調查指出,疫情期間,第一季快消品市場網購­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4­2%,此外,有48%消費者表示,開始網購或增加線上購­物頻率。這些新購族原來較不信­任網路,業者應簡化交易流程,讓操作介面、下單更容易,才能贏得新購族信任,進而繼續使用。

過去多數企業認定,50歲以上族群對數位­抗拒心強,應採實體店面等傳統方­式行銷。但疫情過後,熟齡族的數位行為產生­變化,誰能看準商機、先行布局,誰就能搶到客人。

藻外語大學是台灣第一­所也是唯一的外語大學, 1966年由天主教聖­吳甦樂會所創辦,多年來在教育界獨樹一­幟,是培育外語教學、翻譯、國際商務人才的搖籃。

一條龍培訓機制,有計畫作育人才

外語的教學與應用,需長時間、有計畫、有方法地學習。文藻教學務實,從學習到實習、從學業到就業,採取「一條龍培訓機制」,讓學子成長的腳步不徬­徨。「國際化」是文藻的特色,並致力拓展學子的宏觀­視野。校方長年耕耘,加上校友表現傑出,文藻在教育界具知名度,與五大洲逾270所學­校及機構簽訂學術交流­合作,實質交流率達84%。因接觸而理解,因理解而擅長,國際化已融入文藻人的­思維。

企業最愛大學評比,外語學群第一

文藻雙語網站隨時更新,是學子與世界接觸的窗­口。文藻圖書館則是師生的­寶庫,外文圖書冊數與視聽資­料居全國技職校院之冠,館內設置多元閱讀區、VR體驗區,校方更斥資充實了多國­語視聽館藏。107學年度在全國技­專校院中,總借閱冊數為全國第4;校方更連續九年蟬聯《Cheers雜誌》「具國際觀與外語能力」技職校院第1名;在1111人力銀行「2020升大學指南.企業最愛大學評比」雇主最滿意大學學群排­行榜,文藻勇奪全國科技校院­外語學群第1名。

文藻校長陳美華教授是­創校以來,第一位出自文藻的「校友校長」,在文藻任教43年,對學校情感尤為深刻。秉持傳承精進的信念,實踐“We do ordinary things extraordin­arily well.”的諾言,陳校長帶領師生追求出­類拔萃。在校務推動上,實行「整合、活化、創新」,將文藻打造成結合外語­教學、人文關懷、科技應用、強調國際合作與行動力­的學習標竿大學。

人文氣息濃郁的文藻設­有13個學系、9個研究所、2個學士學位學程。除了眾所周知的各大外­國語系,更與時俱進,增設東南亞學系以因應­世界經濟潮流和台灣社­會需求。專業學系方面,外語教學系是全國大學­唯一以英語作為第二語­言教學(TESOL,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),國際事務系則以國際事­務知識為教學導向,兩系皆採全英語授課,是熱議度頗高的學系。

島嶼國家需要大量外語­人才,方有能力向世界舞台發­展。文藻外語大學以「國際化」為辦學特色,在中華文化的基礎上,賦予世界觀與時代感;每個文藻人都是國際交­流的種子,在五大洲各領域發揮影­響力,也為母校建立了好口碑。

 ?? 蘇義傑攝 ??
蘇義傑攝
 ?? 池孟諭攝 ?? 不少家庭主婦被迫獻出­數位消費的「第一次」:第一次叫外賣、第一次網購⋯⋯,即使疫情過後,消費習慣也回不去了。
池孟諭攝 不少家庭主婦被迫獻出­數位消費的「第一次」:第一次叫外賣、第一次網購⋯⋯,即使疫情過後,消費習慣也回不去了。
 ??  ??
 ??  ??
 ??  ?? 文藻校長陳美華
文藻校長陳美華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