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威秀攜手影城同業化身­國片伯樂/邱于瑄

- 文/邱于瑄

130服務業PLUS

新冠疫情,讓各行各業面臨重擊,娛樂影業更遭逢存亡之­戰,但對威秀影城而言,反而把浩劫視為轉機,同步宣告新時代的到來⋯⋯

一年多來,電影院意外冷清,售票櫃檯少了滿心期待­的買票人龍,電影看板上也因好萊塢­大片缺席顯得黯淡。新冠肺炎延燒超過一年,全球電影產業陷入寒冬,即便控制得宜的台灣,也無法倖免。2020年,台灣影城票房僅有前年­的一半,今年也因疫情尚未明朗­而難以預測。

體驗式經濟,注入多元想像

然而,談起影城危機,威秀影城董事長吳明憲­卻意外從容,因為威秀早已開始最大­轉型計畫,迎向新影城時代。

23年前,威秀選擇在人跡罕至的­信義區成立第一個據點「信義威秀」,不僅帶動觀影人潮,更一路擴張為全台影城­龍頭。如今,威秀不畏疫情展開新布­局,近來破天荒攜手秀泰、國賓、新光三大同業成立「伯樂影業」,一起投入國片市場,去年更在發跡地信義區­開設第二家影城,創立全

新品牌「MUVIE CINEMAS」,鎖定高消費族群,更預計將創始店信義威­秀打造成如迪士尼般的­娛樂城。「威秀不會將自己定位成­一個電影院,這樣太局限自己了,」吳明憲描繪著未來影城­的種種可能,走進電影院,影廳內不僅有電影放映,更有表演劇團真人演出,甚至直接把藝術節搬到­影廳等。除了頂級的視聽設備與­身臨其境的沉浸特效外,廳院外也有著多個影視­聯名的快閃店、餐廳與遊樂場。上述畫面絕非空想,反而早在

威秀各影城慢慢萌芽。近年OTT崛起,威秀就陸續開發多元內­容,包含引進劇團表演、講座、演唱會

轉播等進入影廳,2019年就靠這

些另類節目,創造數千萬票房。

去年疫情期間,即使全台影城都缺乏片­源,威秀還有全民大劇團等­獨家內容,度過寒冬,也使其在最

艱難的3、4月期間,市占率從38%揚升至50%。

不少人質疑,當在線上平台就可收看­大量影視內容,為何大眾還需要實體電­影院?從威秀的全新影

城品牌「MUVIE CINEMAS」,即

可找到答案。

此影城頂級影廳中,用天然石木打造出一個­個小包廂,每個皮革座椅都配有置­物櫃、無線充電盤、觸控面板,入場前更有休息室,提供精緻餐飲,設備更是影城最高規

格,一張票要價720元,疫情下仍

締造佳績,部分電影滿座率高達七­成。

把國片做大,引領影業進化

吳明憲分析,影城提供的「體驗」經濟,除了影廳的尊榮服務,電影院的氛圍、科幻片與恐怖片營造的­視聽聲效,都是OTT無法取代的­特色。此外,電影院也滿足社交需求,像情侶約會、多人聚會,很難在家進行,「OTT跟電影院,其實可以共存共榮!」他認為。將威秀打造成新時代的­娛樂城,僅是第一步,吳明憲更看到打開影城­市場的另一機會點。

由威秀、秀泰、國賓、新光四大影城攜手創立­的伯樂影業,將投入國片的製作、發行與投資,而去年底由公平交易委­員會審核通過。

吳明憲表示,OTT的崛起,讓愈

來愈多電影轉移至線上­平台,這些排檔出現的空缺,戲院業者都很清楚,如果電影院要將市場擴­大,不應再增加好萊塢內容,反而該聚焦國片市場。秀泰影城總經理廖偉銘­也認同,一直以來,影城供應商幾乎八、九成都靠外商,好萊塢更是獨大,當銷售來源太單一,就容易受到牽連、波動。因此,投入國片製作,能讓產業生態更加健全,也能建立台灣品牌實力。談到四大影城如今「化敵為友」,吳明憲、廖偉銘不約而同都笑道,影城業者其實都是朋友。這次聯盟就是想利用市­占高達七成的優勢,透過影城票房與百萬會­員數據分析,有效抓出市場口味,降低賠錢風險,達到整體產業共好。伯樂影業也向文化內容­策進院申請國發基金,搖身一變為「國家隊」。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表­示,四大影城對於觀眾喜好­敏銳,直

接運用至上游掌握IP(Intellectu­al Property智慧­財產權),有助提升

內容變現的機率。疫情加速影城通路的優­勝劣汰,也同步宣告新時代的到­來。吳明憲已畫好藍圖,期望繼續引領全台影視­產業的進化。

 ?? 蘇義傑攝 ?? 吳明憲打造威秀新品牌「MUVIE CINEMAS」,鎖定高消費族群,走出市場差異。
蘇義傑攝 吳明憲打造威秀新品牌「MUVIE CINEMAS」,鎖定高消費族群,走出市場差異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