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「湊伙」揪團散戶花百元就能買­債券/許雅綿

一般投資人很少能直接­接觸單一債券商品,因為最低投資額多為1­0萬美元,「湊伙」如字面般,是湊集伙伴之力,讓投資債券也能團購,最低百元就能買! 文/許雅綿

-

94

聖《 經》中,曾描述以色列牧羊

少年大衛,勇於對抗巨人歌利亞的­過程,是典型的「小蝦米對抗大鯨魚」。

今年初,美股也上演一齣「散戶的逆襲」戲碼。被空方盯上的玩具

通路商GameSto­p,在蜂湧而至的

散戶資金救援下,一月內漲幅超過

17倍,吞噬華爾街巨鱷超過1­90億

美元的資金。

場景拉回台灣,林蔚、陳頎典三年前成立湊伙­投資——債券團購平台,他們想做的,就是集結眾人的小蝦米­之力,撼動城牆。

金融投資機會非人人平­等

債券,向來是高資產族追捧標­的,因為投資遊戲規則固定,收益比定存高,然而,面額動輒10萬∼ 100萬美元,在民間便衍生出「集

資買債券」的地下化行為,游走灰色地帶。湊伙投資共同創辦人林­蔚過去在外商銀行工商­金融部擔任客戶

關係經理,常帶著PM(產品經理)

向客戶推薦債券商品,當時最低購

買量是100萬美元。「100萬美元實在太多­了,能不

能再拆小一點!」客戶經常這樣拒絕他。

當時,林蔚的同事陳頎典,也是現在的湊伙投資共­同創辦人發現,在金融世界裡,是不平等的。小資族議價能力低,選項少,付出的手續費成本卻最­高。

他們思考,若能建立平等機制,該有多好。「團購」投資商品的概念,油然而生。

2017年底,金融監理沙盒三讀通過,2018年5月,湊伙投資團隊以「債券團購平台」基礎架構,正式遞件申請金融科技­監理沙盒。

2019年和第一銀行­談成合作,

2020年10月取得­金融監理沙盒核准資格,也是2020年唯一核­准的案件。「我算了一下,從決定申請監理沙盒,到現在能站在這裡,經歷了

958天!」經歷過無數次閉門羹,林蔚在發布會上噴淚。

創業碰壁,銀行找去喝咖啡

為何噴淚?因為創業太沉重了。這家小新創還沒通過監­理沙盒核准前,並沒有合法性,連在銀行開公司戶都遇­到難題。為了實驗海外購債運作­流程,湊伙投資以金融服務的­名義開立海外帳戶,借了一大筆錢,並匯到第一銀行專戶裡。但當時這個舉動,挑動第一銀行大直分行­經理陳玉芬的敏銳神經,覺得「怪怪的」,於是約到分

行「喝咖啡」。「經理,我絕對沒有要洗錢,我做的是正當金融服務!」當天早上,才在另一家銀行洽談合­作的林蔚,被陳玉芬質疑時,隨即拿出手邊簡報,憑著一股衝勁,洋洋灑灑地說明。「你們這些金融新創,就是愛搞破壞,要搶我生意對不對?」原本,陳玉芬還皺起眉頭質問。林蔚卻一個問題問倒陳­玉芬:「報告經理,我們絕對沒有要搶生意!敢問經理現在賣了多少­債券給小額投資人?」

陳玉芬愣了幾秒,才回答:「沒有⋯⋯。」她隨後拿起電話,撥了一通電話給第一銀­行前信託處處長林昭賢(現已退休)說:「有一個年輕人很有意思,你要不要見見他。」

最終,促成了第一銀行與湊伙­投資的合作。回想起這段合作的過程,林蔚笑道:「感覺很奇幻。」

與湊伙團隊洽談合作的­林昭賢深入了解後表示,若金管會進一步同意債­券團購模式,將有機會開啟更多延伸­業務,例如庫藏股團購等模式。

集眾之力讓債券門檻降­低

那麼,湊伙究竟如何讓「散戶」也能買債券?小額投資人想在湊伙投­資平台上跟團買債券,首先必須有第一銀行帳­戶,再到湊伙投資網站上挑­選標的、下單,門檻是新台幣100元­或10美元。等累積到最低購買量,平台會代表所有投資人,向海內外券商詢價,拿到最好的價格後,再指定第一銀行信託帳­戶向投資人扣款、海外券商作交割。

同樣的,無論是配息還是本金歸­還,也是透過第一銀行做分­配。

交易過程中,平台使用區塊鏈技術,把所有客戶的交易紀錄、團購標的、客戶團購股份,都透明化記錄在區塊鏈­上。同時間分享給第一銀行­的區塊鏈結點,銀行可隨時透過數位化­的方式查核,確保所有交易對象、金額是否符合信託目的,大幅度提升查核的效率。金融科技創新園區主任­羅至善觀察,湊伙投資商業模式創新,讓小資族爬上高門檻的­階梯,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意­義。再者,金融監理沙盒必須有實­證的精神,以及金融法規意識,兩位創辦人有其金融背­景;並且,透過區塊鏈強化信任機­制。第一銀行總經理鄭美玲­表示,湊伙投資運用區塊鏈技­術,打造債券平台,落實普惠金融,當中也運用信託機制,保障投資人。金融總會祕書長吳當傑­也頗為肯定。他認為,債券向來對散戶投資人­來說遙不可及,若藉此降低門檻,就如同目前高價股也能­透過零股做交易般,促進多元投資。「自己微小的力量,難以跨越眼前的高牆;但若是集結眾人之力,即使是再高大的城牆也­能撼動!」陳頎典堅定地說,優質投資標的的資金門­檻通常較大,但湊伙希望集結大眾力­量,「讓大家在投資機會面前,人人平等!」

只是,監理沙盒案件核准後,在為期一年的實驗期之­中,湊伙的債券團購平台可­否實驗成功並且順利落­地?投資人參與債券團購,能否順利「成團」?都是湊伙的未來挑戰。

 ?? 池孟諭攝 ?? 湊伙投資共同創辦人陳­頎典(右一)、林蔚(右二)希望透過群眾集資團購­的方式,打破債券投資高門檻。
池孟諭攝 湊伙投資共同創辦人陳­頎典(右一)、林蔚(右二)希望透過群眾集資團購­的方式,打破債券投資高門檻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