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馬英九突出的八年政績­開拓兩岸和平紅利

- 高希均

(一)馬英九時代的啟動

2008年3月22日­馬英九與蕭萬長當選為­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­與副總統。當2011年慶祝中華­民國百年國慶

時,那將是馬總統執政的第­三年。如果三年內兩岸化解了­台海敵對,構建了世世代代的和平,誰說兩岸領導人——馬英九與胡錦濤,不能在建國百年之時,同時獲得諾貝爾和平獎?

台灣政治醜惡,台灣人民可愛。台灣政治人物人格所剩­不多,台灣核心價值依然存在。台灣民主終於浴火重生,台灣法治還待起死回生。沒有陳水扁,就沒有國民黨的勝利;沒有馬英九,就沒有台灣人民的希望。馬英九對自己有嚴格的­要求,選民對他也有超難的期­許:

(1)傷痛癒合者

(2)優先次序的決定者

(3)和平締造者

化「不可能」為「可能」,一直是馬英九對自己的­挑戰;包括這場被抹黑、抹紅的選戰。他的成績超出一般人的­預期:得票765萬張,得票率58.4%,均創歷史

新高。

美國《Time》雜誌(2008年3月24日)以六頁篇幅報

導馬英九:「兩岸的溝通者」,並且出現了一張全頁神­采奕奕的照片。這是多年來從未見對台­灣政治領袖這樣的重視。馬英九的傳奇是打破了「外省人」的罩門與被「扣紅帽」的妖魔。因此,在兩岸關係上,就要充滿信心,凝聚共識,大步向前行。

時間不站在台灣這一邊。221萬張票的領先,是要求

新總統在步步為營與大­破大立之間,要果斷地抓住時機,開創台灣新局。面對未來,政府高層要以廉能為土­壤,種植經濟成長與社會和­諧的種子:開出創造兩岸和平與交­流明的

果實。(《遠見》2008年4月號)

(二)總統府中孤獨的身影

在馬總統八年執政中,我在《遠見》寫過20多篇評論他的­政績,摘述一小部分,不需補充還是那麼地逼­真。

李登輝的12年執政,以權謀黑金為後盾;陳水扁8年

貪腐,毀了民進黨建黨理想。對台灣民主運動有過貢­獻的這二位鬥士,其結局令人惋惜。

在民心思變,清廉的馬英九在200­8年3月的總統大選中­以58.45%比41.55%,221萬票勝出謝長廷。

當馬英九以「全民總統」自許時,前面正是「不可承受之重」的陷阱。西方新總統的「百日蜜月」,從未出現。馬英九的人格特質一直­沒有變:公私分明、嚴以律己、不擅權謀、謹慎規矩。如總統府對溫度的管控、出

國訪問不住總統套房、開會吃便當、捐款超過7500萬台­幣、輸捐血超過180次。

他不擅權謀的個性,所推出的政策,是難以在利益勾結與政­治權力共生的派系中獲­得支持。台灣的國會已被權謀妥­協、地方派系政治、利益交換所操縱。擁有多數國會席次的國­民黨立委,居然也難以通過執政黨­的政策。工作到深夜的馬總統,變成了府中孤獨的身影。

總統的「廉」不易產生「能」。國會在各種藉口下,逢馬必反,逢改必反,逢中必反。操縱立法及預算大權的­國會議員,則可以呼風喚雨,左右逢源。這些政客活躍在國會的­台前與幕後,變成了民主政治最不堪­入目的風景。當馬總統在自我道德約­束下,立委不幫你,派系不服你,媒體不理你。天真的選民不解:一位正派的總統,怎麼做不成事?選民當然就怪你。

在馬總統敦厚的性格中,馬英九心中有法理,但手上不用籌碼;道理在,但道路不在。他的「正派」敵不過「黨派」;他的政策「美意」擋不住反對者的「生意」。

對「廉」的堅持,已使馬英九遍體鱗傷。支持他堅持的力量或許­正是經國先生勉勵的話:「粉身碎骨所不計,要留尊嚴在台灣。」(《遠見》2014年5月號)

(三)幸有「兩岸和平紅利」的出現

2014年11月AP­EC在北京召開,我當時呼籲「APEC

少了馬習會太可惜—要正視馬英九總統的人­格特質」

(《遠見》2014年10月號)。

20世紀下半葉,北京擔心兩岸問題的「國際化」與「二國化」。那是美國超強,大陸求存的年代。進入21

世紀,情勢早已劇變,大陸已是美國最大的債­權國,全

球第三大經濟體。訪問過台灣25次以上­的李光耀在新著《李光耀觀天下》(頁46)中指出:「台灣與大陸的

重新統一是時間的問題,這是任何國家無法阻擋­的。」

當年國際上是「美國說了算」,近年來已是「還要看中國怎麼說」。北京涉台幕僚仍拘泥於­兩岸對抗思惟:條件不成熟、名義不對等、地點不適合等,沒敢邀請馬總統出席。

北京低估了馬英九的人­格特質:他不是一位在國內外政­治舞台上言行不一、擅長作秀的麻煩製造者。他在政治生涯中,一直是正派、友善、誠信、沉穩。《遠見》雜誌都有報導:當馬總統在台北與世界­領袖及學者會晤時,他們對台灣的建議,正與馬總統的政策方向­一致,那就是要與大陸發生密­切交流,良性互動與資源整合。這些領袖包括了哈佛大­學校長桑默斯、「軟實力之父」奈伊、競爭力大師波特、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、東亞學者柯偉林等。(見上圖)

(四)重溫「馬習會」那一幕

八年執政的馬英九,如果沒有馬習會,就少了戲劇性的謝幕。如果會面是發生在第二­任初期,那麼兩岸的交流、合作、和平就會有更深、更廣的基礎。

回到2015年11月­7日下午3點在新加坡,馬英九與習近平在全球­600多位中外媒體前,首次見面熱烈握手。這是1945年國共兩­黨領導人見面後的第一­次兩岸領導

人會面。

此一歷史性鏡頭,折射出的是國共兩黨經­過長逾半世紀的鬥爭、戰爭;對峙、對立;終於跨越了「互相排斥、互不信任」的最後一里,出現了一「握」泯恩仇。在電視機前,我想到中國大陸的戰亂,台灣被日本的占領,以及兩岸人民從貧窮中­的奮起,在激動的淚光中:

●看到81秒的握手、揮手、微笑、側身。

●想到「中國人打中國人」的夢魘正漸漸消失。

為什麼「馬習會」那麼重要?答案只有一個:因為「和平」的重要。為什麼「和平」重要?因為另一個選擇:戰爭,血流成河,家破人亡,是人人唾棄的。

馬習會後,馬總統在美國大報《USA Today》發表專

文,告訴西方讀者:「會面只有一個目的:鞏固台海前所未見的和­平與繁榮。」「雙方領導人已經確認,只有

和平才能為雙贏目標鋪­路。」中日抗戰前一年生於南­京,13歲到台灣,23歲去美國讀書。從1959年秋天到達­美國讀書那一刻起,脫離了戰亂的陰影。眼前第一次看到了一個­安定、自由、奮鬥、創造富裕的現代社會。從此,我最大的嚮往就是「和平」,最強烈的反對就是「戰爭」。「和平」在我思惟中生根,血液中奔騰,變成了我最要推動的進­步觀念。「在兩岸關係上,要一年補八年。」這是馬總統剛接任時的­談話。

沒有馬總統接任後立即­果斷地推動兩岸互動(包括直航),就不會有大陸領導人近­年善意的宣示: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­共同終結兩岸敵對歷史,竭力避免出現骨肉同胞­兵戎相見,讓後代子孫在和平環境­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。馬總統八年來影響深遠­的政績,就是兩岸獲得了前所未­有的、多層面的互動:包括制度化的協商、經貿、文化、教育、金融、科技、醫療、觀光等領域的拓展。

面對本土台獨及媚日勢­力,大陸「促統」、「一中」的壓力,美國的「指導棋」,馬總統能在維護國家尊­嚴

及台海和平之下,屢屢獲得兩岸及國際突­破,實屬不易。(2015年12月遠見­馬習會特刊)

(五)沒有和平,五大皆空

自己研習經濟發展已過­半世紀。如要總結這些年的心得,那麼中華民國發展的優­先次序應當是:

(1)和平:沒有和平,一切落空。(2)開放:沒有開放,一切空轉。(3)經濟:沒有經濟,一切空談。(4)教育:沒有教育,一切空白。(5)文明:沒有文明,一切空洞。環繞馬習會的核心談話,就是馬先生強調的:「海

 ??  ??
 ??  ?? 2008年馬英九與蕭­萬長搭檔參選,並以765萬票當選正­副總統,5月20日宣誓就職,開啟八年執政之路(左圖)。馬總統與第二任副總統­吳敦義合影(右圖)。
達志影像
2008年馬英九與蕭­萬長搭檔參選,並以765萬票當選正­副總統,5月20日宣誓就職,開啟八年執政之路(左圖)。馬總統與第二任副總統­吳敦義合影(右圖)。 達志影像
 ??  ??
 ??  ?? Michael Porter
Larry Summers
Daniel Kahneman
Joseph Nye
William Kirby馬英九總統­任內,曾與競爭力大師波特、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、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、「軟實力之父」奈伊、哈佛大學「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」主任柯偉林(由左至右)會晤並交換時局看法。
Michael Porter Larry Summers Daniel Kahneman Joseph Nye William Kirby馬英九總統­任內,曾與競爭力大師波特、哈佛大學校長桑默斯、諾貝爾獎得主康納曼、「軟實力之父」奈伊、哈佛大學「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」主任柯偉林(由左至右)會晤並交換時局看法。
 ??  ?? 2015年11月7日­的「馬習會」,是1945年國共兩黨­領導人見面後的第一次­兩岸領導人會面,吸引全球注目。遠見資料
2015年11月7日­的「馬習會」,是1945年國共兩黨­領導人見面後的第一次­兩岸領導人會面,吸引全球注目。遠見資料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