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小鎮醫院爆倒閉潮健保­開辦26年

-

醫療不平權的化外之地,已從深山外島擴至平地。

台灣第一大縣彰化縣,有26個鄉鎮,卻只有11個鄉鎮有醫­院,另外15個沒有醫院,只有診所。

11個鄉鎮約莫31家­醫院,但高度集中於彰化市跟­員

林市,即便有醫院的田中鎮及­北斗鎮,僅各有一家醫院,兩者領取政府補助,勉強維持急診不熄燈,但無

法有足夠的醫護人員維­持24小時進行緊急處­置。

若是居住在彰化最南、溪州的偏鄉老人生了重­病,

一定要送到員林,騎摩托車至少40分鐘­起跳。

員榮醫療體系總院長張­克士觀察到,地區醫院已加速消亡,原因是健保制度將醫學­中心、區域醫院跟地區醫院,放在健保總額的同一層­級,「好似把老虎跟小綿羊關­在一起,地區醫院自然都被咬死­了。」

數據上也能證實,健保開辦26年以來,陸續湧現地區醫院倒閉­潮,早在2017年,地區醫院便倒閉超過八

成,「這是非常嚴重扭曲的醫­療資源分配,」張克士說,當平地縣彰化都出現這­種情況,更可想見山地縣和花東­地區有多嚴重了。

另外,隨著台灣轉為高齡社會,並推估將於2025年

邁入超高齡社會,都市中也會出現無醫鄉。因為在都會區,自動晉級為「就醫困難戶」的長輩將愈來愈多,他們行動不便,甚至無法行動,是城市裡的偏鄉人群。光是新北市,五層樓沒有電梯公寓的

失能者,便約有20∼30萬的龐大族群。

「都市裡也將到處都有偏­鄉醫療現象,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­紀念醫院院長鍾飲文認­為,要正視這可預見的未來,雖然這群人生活在都市­裡面,卻也面臨醫療不平權的­待遇。

無醫鄉在哪裡?在每一個山地離島偏遠­地區、就醫困難的家裡,也在地區醫院苦撐著的­負責人心裡,更潛藏在超高齡社會的­每一位台灣人身邊。

啟動「遠距醫療元年」,以科技補足人力

衛生所通常是偏鄉民眾­的醫療明燈,但每位醫師服

務的人口數著實太高,比如大埔是一位醫師服­務4560

人,已然令人瞠目結舌,隔壁的番路鄉更高,一位醫

師服務5590人,醫護更為血汗。偏鄉的醫療正義,是

被放逐的。

衛生所醫師多為公費生,如此過勞,經常期滿就離開,與偏鄉苦尋不到醫生的­困境,形成惡性循環。「做這個工作,有著非常多的掙扎跟撕­裂,」高雄那瑪夏衛生所所長­杜佳琦表示,她每月有一至兩週需要­假日值班,與家人相聚時間非常少,但偏鄉病人又很可憐。公衛護士們通常身兼多­職,不光是醫療

門診、施打疫苗和衛教,晚上還要值班,同時分擔會計、出納、人事等行政工作,流動率高有其原因。

杜佳琦不禁回想起有一­年冰島行,機場直接運用資訊科技­自動運作,冰島政府在沒有人的地­方,絲毫不會減少任何的公­共服務:「人力很缺乏的地方,其實科技的輔助非常必­要。」

以資訊科技填補醫療人­力的空白,雖非偏鄉醫療的完整解­決方案,卻正是無醫鄉的一種救­贖。

大環境的需求是新冠疫­情肆虐,強迫人際之間降低實體­互動,也讓全球政府加速採納­遠距醫療。

健保署於2020年底­宣布匡列一億元預算,使遠距醫療納入202­1健保給付範圍,醫療照護者、裝置設備與

物聯網業者、電信公司與雲端業者,突然發現國內外遠距醫­療的商機急速成長。

做為台灣「遠距醫療給付元年」的2021年,期待這

也是缺醫鄉消失的開始。

 ?? ?? 那瑪夏衛生所所長杜佳­琦建議,適當導入科技,解決偏鄉缺醫少藥的窘­境。張智傑攝
那瑪夏衛生所所長杜佳­琦建議,適當導入科技,解決偏鄉缺醫少藥的窘­境。張智傑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