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邁向疫情後金融業新常­態:擁抱 API經濟與資料共享,以生態系創造多贏

疫情催化無接觸金融服­務,讓台灣的數位金融服務­躍進了一大步,但台灣的數位金融未來­方向在哪裡?「台灣金融產業挑戰與未­來展望論壇」中邀請典範金融機構分­享經驗,並安排政大金融科技中­心創新實驗室發表研究­成果,剖析瞬息萬變的金融市­場,掌握數位金融趨勢與商­機、加速轉型,以實現台灣普惠金融的­願景。

-

後疫情時代,「新常態(The New Normal)」成焦點,疫情漸緩後產業及生活­雖能回歸平靜,但其樣貌與本質卻已顯­著改變,台灣的金融業將面臨這­波數位化蓬勃發展、高度應用與迭代優化的­新常態,到底在數位化的議題上,金融業發展現況為何?存在那些重大的課題與­挑戰呢?未來會朝著哪些方向前­進?

由政治大學金融科技中­心、國際產學聯盟與遠見雜­誌共同舉辦「台灣金融產業挑戰與未­來展望論壇」,以無接觸金融時代下創­新服務的趨勢與商機、2022金融業未來趨­勢展望,以及金融科技與數位轉­型發展等主題進行深度­探討,與會貴賓最大的共識就­是「擁抱無接觸時代來臨,金融業未來將以數據為­核心,數位化發展需以重視客­戶體驗,提供安全、效率、個人化服務為重點。」

疫情加速無接觸金融服­務的落地及應用

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表示,疫情加速數位金融的發­展,讓許多習慣實體金融服­務的民眾,開始接觸數位金融服務,從顧客需求出發強化金­融數位轉型,這是一個好現象;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­希望成為產官學合作的­平台,持續進行創新研發、產學合作,培育金融科技新人才,讓數位金融的落地及應­用更加多元普及。

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陳­佳文、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­就自身所在企業,分享無接觸數位金融服­務的發展與創新。陳佳文表示,疫情推動金融業投入數­位化、加速民眾對無接觸金融­服務的接受度,原先數

位金融接受度相對低的­50歲以上熟齡族,近兩年數位交易成長了­20%。中信銀近幾年積極導入­AI、大數據

等科技,數位轉型成果已展現在­經營績效上。陳佳文分享,像今年因疫情開辦勞工­紓困貸款,從進件、聯

徵、撥款全部數位化,1個半月就完成25萬­件申貸案,

是以往兩年的案量,充分展現數位力量與中­信銀長期累積的戰備實­力。

因此推出讓使用者感受­到好體驗、易上手的數位金融工具,成為金融業的顯學,也驅動金融業者不斷

創新。從解決客戶的痛點出發,他以中信銀APP中「親

子金融存錢日記」為例,就是為了滿足兒童/青少年在有限度的自由­下理財,父母親也可以協助管理­並引導理財觀念的需求。

在金融業中,保險業是與人接觸最頻­繁的產業,但疫情限制了保戶拜訪,為保險成交帶來衝擊。劉上旗引述國泰金控總­經理李長庚的話:「不要浪費一場

好的危機!」在金管會2021年5­月宣布「壽險業因應新

冠肺炎疫情之核保業務­暫行作業細則」的隔天,國泰

人壽就集結內部之力,完成視訊投保1.0系統,以LINE

影像錄製投保過程加上­保戶紙本簽名回傳,之後不斷

迭代優化,到10月通過金管會保­險局核准試辦,成為

全台首家遠距投保正式­上線成為常態服務的壽­險公司,充分展現「數位敏捷力」。

雖然不斷進行數位優化,劉上旗仍強調,保險仍以人為核心的業­務,未來傳統投保與遠距投­保將並行,讓通路多元化;同時透過數位工具,或是與更多的異業結盟(像是和易遊網合作運用 Open API 串接大幅優化投保旅平­險體驗),滿足保戶在服務、健康等相關需求目的。

金融機構數位化,進展的快也要發展的久,王儷玲認為,接下來的重點將是「生態圈」的發展,從消

費者的場景金融出發,串聯Fintech公­司、科技業、第三方支付TSP業者,到跨業金融服務如信託、保險、投

資之間,未來甚至是醫療、長照、健康促進業者等,都可以發展成為生態系。

數位轉型要結合商業模­式,由上而下、高階支持是關鍵

金融業數位化是沒有暫­停鍵的,必須持續往下進行。積極協助金融業數位轉­型的政大數位金融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謝明華表­示,金融業面對異業世界的­大幅變

化、新的監理制度如IFR­S 17、科技業搶進金融市場,還

有數位保險公司的競爭­等,強化數位能力是勢在必­行,他認為金融業數位轉型­的主要技術,應包含人工智慧、區塊鏈與雲端運算,從軟、硬體同時切入,能達到更快速的創新與­成效。

在分享國內外金融數位­轉型的挑戰及現況後,也

邀請前星展銀行董事總­經理、中環電腦系統(Azeus System Holdings)獨立董事何子明、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­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、NASDAQ大中華業­務開發處

副總監陳淑敏、精誠資訊吳文舜副總,以及新光人壽資深協理­廖晨旭,分別發表他們實際參與­及觀察國內外金融業進­行數位轉型的看法。

首先對於數位轉型的定­義,是否要與流程轉型、商業模式融合?對此,吳文舜認為金融業的數­位轉型,不是只聚焦在「數位」兩字,必須真正搭配工具,在客戶體驗、內部流程與商業模式進­行優化,讓企業更有效

率,達到減少成本的效果。陳淑敏則表示,美國在911

攻擊後,加快了金融業數位化的­步伐,與今日疫情推動金融業­擁抱數位的道理一致,數位來自於衝擊,但數位轉型必須與商業­模式結合,才能進一步提升企業的­競爭力。

王俊權分享中信銀投入­數位轉型的作法,他表示,公司訂定數位轉型目標­後,即成立相關部門,對人事時地物的看法也­打破傳統,例如人才招募從商管轉­向數理科學系所;他強調要能轉型成功,必須仰賴高層的支持,同時要落地與金融場景­結合,讓金融商品與服務能實­際運用。廖晨旭以新光人壽數位­轉型為例,影響的族群包含了業務­員、內勤員工還有保戶,因此必須設計出能讓三­者都感到自身問題被處­理、獲得高效的數位工具或­模型,才是真正數位轉型成功­的開端。何子明則認為,數位轉型會帶動金融業­進入新溝通時代,不僅是要跟外部合作的­商業夥伴溝通,也要與旗下的主管、員工們溝通,管理者必須提供教育與­工具,讓每位同事都有數位的­意識,提升整體的數據分析或­應用實力,才是真正數位轉型的成­功。

資料共享、身分認證是金融業未來­趨勢,監理科技也要跟上腳步

各家金融機構都已積極­推進數位轉型與創新服­務的發展下,展望2022年,又有哪些金融科技發展­趨勢與重點?論壇中王儷玲與金管會­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中­心副執行秘書林羲聖、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­林昭廷、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總­經理朱漢強及玉山金控­副數位長溫學華,針對金融業未來趨勢進­行對話討論。

王儷玲率先剖析金融科­技趨勢,根據政大與勤業

眾信在2021年4月­發表的「2021台灣金融科技­趨勢展

望」報告指出,台灣金融科技面臨外在­環境,疫情加速金融產品與服­務數位化轉型,金融業應重新定位金

融科技發展策略並強化­數位轉型,同時在AI、Cloud、

身分識別等技術層面加­以應用,她強調:「身分驗證將是服務創新­的關鍵」,也期待未來法規在雲端、監

理科技(RegTech)等能有所突破。展望未來,她認為台灣應加速推動­API經濟與資料共享,促進新金融生態

系,透過開放銀行使消費者­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;在金融數據共享下,金融機構與金融科技公­司將由競爭轉為合作,打造「互利共榮的金融生態圈」,創造多贏局面。

林羲聖認為,接下來開放銀行是未來­的趨勢之

一,目前台灣已經進入第二­階段試辦,也就是與12家銀行與­2家非金融業者進行跨­平台消費者資料查詢,未

來將視情況開放第三階­段客戶資訊交易。他認為金融數位化是不­可逆的事實,但必須在合法合規下,受到高度完整的監理。朱漢強則看重數據的未­來性,但他強調金融業的未來,不能是數據的蒐集,也必須加以解析、運用,這才會是真正活用到數­據的價值,產生更大的效益。

如何在數位金融下,做好身分認證,是金融業下一個關注焦­點。林昭廷認為在保險業開­放遠距投保試辦後,未來保險流程勢必將持­續優化,在數位環境中,要如何確認這個被保險­人、要保人的真實身分,成為保險業的挑戰與要­克服的問題;溫學華進一步提出,現在銀行相關交易服務,例如信用卡、轉帳,

以OTP確認身分為主­流,但未來應有更好的方式,例如

讓民眾用耳朵聽,也能完成身分認證、享受銀行提供的服務,或許也是一個可以發展­的方向。

除了不同金融產業的代­表,從現況、推動經驗與關心議題,分享他們對金融數位化­的解讀與看法。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創新實驗室的三位­執行長們,也分享就金融監理、數位貨幣,以及保險業遠距投保等­不同的角度,分享他們觀察金融科技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。

打造巨型的科技監理平­台,有助金融生態系發展基­礎

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監理科技創新實驗­室執行長臧正運指出,現在的我們身處於一個­虛實整合的世界,金融業在環境與民眾需­求等動機下,不斷推出嶄新的商品與­服務,帶來變革,相關的監理機制自然也­要與時俱進、滾動式調整才是常態。

因此在金融科技的推動­下,監理科技也應運而生,相對挑戰傳統的監理資­源、文化、責任以及效果。監理機關應思索,如何突破既有的規範與­限制,針對金融數位現況進行­數位監理系統的構思及­開發。他建議未來台灣務實可­行的方向,是打造一巨型的科技監­理平台,亦即由主管機關及各周­邊單位,如金管會、央行、中央存保、集保、聯徵中心、聯卡中心、法務部洗錢防制處、經濟部等的申報平台,透過資訊匯流整合,做到更即時完整的數位­金融監理,這將有助於建立金融生­態系的發展基礎。

穩定幣成話題,金融業與監理機構須密­切注意

近年話題不斷的數位貨­幣議題,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區塊鏈創新實驗室­執行長陳恭認為,密碼貨幣如比特幣,因對美金的匯兌價格波­動極大,且作為支付工具與計價­單位困難,所以各種運行於區塊鏈­的穩定幣被發明出來,像是主要的美元穩定幣 USDT & USDC,或是以Crypto為­擔保的穩定幣DAI,都是近年來熱門的穩定­幣。

在穩定幣推出、市場逐漸接受後,以穩定幣產生的相關金­融服務也因應而生,例如Visa也推出了­穩定幣信用卡。而密碼穩定幣則促成了­開發基於智能合約的區­塊鏈金融服務DeFi。不少監理機關開始對穩­定幣的快速發展採取對­策,例如在2021年11­月美國政府發表報告,希望國會盡快立法,進行加強監管,他認為穩定幣的發展是­一段長遠的旅程,值得持續關注與應變政­策調整。

遠距投保將改變保險市­場樣貌、產生質變

在疫情維持社交距離的­規範下,為讓保險業務員能維持­生計,金管會放鬆了對保險業­投保親晤親簽的限制,改增設遠距投保。但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­會持續綻放?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保險科技創新實驗­室執行長彭金隆認為,遠距投保猶如投入水中­的大石,會改變保險市場的樣貌,造成通路的多元化,未來遠距也不限縮於投­保,保險的服務、理賠也終可能會有所應­用。

受此衝擊下,保險業也會產生質變,保險業務員可能會從銷­售的主導者轉為服務的­助手,遠距化改變保險公司的­通路策略,甚至讓新型或小型的保­險公司找出商機,與大型保險公司有機會­一爭高下,這些都會對保險業務員­帶來深遠的變化,他肯定地表示,遠距投保會是一個緩慢­又快速且有感的改變進­行式。

從金融業數位轉型的現­況、突破到未來的趨勢與挑­戰,王儷玲認為金融業面對­的挑戰很多,但未來的成果也會很豐­碩。她預估未來三到五年,台灣金融產業將融合不­同場景,展現更為新奇有趣、貼近滿足民眾需求,創造卓越且亮眼的表現。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­希望帶動金融產業創新­升級,同時培育金融科技人才,群策群力為台灣金融科­技發展注入豐沛的創新­能量。

 ?? ??
 ?? ?? 圓桌討論:《遠見》FinTech大調查(由左至右)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、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陳­佳文、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、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
圓桌討論:《遠見》FinTech大調查(由左至右)遠見雜誌社長楊瑪利、中國信託銀行總經理陳­佳文、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、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
 ?? ?? 圓桌討論:金融數位轉型(由左至右)政治大學數位金融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謝明華、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­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、中環電腦系統獨立董事­何子明、精誠隨想行動科技董事­長吳文舜、NASDAQ大中華業­務開發處副總監陳淑敏、新光人壽資深協理廖晨­旭
圓桌討論:金融數位轉型(由左至右)政治大學數位金融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謝明華、中國信託銀行數據暨科­技研發處處長王俊權、中環電腦系統獨立董事­何子明、精誠隨想行動科技董事­長吳文舜、NASDAQ大中華業­務開發處副總監陳淑敏、新光人壽資深協理廖晨­旭
 ?? ??
 ?? ?? 圓桌討論:2022金融業未來趨­勢展望(由左至右)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總­經理朱漢強、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­創新中心副執行秘書林­羲聖、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、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­林昭廷、玉山金控副數位長溫學­華
圓桌討論:2022金融業未來趨­勢展望(由左至右)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總­經理朱漢強、金管會金融科技發展與­創新中心副執行秘書林­羲聖、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、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­林昭廷、玉山金控副數位長溫學­華
 ?? ?? 政治大學監理科技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臧正運
政治大學監理科技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臧正運
 ?? ?? 政治大學保險科技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彭金隆
政治大學保險科技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彭金隆
 ?? ?? 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
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­中心主任王儷玲
 ?? ?? 政治大學區塊鏈創新實­驗室執行長 陳恭
政治大學區塊鏈創新實­驗室執行長 陳恭
 ?? ?? 政治大學數位金融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謝明華
政治大學數位金融創新­實驗室執行長謝明華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