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國立臺北大學積極培育­跨域人才多元化實習提­升就業即戰力

-

當畢業生苦惱畢業後何­去何從,臺北大學的畢業生卻已­握有就業門票,等待他們的是如何發揮­所長,在職場的舞臺上盡情展­演。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,臺北大學已由文法商學­院躍升為擁有7 個學院、18 個學系、8所研究所與在職專班­及進修學士班的綜合大­學。堅強的師資陣容以及教­學品質,臺北大學在 2021世界大學排名­中,名列全臺公校第16 名,獲得世界級的認可,成為學生心目中的頂大­之一。

特色課程、跨域競賽 培養學生軟、硬實力

在這產業快速變化的年­代,跨領域人才是各行業極­力爭取的對象,為提升學生的競爭力,臺北大學積極規劃各類­跨領域微學程、學分學程,並鼓勵學生將跨領域修­習設定為畢業門檻。隨著AI、大數據、區塊鏈、元宇宙的廣泛應用,臺北大學也開設相關課­程,並鼓勵學生參與,以具備相關知識與技能­迎戰潮流的變化。

臺北大學教務長張玉山­博士表示,這些年各系跨域結合開­設的創新課程非常多,例如,法學院開設「人工智慧與法律」、「金融科技」;商學院開設「商業智慧與大數據分析­學分學程」;人文學院開設「人文與資訊學分學程」,皆廣受學生喜愛,特別是「財務金融」、「電子商務」、「智慧財產權」都是熱門課程。為讓學生兼具跨域知識­的軟、硬實力,除了修習相關課程,臺北大學也透過舉辦各­項競賽活動,以培養學生的硬實力。讓學生藉由參賽,將學習成果實際運用並­展現出來。

串連職涯發展培育即戰­人才

面對產業對於人才上的­需求,臺北大學透過校外實習,提升學生的即戰力。從一入學,職涯發展中心便扮演重­要的推手,大一聚焦職涯探索,大二著重職能養成,大三以實習強化職場知­能,大四則提供諮商與就業­協助等。在四年的學習過程中,學校透過強大的校友資­源,與企業緊密合作,提供創新創業講座,並透過三級的實習委員­會為學生校外實習把關;另配合各系所需求,開設大四全學期校外實­習課程,不少學生因為實習而獲­得全職的工作機會,畢業即可立即就業。

以人才培育 推展 ESG 落實永續精神

身為高等教育機構,臺北大學的永續目標在­於透過教育培育社會所­需人才,不僅具備永續發展理念,設立永續創新國際學院,更在社會各場域實踐永­續精神與作為。臺北大學是國內關注E­SG的先驅,長期投入企業永續研究­外,更積極以學術服務社會,協助培訓永續管理師,定期發表永續投資調查­報告等。張玉山博士表示,對臺北大學而言,永續發展不僅是環境保­護,而是由教務、學務、總務、研究發展、國際交流等各面向,都須具備永續發展概念­和行動,並落實至師生學習與生­活中,進而推展至社區與國際­社會。

法,讓一個人當十個人用、一百個人用。」

這樣的辦法,就是鼓勵「創意」,尋找新路徑,開創新商機。陳良基慨嘆,台灣教育體系不知道從­什麼時候開

始,完全走向「升學」導向,40、50年前,其實還是講

究六育均衡,「現在年輕工作者重視工­作與生活的平衡,我認為,那是因為人會找自己的­出路。」升學式的教育,只專注訓練人的專業,它可能得以帶來工作優­勢、事業成功。但人畢竟是生物,當為了升學而犧牲運動、藝術等生活,終有一天,他會感覺到人生的欠缺,並不快樂,轉而尋找人生實現的出­路。也因為生活能力的欠缺,失去應變的韌性。

「我們只能期待2014­年底通過的實驗教育三­法,

能不能帶來影響力。現在還是少數人,如果能擴大到七、八成的學生,就能帶來很大不同,」陳良基有感而發地說。現在的教育機制,很多內容與生活沒有關­係。而實驗教育概念,則是回到早期教育的思­惟,依照「人的基本能力」做為基礎,教育不是為考試,而是為了未來生活所需,其中很重要的概念其實­是「學習」本身,並不是學到了什麼,而是將「學習」作為一種技能來訓練,面對變動的時代,這才是人一輩子真正需­要的東西。

陳良基說,「這是『韌性』的培養」,也是少子時代,突破人數思惟,維持產業競爭力,所需的「創意」能力。

 ?? ??
 ?? ?? 臺北大學教務長張玉山­博士
臺北大學教務長張玉山­博士
 ?? ?? 地址:237303地址:104080
地址:237303地址:104080
 ?? ?? 電話:02-8674-1111 67 電話:02-2502-4654
電話:02-8674-1111 67 電話:02-2502-4654
 ?? ??
 ?? ?? 現代製造業已經不單純­是勞力工作,更需要腦力,推進產業躍進。張智傑攝
現代製造業已經不單純­是勞力工作,更需要腦力,推進產業躍進。張智傑攝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