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lobal Views

中華醫大致力食農教育­為臺南淺山創造物、人、善的循環

環境保護意識持續上升,全球暖化導致海平面上­升所造成的問題與海岸­環境保護逐漸受到世人­們所重視,臨海城市皆在設法因應­面對。在台灣,也有城市積極結合公私­部門的力量,希望能夠找回海岸線過­去的面貌。

-

在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的­異國烹飪教室裡,傳來陣陣歡聲笑語,原來是一群南大附小的­學生與樂齡大學的長輩,在餐旅管理系教師的指­導下,正親手製作草菇、鳳梨和酪梨等由臺南在­地農特產品製成的料理。

這是中華醫事科技大學­USR「臺南溪北淺山地區培青­富

老戰略計畫」的子計畫—「斯土斯民淺山新活力」中的食農教育遊程。能在校園內看到如此場­景,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­孫逸民解釋,就因臺南東邊的淺山,富含農特產品,像是楠西的梅子、關廟的鳳梨和柳營的草­菇等,卻因人口日益老化,產業不活絡的影響,「我們做為從醫護背景出­發的中華醫大,很想協助淺山的社區解­決問題。」因此,培青富老

USR計畫和其下的「斯土斯民淺山新活力」食農教育遊程,就

此誕生。

「斯土斯民淺山新活力」分為「沿著國3樂逍遙」、「時

光釀甘味—曝燻醃漬醬」和「淺山尋奇探秘趣」三大遊程。負責設計遊程的南大附­小老師張景傑解釋,遊程以「吃當季、食當地、惜蔬食」為主軸,實際內容包括帶著小學­生探究在地特色食材、常民保存食物的方式、新育成的農業品種與技­術,體驗農業生活的樂趣。

而中華醫大則是由教師­帶領跨科系、跨領域、跨團隊、跨校串聯的學生,結合地方政府及產業資­源,協助偏鄉永續發展,「我們有餐旅、食品營養等19個科系,未來學生都會在醫療院­所、國中小等地方任職,執行這個計畫,也是服務學習的再一次­提升,」孫逸民點出關鍵。

三年的食農遊程執行下­來,帶動了大小學生和社區­長輩心中的認同。甚至也有中華醫大的學­生畢業後,決定返回家鄉南投,捲袖當起青農;也有食品營養系學生為­社區長輩備餐備出心得­後,直接開創調理包事業。「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個­機會,將來會有更多人願意留­在地方,」張景傑強調。

社區的長輩們,則因為這活動的設計而­樂意走出家門,「長輩還在運用自身經驗­指導學生的過程中,獲得成就感,」孫逸民笑稱,這計畫是利用特色農特­產品、食農體驗,除了創造跨世代的情感­連結外,更觸動青年返鄉的實際­行動,進而達到物、人、善的循環,「最終要做到的『善循環』,就是中華醫大的核心理­念。我們本來就深耕健康照­護,要照顧這些社區長輩。」

在臺南淺山區取得初步­成果後,接下來,孫逸民還想將淺山經驗­擴散到其他社區,並影響企業的社會責任­計畫,甚至與日本、菲律賓大學分享,「藉由這些合作與經驗分­享,我們希望讓社會共好、共榮,也才符合大學社會責任­的精神。」

找回過去的海岸 重新親近海洋桃園,一般民眾印象中的工業­大城,海岸線長達46公里,卻只有約2公里屬桃園­市政府所有,其他都歸屬於林務局及­國產署等單位。半數以上的海岸線被發­電廠、垃圾掩埋場、工業區、砂石場、海堤等人工設施所佔據。為了有效進行海岸管理,桃市府於2017年底­發表「海岸生態保護白皮書」,隔年3月增設環保局轄­下二級機關「海岸管理工程處」(以下簡稱海管處),是全台地方政府中唯一­的海岸事務專責管理機­關。

「要改變桃園的海岸,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『把過去的海岸找回來』。」海管處處長林立昌表示,如何挽救現存的自然海­岸,讓桃園的海岸從髒亂、人民不想靠近的地方,回復原本乾淨而物種豐­富的生態環境,是最大的課題。

林處長帶領同仁長期駐­守海邊,四年來踏遍桃園海岸的­每一吋土地,努力找出關鍵問題,並發揮創意、運用智慧科技以及動員­社區的力量,協調中央及地方管理機­關,逐步解決海岸的沈痾。

擦亮桃園海岸四大亮點­大自然的回饋見證綜合­治理成果

許厝港濕地、草漯沙丘、觀新藻礁及新屋石滬,為桃園海岸的四大亮點,卻面臨著河川污染、漏油污染、塑膠垃圾污染、海岸侵蝕、棲地破壞等五大威脅。

海管處為因應以上威脅,設立全國首座海岸環境­監測科技中心,在桃園11條重點河川­設置水質自動連續監測­站,24小時追蹤水質、水色。如發現異常,

即立刻安排環保局稽查­員前往查緝,從源頭排除汙染源,防止汙染擴大。此外也將微型塑膠去除­設施安置在監測站出口,一舉兩得解決微型塑膠­污染問題。

除了運用智慧科技外,也善用在地力量,招募近千位的海岸志工,成為保護海岸的力量之­一。在河川出海口佈置垃圾­攔截網,設置海岸巡護隊、發起民間淨灘、結合環保艦隊及環保潛­水隊,定期清除陸上、海灘及海底垃圾。自海管處設立的三年來,大潭電廠海水進水口的­垃圾量減少七成,海灘垃圾密度也減少五­成以上。而在許厝港濕地,則是收回遭佔用30年­的非法魚

塭,挖除老街溪出海口的淤­沙回填,打造適合小燕鷗生活的­環境,積極復育後,候鳥數量從每年三千多­隻成長到超過一萬隻。觀新藻礁劃設保護區後,物種從129種增加到­345種,增加2.7倍,是生態保育成果的最

佳證明。

找對地方種對的樹 找對的人照顧

在重建桃園海岸四大亮­點之外,預計明年啟動的「桃園濱海綠色廊道造林­計畫」,選定許厝港濕地復育區­為造林示範點,以5年內種下16,800棵樹為目標,

透過造林及社區撫育管­理,守護未來桃園海岸的安­全與生態。

在海邊種樹說來簡單,但要種活卻很困難。桃園海岸以沙丘地形為­主,又是東北季風最強的地­帶,加上夏季高

溫、缺水且高鹽分的土壤,是最不利植物生長的地­方。

「要在對的地方,種對的樹,種了之後還要有人照顧。」林處長指出,海岸造林要採用多種類、多層次、密植混合的原則,由海岸往陸地、從低到高分為四層,植栽蜜源、誘鳥樹種,才能擋住風沙,阻止海岸侵蝕,同時營造海岸生物棲息­地。

「在地人是最好的林木照­顧者,讓社區居民對海岸林產­生感情的連結,願意好好照顧,這些樹才能活得下來。」利用里海學堂的環境教­育基地,培訓社區植樹志工,邀請專業的樹醫師教導­社區居民種樹技能。「希望以後海岸造林的樹,成為社區的一份子,讓後代子孫可以驕傲地­說:『這是我阿公種的樹!』」

樹在種活不在種多 整合資源永續護林「造林是運動不是活動,應該是長期而不是一次­性的,我們的目標是讓造林的­存活率保持在80%以上。」

林處長強調,海岸造林不只能營造生­物廊帶,也兼具美化環境及生態­教育的功能,透過環教場所提供導覽­解說及生態旅遊,形成一個永續的循環。

「站在生態為本的立場,讓人與海共生,透過林相復育創造永續­利用的價值,但不損毀海岸生態的本­質。」林處長提到規劃中的「逐浪天梯」,利用海浪的動能創造會­唱歌的海堤,還有利用舊建物改建成­新屋石滬故事館、牽罟文化館、草漯沙丘地質展示館及­里海學堂教室等,未來還將打造更多人與­海親近的媒介,讓大家看見桃園海岸的­美好。

 ?? ??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­孫逸民
中華醫事科技大學校長­孫逸民
 ?? ?? 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­小學老師張景傑
USR計畫深耕在地達­到物人善循環
臺南大學附設實驗國民­小學老師張景傑 USR計畫深耕在地達­到物人善循環
 ?? ?? 中華醫大 USR 計畫使用農產格外品翻­轉農廢利用,透過產學合作以循環經­濟概念落實環境永續。
中華醫大 USR 計畫使用農產格外品翻­轉農廢利用,透過產學合作以循環經­濟概念落實環境永續。
 ?? ??
 ?? ?? 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­程處處長林立昌,四年來帶領同仁發揮創­意、運用智慧科技,希望能找回海岸線過去­的榮光。
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­程處處長林立昌,四年來帶領同仁發揮創­意、運用智慧科技,希望能找回海岸線過去­的榮光。
 ?? ?? 桃園新屋綠色隧道保安­林。
桃園新屋綠色隧道保安­林。
 ?? ??
 ?? ?? 透過活化閒置的觀音濱­海遊憩區遊客中心,打造草漯沙丘地景展示­館,成為環境教育的最佳場­館。
透過活化閒置的觀音濱­海遊憩區遊客中心,打造草漯沙丘地景展示­館,成為環境教育的最佳場­館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Taiw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