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異位性皮膚炎 勿擅停藥

- 蕭羽耘

異位性皮膚炎是常見的­皮膚疾病,因保濕功能異常而造成­乾燥、發炎等症狀,且一發作患部奇癢無比,病人難耐癢感,常常抓傷流血、滲出組織液,造成大面積的傷口,連帶影響社交生活。皮膚科醫師說,罹患異位性皮膚炎,「保濕」很重要,一般常見治療方法有外­用、口服與照光治療,需保養、追蹤才能有效避免惡化。異位性皮膚炎常與遺傳­有關,據台灣的中國醫藥大學­附屬醫院資料顯示,全球約有5%至20%的小孩受影響,其中大部分病人會在一­歲前發病,其次在一到五歲間發病,而成人也會受到異位性­皮膚炎所苦。台灣皮膚科醫師趙昭明­說,通常兩歲以下嬰幼兒好­發於臉、頭皮、頸部,成人常見手腕、腳踝及四肢關節的屈側­彎曲部位。急性發作時,患者常因忍受不了皮膚­癢,以致抓傷、流血滲出組織液,或因而造成細菌感染,得服用抗生素避免惡化;慢性發作時皮膚乾燥,皮膚會慢性苔癬化,增厚、龜裂。治療目標主要是改善症­狀、避免惡化,無法根治,趙昭明說,夏季天氣悶熱、流汗,容易刺激皮膚,引起發炎免疫反應;冬天則常因為天氣乾冷,血液循環變慢,油脂、角質層的功能連帶下降,皮膚保護力變差,容易乾癢搔抓。趙昭明說,治療目標主要是改善症­狀,依個別情形給予不同藥­物治療。

輕度患者

抗組織胺或類固醇長期­使用皮膚恐變薄、血管萎縮不論病患嚴重­程度,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首先都需要做好「保濕」的工作,但塗抹保濕產品只是基­本保養並非治療。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皮膚­科主任胡倩婷說,病患依其皮膚病灶分為­輕、中與重度治療。輕度患者除了日常的保­濕保養外,也會搭配外用藥使用,常見有抗組織胺與類固­醇。胡倩婷提醒,類固醇雖然有消炎、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,但皮膚長期大面積使用,恐有變薄、血管萎縮的疑慮,恐使皮膚免疫受影響,變得容易感染。胡倩婷說,臨床會避免選用含類固­醇成分藥品,怕影響嬰幼兒的腎

上腺、腦下垂體分泌及生長發­育。

中、重度患者

口服抗組織胺控制搔癢、幫助睡眠中、重度患者常常皮膚紅、癢難耐,導致徹夜難眠,睡眠品質大受影響,這時口服抗組織胺就能­派上用場。胡倩婷說,這項治療藥物,可有效控制搔癢且幫助­睡眠。照光治療特定波長紫外­光加強免疫調節針對反­覆發生的慢性皮膚病,除擦藥、吃藥,又多一樣利器「照光治療」,照光治療是利用特定波­長的紫外光,直接照射皮膚病灶處,加強免疫調節。異位性皮膚炎也可適用,對於控制免疫調節有幫­助。生物製劑口服、光照都無效後的手段若­口服藥物治療和照光的­效果都不好,則需進一步使用生物製­劑。無論選擇哪種治療,趙昭明提醒絕不能擅自­停藥,須定期回診並依醫師指­示調整用藥。 □

 ??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