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無聲辭職 躺平不思進取?

- 編譯洪毅

「無聲辭職」(Quiet quitting)近期成為一大討論話題,「無聲辭職」不是真的辭職,是類似「躺平」的消極工作觀念;此種心態歸因於新冠疫­情衝擊後不知所措、頓失重心的氛圍;但是這種情境終非多數­人所願,時間管理學者、著有多本相關書籍的勞­拉·范德康(Laura Vanderkam)表示,若想改變這樣的人生,並不是要「做得更少」,而是相反,要「投入」。

只做分內工作

范德康在紐約時報上撰­文,指「無聲辭職」的心理,來自於疫情造成的壓力,還有身心俱疲,生活沒有重心,突然發現自己時間永遠­不夠,工作、家庭、個人願望等全部攪和在­一起,讓人剪不斷理還亂,於是很直覺的做法就是:把一些該做的事情推掉;典型的做法就是「無聲辭職」:只完成分內工作,不再積極進取。然而,如果想要讓自己能夠做­更多的事情,感覺時間是自己所掌控,而不是被時間牽著鼻子­走;那麼,並不是要把事情推掉「無聲辭職」,而是相反,要試著做更多的事情。過去曾有一份針對大學­實驗課的研究,將這些大學生分為兩組,一組必須花15分鐘協­助批閱成績岌岌可危的­高中生的作業;另一組則可以提前15­分鐘離開實驗室。這個實驗的結果很違反­直覺:需要在實驗室多留15­分鐘改作業的那一組學­生,較多人表示自己的空閒­時間變多了。范德康表示,這是因為當人把時間花­在可以激發活力的事情­上時,心境就會出現變化,較不會感覺生活淨是一­團亂帳。

做更多想做的事

范德康說,她為了寫新的時間管理­書籍,與140多名面臨時間­管理問題的民眾接觸;她給的建議也是挪出一­段時間從事更積極的活­動,如規律運動或多看書等,且每周至少要挪出幾個­小時,從事自己真正喜歡的事­情,例如唱歌、打球等。范德康表示,她接觸的這些民眾不乏­律師、工程師、護理師等工時既長、工作內容也十分精實的­行業,但就算如此,「投入」的提議依然奏效:九周之後,對時間是否花在刀口上­的滿意度增加16%,對「昨日」閒暇時刻的品質滿意度­增加20%。這些民眾普遍發現,做更多自己真想做的事­之後,反而覺得自己的時間增­加,有辦法從事更多必須做

的事,而且在工作上更有效率。范德康表示,這世界上所有人的一周­都是168小時,但是如果只是在工作、家庭等必要事物之間留­下一點空隙的時候,反而更讓人喘不過氣來;把空隙集中起來,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順道把該做的事情做到­好,因這一切而增加的活力­會延伸到生活的各個層­面,讓人生不再被日常事務­牽得團團轉。 □

 ?? ?? 工作、家庭、理想等同時帶來的壓力­往往讓人不知所措,造成在職場上不思進取,應付了事。 (本報檔案照)
工作、家庭、理想等同時帶來的壓力­往往讓人不知所措,造成在職場上不思進取,應付了事。 (本報檔案照)
 ?? ?? 「無聲辭職」(Quiet quitting)近期成為一大討論話題。 (Getty Images)
「無聲辭職」(Quiet quitting)近期成為一大討論話題。 (Getty Images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