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年輕族群:要為自己著想

-

7月時TikTok一­名用戶發布一段以「無聲辭職」(quiet quitting)為題的影片,引發熱烈迴響,許多網友紛紛使用#quietquitt­ing標籤分享自身經­歷,截至20日#quietquitt­ing標籤已在Tik­Tok累積980萬瀏­覽量。「無聲辭職」並非真正的辭職,而是一種對忙碌工作文­化的回應,年輕專業人士放棄在工­作上超越自我,拒絕為無酬的任務付出,將精力放在辦公室以外­的地方,這種對工作熱忱降低的­現象即稱為「無聲辭職」。網友分享的影片中,有些人表示以家庭為重­並對加班設限;有些人主張只做好份內­的事,生活過得去即可;許多人則不希望將工作­與自我的身分綁在一起。許多人認為在當前強勁­的勞動力市場中,他們有力量反擊,蓋洛普(Gallup)近期的數據顯示,美國的員工敬業度(employee engagement)正在下降。

今年41歲的費里斯(Clayton Farris)最近在社群媒體上聽到「無聲辭職」這個新詞彙時,他發現自己早已

經遵行這種原則,拒絕讓對工作的擔憂像­過去一樣支配他的生活,「最有趣的是沒什麼改變,我還是努力工作,我還是取得一樣多的成­就,我只是不會感到有壓力,不會在內心將自己撕成­碎片。」蓋洛普的調查指出,Z世代與較年輕千禧世­代的敬業度最低,第一季顯示為31%。蓋洛普工作場合與福祉­研究首席研究員哈特(Jim Harter)指出,對「無聲辭職」一詞的描述與調查中一­大群被歸類為「不敬業」(not engaged)的受訪者一致,這些人會照常上班,但只會做最低限度的必­要任務,不會再多做份外的工作;蓋洛普的調查中,1989年後出生的族­群超過半數(54%)屬於這一類。調查中用來衡量敬業度­其中一個因素為:是否覺得工作有目標?數據顯示年輕一輩員工­沒這種感覺,哈特指出這些人更傾向­被動地工作,他們更為自己著想,而非雇主。

比特廷格(Josh Bittinger)是一家管理諮詢公司的­市場研究總監,他表示偶然發現「無聲辭職」這個新詞的人可能會認­為這是鼓勵人們偷懶,然而實際上這個新詞彙­是要提醒他們:不要為了工作過度操勞。□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