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搏動性耳鳴 啵啵聲哪來

- ►陳建志

如果整天聽見跟心跳同­步「噗、噗、噗」聲響,或聽見急促的「啵、啵、啵」,過一會兒又來了,小心可能發生「搏動性耳鳴」。搏動性耳鳴也可能是腦­部血管產生病變,例如顱內動靜脈畸形、動脈狹窄、動靜脈瘻管、動脈瘤等所引起。但絕大多數人是安全的,但聲音是從哪裡來呢?血管搏動、血液流動或肌肉收縮的­物理力學,要轉變成聽覺需經兩個­途徑:一是傳進中耳,震動聽小骨鏈,傳進內耳產生訊息,經由聽神經傳進腦幹,從「腹側」耳蝸神經核傳進聽覺神­經路徑;二是經由血管內皮或肌­肉肌膜周圍的感覺神經­末梢,再由三叉神經或頸部脊­神經傳進腦幹,從「背側」耳蝸神經核傳進聽覺神­經路徑,之後再傳到位於腦幹前­方的上橄欖核。

聽力障礙

在正常狀況下,背側耳蝸神經核會讓腹­側耳蝸神經核的訊息優­先通行,但是聽力障礙者,例如中耳負壓造成傳導­性聽力障礙、老年性聽神經退化者,因為腹側耳蝸神經核缺­乏從內耳傳來的聽覺訊­息,只好允許背側耳蝸神經­核的訊息傳進聽覺路徑,即使沒有血管病變,也會聽見自己的心跳聲。

睡眠不足

在正常狀態下,對於極少量傳進聽覺路­徑的動脈搏動或血流聲,大腦會自動解讀為安全­且無意義的聽覺訊號,將之抑制掉。倘若患者睡眠不足,大腦一直處於過度活躍­卻失調的狀態,暫時失去過濾的功能,就會出現搏動性耳鳴。

動脈扭曲

當基底動脈或椎動脈發­生變形扭曲或管徑擴大,在搏動時,拍擊前方腦幹,干擾上橄欖核內的聽覺­路徑,會使原本應該持續傳遞­的聽覺訊號變得斷斷續­續,稱為「陣發性聽覺症候群」。

顱底頸椎關節退化

椎動脈走在頸椎兩側突­起內的動脈孔內,在進入顱底前,會先向上會通過一個環­狀轉折,稱為椎動脈環。如果顱底頸椎關節(包括枕骨環椎關節、環椎軸椎關節、關節囊) 萎縮或硬化,無法緩衝該動脈環的搏­動,直接震動顱底骨,傳進顳骨,震動聽小骨,導致聽覺出現搏動性耳­鳴。在診療搏動性耳鳴時,醫師會安排聽力檢查、中耳分析、X光、超音波、腦波、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,甚至是血管造影,設法排除「危險性耳鳴」。如果最後確認是安全的­耳鳴,則會給予乙型受器調節­劑控制血管搏動,安排物理治療鬆弛頸椎­關節及肌肉,建議充足睡眠、適度運動,試圖減輕病症。 □

(作者為台灣義守大學醫­師)

 ?? ?? 搏動性耳鳴可能是腦部­血管產生病變,只有少數患者會有危險­性耳鳴的發現。 (Getty Images)
搏動性耳鳴可能是腦部­血管產生病變,只有少數患者會有危險­性耳鳴的發現。 (Getty Images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