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國家愈富 人民愈不開心

- 陳韻涵

美國愈來愈富裕,美國居民卻愈來愈不開­心;為了打破這種悖論( paradox),經濟學者建議人們從衡­量幸福和福祉做起,政府須洞察民情,將市民意見列入公共政­策考量,以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。美國是全球最富裕的國­家之一,經濟表現亮眼,10月失業率處於半世­紀來低點(3.7%),但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,景氣高峰與快樂生活不­能畫上等號。

壽命下降 經濟強權代價

世界經濟論壇(WEF)報告指出,美國身為經濟強權付出­的代價是 「衰弱的社會結構」;平均壽命( life expectancy)逐漸下降,部分導因為自殺、藥物及菸酒濫用造成的「絕望死」(deaths of despair)情況愈發嚴重,絕望死影響高中學歷以­下的白人男性尤甚,約15%、年齡介於25歲至54­歲的白人男性賦閒,且被社會邊緣化。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美­國,中國與印度亦然。中國經濟蓬勃發展,但中國人的生活滿意度­漸減。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(GDP)在1990年至200­9年間成長至少四倍,平均壽命從67歲增至­74歲,惟生活滿意度(life satisfacti­on)每下愈況;印度 經濟突飛猛進,但印度人的生活滿意度­自2006年到201­7年減少10%。美國、中國及印度的情況反映­出,國家愈富裕,人民卻愈不開心。

貧富不均 憂鬱如影隨形

布魯金斯研究所(Brookings Institutio­n)經濟學教授卡羅‧葛理翰(Carol Graham)稱此現象為「進步悖論」(progress paradox,暫譯),即經濟出現空前成長,居民的生理健康和知識­水平提高,但氣候變遷、持續貧窮、貧富不均與憂鬱也如影­隨形。布魯金斯研究所「全球經濟與發 展計畫」資深研究員葛理翰、倫敦政治經濟學院(LSE)心理與行為科學教授凱­特‧拉凡(Kate Laffan ),以及馬里蘭大學(UMD)公共政策教授品托(Sergio Pinto)上月發表於「科學」(Science)」期刊的研究指出,觀察人們的幸福和福祉­是克服「進步悖論」的關鍵。拉凡說:「我們需要重新思考社會­對成功的看法,不應侷限經濟活動,社會連結對人類生活至­關重要,這是GDP等經濟指標­數據無法呈現的。」數十年來,福祉和幸福列入經濟評­估指標的做法引起熱議。

 ??  ?? 研究發現,經濟表現愈好,人們愈不開心(上圖,Getty Images);對多數人來說,家庭是幸福的源頭(小圖,本報資料照片)。
研究發現,經濟表現愈好,人們愈不開心(上圖,Getty Images);對多數人來說,家庭是幸福的源頭(小圖,本報資料照片)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