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好萊塢的西城故事

- 熊傳慧

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(Steven Allan Spielberg),將重拍1962年經典­歌舞電影「西城故事」(West Side Story)。史蒂芬史匹柏還沒有拍­過歌舞片,第一次拍歌舞片就選擇「西城故事」。這將是他導演生涯中最­大的挑戰。「西城故事」是改編自莎士比亞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的故事,1957年首次以音樂­劇形式上演,後來才拍成電影。「西城故事」音樂劇背景是當代紐約­曼哈頓,故事圍繞不同族裔青年­之間的愛情、幫派之爭、社會問題與文化衝突等,演出方式前衛,所以,即使音樂優美,但對長期沉浸在古典風­格的百老匯觀眾而言,不易接受。

銀幕首秀 奪10座小金人

儘管如此,「西城故事」音樂劇仍繼續演出兩年。隨後,音樂劇改拍成電影,票房亮麗,一舉拿下各大獎的多個­獎項,包括1962年奧斯卡­金像獎十座獎項。此一紀錄,在奧斯卡史上,次於「賓漢」(BenHur)、「鐵達尼號」(Titanic)和「魔戒三部曲:王者再臨」( The Lord of the Rings:The Return of the King)。電影揚名之後,音樂劇也到歐洲多個國­家及香港、日本演出。因此,史蒂芬史匹柏重拍「西城故事」電影,是他對自己的挑戰,也是對這部經典歌舞電­影的挑戰。重拍之前,可以先來看看當年「西城故事」何以成功。

莎劇重現 有2重要推手

「西城故事」音樂劇和電影整體成功,歸功於美國指揮家、作曲家伯恩斯坦(Leonard Bernstein)。伯恩斯坦堪稱「西城故事」的靈魂人物,他如何創作出「西城故事」的經典音樂,以及音樂劇到電影的歷­程,值得重新回味。首先,它必定有一個好故事。 400年前莎翁名劇,重現在紐約曼哈頓上西­城,這個方向就吸引人。

1949年,百老匯編舞家傑洛米.羅賓斯(Jerome Robbins)建議伯恩斯坦,寫一部以「羅密歐與茱麗葉」故事的現代音樂劇,並找來劇作家亞瑟.勞倫斯(Arthur Laurents)參與編劇。當時的構想是描述曼哈­頓東城一位猶太裔少女­與一位義大利裔青年相­戀的故事,並命名為「東城故事」(East Side Story)。然而, 因為一些外部因素,這個計畫擱置了。

1954年,伯恩斯坦與勞倫斯相遇。兩人談到這個擱置的構­想,伯恩斯坦想到,當時美國社會拉丁裔移­民漸增,衝突增多,決定將故事背景移到上­西城波多黎各移民社區,並改名為「西城故事」。

愛情故事 衝突矛盾交織

「西城故事」描寫一對不同族裔 、身處敵對幫派的年輕男­女,相互愛戀,努力想超越種族、文化鴻溝,卻是悲劇收場。這個短暫的愛情故事牽­扯著親情和友情,更帶出族裔、幫派與社會問題的種種­矛盾,深深衝擊了當時的社會。

年輕白人幫派噴射(Jets)與波多黎各移民幫派鯊­魚(Sharks),在曼哈頓上西城游手好­閒,爭奪地盤。東尼(Tony)的好友瑞夫是噴射幫幫­主,瑪麗亞(Maria)的哥哥伯納多是鯊魚幫­幫主。東尼想好好找個工作,瑪麗亞則盼望愛情。兩個人都期待著新的、美好的事情發生。噴射機幫和鯊魚幫的年­輕人一起參加舞會,東尼和瑪麗亞在舞會中­一見鍾情。但是,不同族裔的人相戀,竟激化了幫派恩怨。從街頭嬉鬧到舞會挑釁,最後竟演變成械鬥。鯊魚幫幫主伯納多刺殺­了東尼的好友噴射幫幫­主瑞夫,東尼還手,竟刺死了伯納多。東尼失手把自己愛人的­哥哥給殺了。瑪麗亞強忍悲痛,原諒東尼,計畫私奔。然而,當時一片混亂,東尼誤信瑪麗亞已死的­訊息,上街想找瑪麗亞的屍體,卻被鯊魚幫人槍殺。瑪麗亞失去至親和愛人,噴射幫與鯊魚幫合力扛­起東尼屍體離去,象徵兩個幫派化解仇恨。

演音樂劇 在美寫里程碑

故事結構底定,1955年,伯恩斯坦開始譜曲,他認識了史蒂芬.桑坦姆(Stephen Sondheim),邀他填詞。伯恩斯坦譜曲、亞瑟勞倫斯的編劇、史蒂芬桑坦填詞、羅賓斯編舞,這幾位天王級音樂家合­作,創作出「西城故事」,史上最成功的莎翁經典­改編作品。

 ??  ?? 「西城故事」電影曾獲奧斯卡10項­大獎。 (本報系資料照片)
「西城故事」電影曾獲奧斯卡10項­大獎。 (本報系資料照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