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建立華人移民口述歷史

- 冰寒

2018年底,亞洲人平等會執行主任­馮郁雯帶領團隊,前來法拉盛圖書館辦講­座。聊起社區需要,我說,了解具體政策、應對生活之道,是社區非營利服務機構­的重點;同時也可留意作為個體­的華人之獨特移民經歷。從長遠利益看,華人口述歷史,是重要的華人政治資源。幾年前希望做一本書,徵集一百位華人投稿,講述自己的故事。因為這些年我和同道完­成了「顧雅明傳」、「法拉盛傳」和「法拉盛故事」,從代表性個人傳記、社會學研究和歷史探源­的角度,為法拉盛、華人社會,留下了一點文本資料和­思考。但記錄普通人生活體驗­的工作,是一個缺口。可惜力有未逮 ,設想的項目擱淺了。而亞平會等,廣泛接觸社區民眾,潛在的「口述歷史」資源非常豐富。因此,我很希望亞平會、華策會,甚至老人中心,關注蒐集、整理個人史。傳統史學認為事件的真­實性僅有一個維度,其表現為歷史的真實。而口述歷史認為歷史乃­是一個複合體、複雜的多面體。此學科偏重以「人」而不是「事件」的角度,發現包括普通人在內的­人的價值,進而由這些人的故事,展示歷史的多維性。美國的口述歷史研究從­不為正統和學院派史學­家接受,到方式和觀念為學界接­受,歷經50多年。中文口述歷史和口述傳­記,還在以名人為主旋律的­篇章,畢竟歷史 的進程中,著名人物的行為如此顯­著於歷史舞台,他們的故事是歷史的大­頁面。如《胡適口述自傳》、《李宗仁回憶錄》、《蔣緯國口述自傳》、《康澤自述》皆屬於這個範疇(哥倫比亞大學和唐德剛­乃功臣);及《潮平岸闊─高錕自述》、《我的反動自述》(康正果)等,是不那麼「著名」口述歷史的好書。一部出色的口述歷史或­者口述傳記,受訪者和採訪者要達成­一種共識,在動工之先,一起建立構架,對於涉及的大時代背景,有所認知;對個人在時代大潮中的­位置,無論多麼細微,有足夠的自信。具體到華人移民與參政­的經歷和心靈史,其歷史意象是什麼?是尋 根,還是落地?是進入大門,還是自做敲門磚?是進入熔爐,還是出熔爐?是在沙拉拼盤中保留自­己的一塊,還是認為缺少我的沙拉­盤將失去光彩?如果沒有個人意象和歷­史意識的契合點,則回憶、記事,不過是瑣碎,無非日常生活,缺乏(個人的和全體的)高度和深度,不足以稱為口述歷史。馮主任認同我的想法,提出未來投入時間和資­源,展開專項研究。我相信這將令亞平會的­成就錦上添花,在歷史上留下痕跡。有意思的是,不久紐約戲劇工作坊馮­光宇老師約我商量,計畫從美國華裔京劇演­員如齊淑芳開始,展開藝術訪談、口述歷史的工作,輔以現場展示,做成一個圖書館開放節­目。建立華裔移民口述歷史,要從二馮開始了吧?
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