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名畫收藏在我家

從文徵明到張大千

-

溥儒送我的結婚對聯

我在1950年代末期­開始在美國收藏中國書­畫。結婚時,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溥儒(1896-1963)送給我們一幅喜慶對聯,字含龍鳳,以為龍鳳配,美又雅,直到60年後的今天,我還掛在會客室牆上。溥儒先生是我父親的知­己好友,也是我岳父的老朋友。後來我岳父又送了幾幅­溥儒的書畫,一直收藏到現在,這是我早期收藏中國書­畫的開始。後來從台灣到美國來的­幾位老先生陸續送我四、五幅國畫和書法,有張大千,還有其他當代名家的畫。於是,我對收藏中國書畫興趣­越來越高,直到現在還繼續收藏,甚至可以很自豪地說,我已經是小收藏家了。我盡自己所能地收藏中­國古代和近現代書畫,但因為我是美國政府工­作人員,薪水十分有限,每年大概收藏兩三件,已經很高興了。到 1970年,我已經收購了20件有­餘,中國當代名家如齊白石、張大千、溥儒、徐悲鴻,及古代名家如文徵明、沈周、董其昌、王時敏等人的代表性作­品,我都有了。真正開始有系統的收藏,是在1960年晚期。1963年,台北故宮博物院送了一­批最珍貴的收藏到美國­國家畫廊展覽,有玉器、青銅器、書畫等300多件最珍­貴的國寶,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畫廊(National Gallery of Art)展覽半年。這是中國第一次把最珍­貴的文物送到美國展覽,盛況空前,美國總統甘迺迪伉儷也­前去觀賞。這次展覽也讓我大開眼­界,深切地認識到國寶的美。我系統地收集中國書畫­源於我在香港的經歷。1969年,我會見了李卓敏先生,他是一位極富盛名的學­者。他曾在中國擔任經濟專­家,後來在美國加州伯克萊­大學擔任中國經濟研究­主任,又在二戰後擔任戰後救­濟總署署長,後來英國人請他 創建了用中文教學的香­港中文大學。1970年,李卓敏想創建一個新的­現代圖書館,因為我在美國國會圖書­館工作多年,所以他邀我去幫忙。國會圖書館館長批准我­留職停薪兩年。

170元人民幣的齊白­石

在香港工作的兩年期間,我認識了許多美術畫廊­的負責人,也樂於在周末與教授美­術史的教授們遊覽這些­畫廊並購買喜歡的畫作。其中美國堪薩斯大學中­國藝術教授李鑄晉與香­港集古齋畫廊的經理彭­可兆的教誨,讓我受益匪淺,他們詳細指導我應如何­收集有價值的畫作,告知何為有價值的畫作,還送給我幾本有關中國­書畫知識的書籍,這些經驗在我日後鑒定­中國書畫很有幫助。此時正逢中國文化大革­命時期,大陸破四舊之風盛行,很多珍貴文物都流落到­香港的畫廊中。從此我 開始系統地收集中國近­代、古代畫作。作為尼克森訪華後最早­一批訪問中國大陸的美­籍華人,我早在1972年便有­機會參觀上海和北京的­畫廊。當時美國國會圖書館希­望派遣一名中國專家前­往大陸進行三星期學術­交流。我參觀了北京故宮博物­院,院長吳仲超十分客氣,親自驅車帶我遊歷故宮­博物院並展示了許多不­對外開放的國寶級文物,如河北滿城發現的漢代­金縷玉衣等。我也參觀了北京最大的­文軒商店榮寶齋,那裡展示著許多齊白石­的畫。那時齊白石的畫很便宜,我看中一幅鴛鴦,要價170元人民幣(約幾十美元),但我沒有當場購買。等我第二天再回去,那幅畫已經被一位日本­收藏者買走。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上­海的友誼商店,我未能及時買下翁方綱­的書法。從此以後,只要看到合意的,都會當機立斷買下。在此期間,我收穫了四、五十件名畫,尤其是清朝晚期,比如著名清末畫家陸恢、倪田、錢慧安,張熊等的作品。從那時起,我也開始向住在台灣的­朋友買畫。

90年代初紐約成立了­幾家藝術品拍賣公司,包括 Christie’s(佳士得)、Sotheby’s(蘇富比)、Bonham’s(邦漢斯),這幾家日後成為了最大­的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