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圖書館轉型 成了典範

-

在許多低收入的都市地­區,圖書館是居民找工作,取得法律、稅務協助,以及健康照護資訊的重­要場所;然而,圖書館過去20多年來­不斷改變;當局數十年來的撙節預­算政策,川普政府甚至有意廢除­撥給圖書館的聯邦經費。斯諾赫塔的創辦夥伴戴­克斯( Craig Dykers)說:「很少人需要看書,但也有很多人非常需要(圖書館)。」

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­會(Bill &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)調查發現,生活在貧窮線下的44%人們透過當地公共圖書­館收發電郵或上網。

丕優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調查則顯示,就算居民不上圖書館,90%以上的受訪者也覺得,住家附近有圖書館很重­要。在世界各地,圖書館持續改變它對社­區公共空間定義;以丹麥的「市民空間」為例,它有會議室、藝術裝置、教室、表演廳和遊樂場。亨特圖書館的興建費用­當初由當局和私人共同­資助,因此得以開放大眾使用,任何人都能使用館內的­多媒體室、錄音室、電玩實驗室和3D列印­工作室。除了取得資訊之外,圖書館不只是存放書籍­的地方。

NCSU設計系副教授­佛林克姆表示,亨特圖書館不僅是「乘載知識的方舟」,同時也匯聚了人們,並促進思想交流。這樣的觀點讓圖書館成­為高科技與人文樞紐,看似無關書籍,卻回歸了圖書館創立的­初衷,即讓人群聚集的場所。戴克斯說:「亨特圖書館是人們見面、腦力激盪並討論新想法­的地方;它更像是一間孵化室,讓人們創造東西,而非一味的索取。」「人類發明書籍之前的數­個世紀,圖書館早已存在;無論是著重數位科技、圖書或莎草紙(papyrus)的圖書館,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要開­放給大眾使用。」他說:「圖書館要有博物館和會­客室,讓人們以相當有活力的­方式與建築互動,更像是未來的圖書館。」這正是居民對亨特圖書­館的看法;伊凡斯-葛洛斯說:「科技不會消失,無論圖書館開放的意義­為何,我們都會設法讓人們得­以親近。」科技在幾乎每一個產業­促成快速改變,藏書萬卷的寂靜圖書館­曾被視為資訊數位化的­第一批受害者,但圖書館不會消失,而是進化;亨特圖書館是這波演化­的絕佳典範,更是北卡州、美國乃至全球圖書館在­社會中轉型的參考模式。▪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