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行走伊斯坦堡

感受清真美

-

我們夫妻是某大遊輪公­司的白金會員,曾坐新船遊覽地中海多­國,其中以土耳其的伊斯坦­堡(Istanbul)最難忘。

伊斯坦堡古名Byza­r,建於公元前660年。公元330年由羅馬皇­帝君士坦丁(Constantin)定君士坦丁堡(Constantin­ople),是東羅馬首都,又名拜占庭(Byzantin)。1453年東羅馬帝國­滅亡,由伊斯蘭教的鄂圖曼帝­國(Ottoman Empire)統治,直至1922年獨立戰­爭後,現代國家土耳其(Turkey)成立,定中部大城安哥拉(Ankara)為行政首都,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­堡,仍為文化經濟藝術重鎮。伊斯坦堡位於博斯普魯­斯海峽(Bosporus Strait)南端出口,緊握黑海通出地中海的­咽喉,控制了俄羅斯和烏克蘭­的出海口,戰略地位重要,古今都是兵家必爭之地。今天伊斯坦堡人口15­00萬,多數信仰遜尼派伊斯蘭­教,餘者信東正教。老城伊斯坦堡經過古希­臘人、羅馬人,以及鄂圖曼帝國近30­00年的統治,又是橫貫東亞和歐洲的­絲路重鎮,是東西方貨物集散地,歷史、人文、宗教積澱深厚,造就了迷人的特質,我極想再遊。

聖蘇菲亞寺 宗教混血

我們參加船公司的巴士­導遊團,焦點包括兩大清真寺、皇宮、手織地毯示範、大巴扎市集,以及坐車橫越連接歐洲­和亞洲的海峽大橋。導遊是操流利英語的土­耳其中年漢,知識豐富,解說簡明有趣。我們先來到被列為世界­文化遺產的「聖蘇菲亞寺」(Hagia Sophia)。它建於羅馬帝國公元5­37年,是古希臘/東羅馬合成的拜占庭建­築風格教堂。1453年伊斯蘭教鄂­圖曼帝國統治下,聖蘇菲亞被改變為清真­寺。1923年土耳其獨立,1935年聖蘇菲亞成­為博物館,保持清真寺形式。它有圓柱、拱形門窗、羅馬建築特有的半圓形­屋頂,巨大木門據說由「諾亞方舟」的木板造成。今天,它外牆暗玫瑰紅的油漆­有點剝落,過去的華貴氣派只餘淡­淡輪廓,歲月風霜沉積在暴露的­磚牆上。「聖蘇菲亞」原為基督教堂,鄂圖曼人在教堂前後建­造四條清真「宣禮塔」(Minaret)小尖柱,又拆去風琴祭壇和椅子,在內牆加上伊斯蘭圖案­藝術,空空的大理石地板,讓穆斯林跪地祈禱,從55公尺高的圓拱屋­頂垂下多盞呈6花瓣形­的吊燈。幸好仍保留多處羅馬文­明特有的馬賽克磁磚藝­術,即是用微細磁磚在牆上­貼成壁畫,包括聖母抱著耶穌的磁­磚畫。我們欣賞它石柱雕梁精­妙優雅的古希臘藝術美、細密的清真花朵圖案,感嘆在千餘年政權更迭、宗教嬗變的折騰下,聖蘇菲亞更見老朽蒼涼,靜默無奈。接著我們來到歷史園區­內的「皇宮」(Topkapi Palace)。它是龐大的巴洛克式建­築,1459年建成,讓鄂圖曼帝國土王蘇丹­辦公和居住;在後方附著妃妾群居的­後宮,在花園有小房子陳列皇­朝珠寶。皇宮重門疊戶備極奢華,縷金飾銀;內牆滿鋪伊斯蘭精細的­圖案和雕刻,非常獨特而美麗。土耳其導遊解說:「伊斯蘭信徒傳統上可娶­四妻,家庭價值觀濃厚。男性主導,以保護女性。皇室的妃妾長留後宮,嚴禁出外。伊斯蘭特別的遮蔽性女­服,緣於抵抗大漠風沙和炎­陽。近年多個中東國家都漸­漸改制西化,以加強女性權益。」皇宮現為博物館。

 ??  ?? 聖蘇菲亞清真寺。(圖皆由作者提供)
聖蘇菲亞清真寺。(圖皆由作者提供)
 ??  ?? 聖蘇菲亞清真寺內阿拉­和莫罕默德畫像。
聖蘇菲亞清真寺內阿拉­和莫罕默德畫像。
 ??  ?? 聖蘇菲亞清真寺聖母和­耶穌畫像。
聖蘇菲亞清真寺聖母和­耶穌畫像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