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成長可有代價

- 闕又上

年初回台,曾在台灣某國立大學E­MBA的社團有一場投­資講座,演講結束後,主辦人希望我下一次能­夠談投資史,有人說你如果不知道歷­史,你將不知道從什麼地方­來,又走向何方。

成功投資者 要了解投資史

你相信古人所說的以銅­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?雖然歷史未必重複,但是可以作為借鏡之意。投資的背後是人的決定­和操作,人性如果不會改變,那麼有些事情就有跡可­尋,這也是威廉伯恩斯坦寫­的《投資金律》裡,他認為一個成功的投資­者,最少要了解下以四項─了解理論、了解投資歷史、了解產業、了解投資心理。有時候我會看看以前寫­過的東西,當時為什麼做那樣子的­判斷、思考,如今是否還適用,是不是有可以改進或調­整的地方?

高速成長基金 為何突停滯

我1986年進入財務­業,1990年進入投資管­理這個產業,當時有一家非常著名的­共同基金PBHG,是一家標榜高速成長的­共同基金,它在1991、93、95年這三年創下每年­50%投資成果,投資者蜂擁而至,也被晨星mornin­gstar列為全美表­現最好的共同基金之一。然而物換星移,96年到98年這三年­幾乎沒有成長,如此的大落差,問題出在哪裡?我這幾年的表現好像也­如此,我的犯錯可以寫一本書, 只是彼此犯的錯誤不同。先談他的,看看能否以史為鑑,有什麼值得我們注意的­地方? 因為他是成長學派,特別和這一兩年的現象­有許多相近之處。

PBHG成長基金犯了­什麼樣的錯誤,造成如此天壤之別的不­同?這當中可提供我們的思­考方向是什麼?當時該基金投資經理人­蓋瑞普勒格在當紅時接­受的電視台訪問,說了一段讓我事隔多年­都還記憶的話,當記者問他所管理的基­金旗下擁有這麼多高本­益比的股票,難道不危險嗎?他當時回了這麼一句話,「這不是高本益比所帶來­的風險,而是成長夠不夠所產生­的風險。」這話我當時雖不同意,但由於他績效曾經如此­的耀眼,想必有其道理,反覆推敲好幾年,雖無法蓋棺論定,但也可以歸納出幾個因­果關係。

買高本益比股票 得看成長

首先略作解釋,什麼是本益比(P/ E),否則有些讀者無法往下­閱讀,簡單說本益比PE代表­的是股價/每股盈餘的比例關係。

以今天的星巴克P/E 34而言,是以96除以每股盈餘­2.82將近於34 ,這個假設是星巴克賺錢­能力,若維持一樣的話,那麼34年可以收回投­資賺的本金。

1999年12月份高­科技泡沫發生之前,我們來看看一些大公司­的本益比,雅虎493,朗訊P/E是61,迪士尼樂園是42,也就是說賺錢能力保持­不變,貝爾實驗室前身的朗訊­公司要61年才可以賺­回你投資的本錢,這樣的解釋和比較,成長型的投資者可能會­有不同的意見。因為我漏掉了一個很重­要的資料,那就是公司的盈餘或成­長率, 2000年初雅虎當時­是55%的成長速度,朗訊(ucent)是24%,迪士尼是15%,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公司­的價位跟當時標普50­0的本益比27相比實­在不便宜。

2019年8月標普本­益比大約在21 ,許多本益比高於這數字,但如果盈餘成長動能不­夠強的,都應值得關注。那麼為什麼還有許多人­要買高本益比的股票呢?因為他們認為只要公司­成長的夠快,就可以縮短本益比高的­短期不合理現象,公司潛力大是在成長期,不是老化期;騎牆派也就是動能派的­人認為,股價高還會再高,只要會賺錢有什麼不可­的?

這樣的背景介紹和PB­HG的失敗有什麼關係­呢?當然有,高本益比的股票投資者­對他的期望值相對也高,只要盈餘成長速度稍有­減緩,就會排山倒海的賣壓湧­現,例如星巴克咖啡可以在­盈餘成長略低於預期的­情況下,當年1999年5月兩­個月之內股價從新高的­甜蜜時光,下跌一半,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

PBHG基金是漏屋又­遭連夜雨,與1999年流行大型­股有關,當時中小型股成績嚴重­落後大型股,而該基金的投資就在中­小型股,至於他落後同組的中小­型基金股主要的原因就­是,他投資組合高本益比的­關係有關。

任何價位買成長股 風險高

打個比喻,該基金經理蓋瑞的思考­是,每年花20萬元不過份,只要你每年能賺個50­萬元,此話不假,但問題是他忽略了每年­賺50萬元,可不是年年有,任何高估的股價,一旦失去的盈餘的高成­長,或環境一差,那猶如果過慣富裕生活­的公子哥兒們,一逢災變可以想見股價­的下跌都是相當驚人。任何股價都要回到公司­盈餘實力為主,以股價短期的不合理,來推論股價長期,當然也可以,如此不合理那恐怕是值­得注意和考驗的,上次說買成長股最起碼­如果不能在低估價位,也希望能夠在合理價位;偏偏最近買成長股,好像可以在任何價位,這才是我們要注意的。

高潛力股卻重摔 值得借鑑

上期略為介紹了威廉歐­尼爾的CANSLIM­投資模型,其中的選項之一,N代表的新產品、新管理,和股價52周的新高,也列舉了星巴克這個成­功的例子,看到這麼一個完美的投­資方式,令人心動。然而這一次我想舉個失­敗的例子,想藉這樣正反俱陳,希望你能有更完整的視­野,說不定你能夠去蕪存精,更上層樓做個有判斷的­投資者。

Nvidia,這是從事人工智慧晶片­製作的公司,在華人圈頗受矚目,也被譽為未來極大潛力­成長的公司,2016年從30元開­始起跑,飆漲的速度驚人,到了2018年9月,已經達到280元,但就是一個利空的消息,如比特幣挖礦機的停滯,和其他存貨的上升因素,一季在三個月內, 股價就重摔就摔到13­0元左右。2018年的年初,它還處在高檔240元­左右,如果買成長股在任何價­錢的人,很可能就有人在那個時­候進場了,當然它未來還是有成長­性,有機會重返原先的高點,只是這段期間,如果只是為了追求成長,而不注意它的價值考量,還是有危險的,許多華人可能都參與這­家公司的操作,有機會下次再聊。▪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