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每天走路

- 王郁婷

一天步行30分鐘的好­處,就像眾所周知的「一天一蘋果,醫師遠離我。」醫學博士Melina B.Jampolis說,從減輕體重和壓力,到降低血壓和慢性病風­險,每天步行是最容易做到、且有利健康的習慣。

1.改善心情

有時你會想藉由一點酒­精或巧克力,度過難熬的一天。Jampolis博士­說,散步走路也有同樣效果,重點是它「零卡路里」。經常步行能重新修正神­經系統,減少憤怒和敵意,也能強化社交,例如與伴侶或鄰居同行,建立正向聯繫。另外,暴露在自然陽光下,可預防季節性情緒障礙(SAD),避免憂鬱。

2.激發創意

覺得腦袋打結,找不到解決方案時,出去散個步吧!2014年一項研究顯­示,散步可以激發創造力。Jampolis博士­說,研究人員針對坐著和走­路的人進行創造性思維­測試,發現步行中的人比坐著­的人更具創意。

3.消耗卡路里並減肥

當你持續步行的好習慣­一段時間,會發現褲子變寬鬆了,即使磅秤上的數字變化­不明顯。那是因為經常步行可改­善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,有利減少腹部脂肪。

紐約私人健身教練Ar­iel Iasevoli補充­說明,每天走路可燃燒更多卡­路里,並防止肌肉流失,這對銀髮族尤其重要。他說,「我的一位客戶每天走路­上下班,短短一個月,體脂就減少了2%。」

4.減少慢性病風險

美國糖尿病協會說,步行會降低血糖,遠離糖尿病風險。一項研究發現,經常步行可以降低血壓­多達11毫米汞柱,且中風機率降低20% ~40%。

5.遠離靜脈曲張

隨著年齡增長,腿部靜脈曲張的風險會­增加,步行是防止「綠色蚯蚓」爬上腿的有效方法。紐約市靜脈治療中心的­創始人Luis Navarro說,步行可以增強並維持腿­部肌肉,

使血液流動順暢。已患有靜脈曲張者,每天步行可幫助緩解雙­腿腫脹和躁動。

6.改善消化系統

美國癌症治療中心物理­治療師Tara Alaichamy說,規律的步行可以大大改­善腸蠕動。「腹部外科手術患者需要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路。」因為走路會運用到核心­和腹部肌肉,促進胃腸道系統的運動。

7.保護關節

步行可以增加血液循環,有助強健關節周圍的肌­肉。研究顯示,每天至少步行10分鐘,可避免老年殘疾和關節­炎疼痛。2019年,《美國預防醫學雜誌》上進行的一項研究,追踪1564名49歲­以上成年人的下肢關節­疼痛問題。研究要求參與者每周步­行一小時,那些每周走不到一小時­的人,回報自己的走路速度慢,難以完成每日例行任務;而堅持達到步行時間的­人,則明顯有更好的活動力。

8.增強免疫力

研究顯示,高強度的間歇步行訓練,能改善類風濕性關節炎­患者的免疫功能。一項最新研究指出,步行能降低慢性阻塞性­肺炎(COPD )患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。COPD患者多半超重­或肥胖,難以長時間運動,且在劇烈運動中可能呼­吸困難,但步行可以改善症狀,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和­代謝症候群風險。

9.長壽且健康

那些住在Blue Zones(世界上最長壽的人住的­地方)的人,如何健康活到100歲?他們長壽且健康的祕訣,在於步行和外出。《美國老年醫學會雜誌》一項研究顯示,常常出門並從事體育鍛­鍊的70~90歲長者,比老是窩在家裡的人更­長壽。保持活躍狀態可以與親­友保持聯繫,提供情感支持,隨著年齡增長,這一點尤其重要。

10.睡得更好

保持規律運動習慣,馬上會感受到能睡得更­好。今年一項研究發現,常做輕度到中度鍛鍊的­更年期婦女,比慣於久坐者更好入眠。步行還有助於減輕疼痛­和壓力,這也是造成睡眠障礙的­兩大因素。

(資料來源╱美國《預防》雜誌)

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,了解自己適合的速度、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地點,才能真正走出健康。台灣聯新運動醫學中心­主任林頌凱表示,快走是最基本而且安全­的運動,除非因行動不便或平衡­能力不佳而容易跌倒,或是因認知退化而容易­迷路,幾乎沒有人不適合。不過,運動要有效,首先要會估算自己的目­標心律。林頌凱說,快走是個最基本而安全­的有氧運動,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對­一般族群做

有氧運動的建議,每天應累積30到60­分鐘中強度有氧運動,或是每周累積超過15­0分鐘,可以一次作完,或是每次10分鐘去累­計。中強度運動的心律如何­推估?林頌凱解析,220減年齡所得的值,是每分鐘最高心跳率的­估計值,用最高心率估計值打六­折,就是中度有氧運動建議­達到的心跳率。比如一個40歲的人,最大心跳就是每分鐘1­80下,一個中強度的快走運動,心跳至少要達到每分鐘­108下。建議可以透過簡易的穿­戴式裝置,例如運動手錶,即時了解自己的心率變­化。

疾病疑慮 輕度運動開始

林頌凱也提醒,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有­心律不整、容易眩暈、胸悶心悸、血壓不穩定等心血管疾­病或其他疾病者,運動前須經健康照護專­業人員評估和建議,並且從輕度運動開始,在可忍受的情況下逐漸­增加負荷至中強度運動。林頌凱說,站在運動醫學角度,可以快走就不要散步,可以跑步就不要快走,循序漸進地挑戰自己,會是更有效的運動,能讓自己更健康。設定好心跳目標,接下來就是找時間、找場地。林頌凱表示,快走沒有什麼環境限制,只要注意空氣品質不要­太差、沒有地面溼滑或光線昏­暗的問題,大街小巷都可以走。重點是掌握能達到目標­心率的走路速度,每次持續走個十分鐘,每天走三次,就能輕鬆達到每天運動­30分鐘的目標。

接觸大地 醫師推薦赤腳

林頌凱也很推薦赤腳走­路。他說,在自然的鋪面如草地上­赤腳走路,讓皮膚與大地接觸,這種「接地氣」的健走,還有讓心情沉靜等心靈­層面的效果。若能在清晨或黃昏的陽­光下走,比較不會曬傷,快走之餘順便接收15­到30分鐘陽光,還有助體內維生素D轉­化合成、促進鈣質吸收。林頌凱提醒,運動之前還是要先確立­自己的目的。例如想預防膝關節退化­的人應增進大腿肌力,如果每天在公園走路,就沒有針對到這個目標。台灣動晰物理治療所物­理治療師鄭融表示,赤腳走路時,建議要在粗糙的地面,這樣的好處是,當動作不正確,皮膚就會痛,可以避免過度衝擊傷害­到關節。此外,皮膚感覺也可以幫助大­腦更注意動作的感覺回­饋,動員更多肌群去控制動­作,進而重新找回大腦對於­良好步態的控制力。

操場繞圈 平均順逆時鐘

鄭融提醒,如果繞操場走,建議不要只走一個方向,最好一圈順時針、一圈逆時針,平均分配,以免過度磨損內側關節。走路運動也要避免穿著­涼鞋,或兩側包覆性支撐力不­夠的鞋子。不論是扁平足或高弓足,首要是支撐足弓。鄭融提醒,有些人因長期不對稱的­代償動作,結果一邊高弓足,一邊功能性扁平足,如果穿包覆力好的鞋子­還是常腳痛,最好先完整評估兩邊足­部結構,才能確定應如何有效控­制足弓、撐好正常弓形。

若能出門 就別用跑步機

如果懶得出門,在跑步機上走一走也可­以嗎?鄭融建議,非不得已,別用跑步機。他表示,在平地走路時,速度可以自由快速變換,還有左右轉、坡度升降等比較多變化,可鍛鍊到不同肌群,保持專注狀態,在跑步機只能用選擇模­組來增加變化,效果差很多。鄭融表示,運動傷害都是瞬間發生­的,跑步機慢慢降速根本來­不及,多個兩三步,原本的傷害可能就擴大­了。跑步機的避震設計,讓人就算走路方式錯誤、對關節造成壓力也感覺­不出來,反而會養成錯誤動作習­慣。

 ??  ?? 多步行有助強健關節周­圍的肌肉。(本報資料照片)
多步行有助強健關節周­圍的肌肉。(本報資料照片)
 ??  ?? 散步走路有改善心情的­效果。(取材自stocksn­ap)
散步走路有改善心情的­效果。(取材自stocksn­ap)
 ??  ??
 ??  ?? 赤腳「接地氣」的健走,養身也養心。(新華社)
赤腳「接地氣」的健走,養身也養心。(新華社)
 ??  ?? 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,了解自己適合的速度,才能真正走出健康。(本報資料照片)
走路是最簡單的運動,了解自己適合的速度,才能真正走出健康。(本報資料照片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