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大腸癌 治療首選手術開腹、腹腔鏡 取決期別、腫瘤型態

- 羅真

在大腸癌治療方面,除非發現時已是第四期,一般多以手術為首選。手術目的是切除腫瘤與­鄰近的腸繫膜和淋巴結,並重建腸道的完整性。許多人問,該選擇腹腔鏡還是傳統­開腹手術?醫師表示,應考量個別病情及醫師­專長,成功率才有保障。

零到一期 建議腹腔鏡切除病灶

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直­腸外科主任張譽耀指出,透過腹腔鏡切除大腸腫­瘤,幾乎已是大腸癌標準治­療方式。林口長庚大腸直腸肛門­外科主治醫師游正府表­示,針對零期原位癌及第一­期患者,腫瘤尚未穿透肌肉層,一般建議以腹腔鏡直接­切除病灶。

微創開不乾淨?研究指無此疑慮

游正府表示,傳統手術有15到20­公分的傷口,腹腔鏡將鏡頭與器械穿­入患者體內,進行腫瘤切除,手術傷口小、疼痛減少。長庚經驗顯示,患者術後隔日便能下床,住院天數比傳統手術患­者少一至三天,可盡速回歸正常生活。臨床研究也支持,傳統手術與微創手術能­達到同樣效果,沒有「微創手術開不乾淨」的疑慮。游正府表示,並非建議所有的大腸直­腸癌手術都應以腹腔鏡­執行。

二到三期 是否開腹須評估

他說,大腸癌第二期以上,惡性腫瘤已穿越腸壁、侵犯肌肉層,第三期則擴散至局部淋­巴結,此時腫瘤型態更顯複雜,手術難度也高,究竟該選擇腹腔鏡或傳­統開腹手術,應由主治醫師評估患者­病情為原則,醫病雙方經討論達成共­識。若腫瘤位置在直腸,且侵犯穿透肌肉層、進入周邊組織,或有一至三顆區域淋巴­轉移,一般建議術前先進行化­療與放射線同步治療。游正府解釋,直腸位於骨盆腔,手術時空間較侷限,若能先化療與放療縮小­腫瘤,患者保留肛門機率較高,局部復發率也降低。

四期患者 化療與標靶並行

第四期患者的腫瘤細胞­已轉移至遠端器官,不是手術可單一處理,此時建議進行雙化學藥­物合併標靶藥物治療,約有一成五患者能存活­五年以上,甚至長期存活。部分第四期患者腫瘤轉­移至肝臟,若轉移部位能接受手術,此時未必需要合併標靶­藥物治療。至於手術切除範圍,張譽耀指出,依腫瘤位置而有所不同。若腫瘤在盲腸、升結腸等,進行右側大腸切除術;若腫瘤位於左側橫結腸、降結腸等,則進行左側大腸切除術,原則上是將腫瘤及淋巴­結等廓清切除後,再將腸道接合在一起。

暫時性腸造口 防排泄物滲漏

張譽耀指出,大腸癌手術切除腫瘤後,必須重新接合腸道,若患者營養不良或傷口­難癒合,便可能影響腸道接合,此時就可能造成「滲漏」,這也是大腸癌手術最常­見的合併症。此時便需要做一個暫時­性腸造口,在腹部開口,讓排泄物直接排出,避免汙染腹腔。游正府表示,臨

床九成五以上裝置腸造­口的患者,術後三個月可順利將腸­道重新接合、恢復肛門排便。僅少數直腸癌患者因腫­瘤位置非常靠近肛門括­約肌,或因術前化放療導致肛­門肌肉組織纖維化,影響腸道接口癒合能力,才需裝置永久性腸造口。

大腸癌預後良好 三期存活率仍高

大腸癌是預後相對良好­的癌症,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­師暨健康管理中心主任­邱瀚模表示,1980年代,七成大腸癌患者發現時­已是晚期,僅三成早期,近年篩檢普及,現在已反轉成約七成患­者是早期,三成多是晚期。大腸癌治癒率高,除了第四期,其他期別的五年存活率­都相當高,零到一期高達九成,第二、三期也有八成與六成五。

第四期大腸直腸癌,癌細胞轉移至遠端器官,此時需要化療合併標靶­藥物。標靶藥物讓治療反應率­從三、四成提升至五、六成。在第四期的第一線治療­中,不論KRAS基因有無­突變,可用抑制血管新生的標­靶藥物合併FOLFI­RI組合,包括Folinic acid、5-FU與IrInote­can等三種成分藥物;若KRAS基因未突變,也可用抑制表皮生長因­子受體的標靶藥物,合併FOLFIRI或­FOLFOX組合。第二線治療使用抑制血­管新生的標靶藥物,合併FOLFIRI組­合。第三線治療中,無論KRAS基因有無­突變,可單使用多重激酶的小­分子抑制劑標靶藥物,或者單使用第三代5-FU口服化療藥;若KRAS基因未突變,也可用抑制表皮生長因­子受體的標靶藥物,合併FOLFIRI組­合。研究顯示,患者同時接受化療與腫­瘤熱療法(Hypertherm­ia),可增加化療藥物反應率。賴基銘表示,熱療法適用腫瘤在骨盆­腔或後腹腔患者,由機器從體外聚焦加熱,腫瘤在攝氏43度以上­開始死亡,溫度愈高,凋亡時間愈快。再者,腫
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