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行刺雷根槍手

39年後心繫音樂

-

走在維吉尼亞州威廉斯­堡(Williamsbu­rg)街頭,身型略顯福態的一名6­4歲男子,就像一般尋常百姓,但他確是舉世聞名的槍­擊犯,30多年曾犯下震驚國­際社會的滔天大案,企圖槍殺雷根總統(Ronald Reagan)。1981年,約翰‧辛克利(John Hinckley Jr.)對當時上任才69天的­雷根開槍。後來經過層層調查,確認辛克利並非出於政­治動機想要暗殺元首,目的是想引起年僅18­歲的好萊塢女星茱蒂福­斯特(Jodie Foster)注意。

1981年3月30日,雷根在華府希爾頓飯店(Washington Hilton)會晤工會領袖並發表演­說,活動結束後步出飯店時,圍觀群眾裡有人突然開­槍。槍手一連開了六槍,白宮發言人布雷迪(James Brady)、特勤局探員麥卡錫(Timothy J. McCarthy)、華府警員狄列漢提(Thomas K. Delehanty)紛紛中彈倒地。被隨扈匆匆推上座車的­雷根,上車之後察覺身上流血。雷根被緊急送往喬治華­盛頓大學附屬醫院,醫師發現他左肺中槍,手術後12天出院。腦部中彈的布雷迪雖然­急救後保住性命,卻終生癱瘓。麥卡錫腹部中彈,狄列漢提頸部中彈,搶救之後所幸都沒有生­命危險。

當年25歲,原本在德州就讀大學卻­休學的辛克利,開槍後被當場制伏並遭­逮捕。接受司法審判時,陪審團認定他精神失常,裁定無罪,但法官下令辛克利必須­住進位於華府的精神醫­療院所聖伊莉莎白醫院(Saint Elizabeths Hospital)接受監控。

「計程車司機」看15次

辛克利決定行刺雷根,與1976年電影「計程車司機」(Taxi Driver)有關。調查人員後來發現,辛克利至少看了這部影­片15次,對於女主角茱蒂福斯特­出現難以自拔的迷戀,辛克利則幻想自己是男­主角勞勃狄尼洛(Robert De Niro)飾演的角色「崔維斯」(Travis)。辛克利多次開車到當年­茱蒂福斯特正在就讀的­耶魯大學(Yale University),打電話到宿舍找她。茱蒂福斯特後來接受調­查人員詢問時說,覺得辛克利是個瘋狂粉­絲,但沒想到他會暗殺總統。

1981年3月30日­當天,辛克利在旅館房間留下­寫給茱蒂福斯特的字條,表明希望犯下暗殺總統­的驚人案件之後,將可以成功贏得她的芳­心,便出門準備對雷根開槍。

2016年9月,雖然雷根家族向法院提­出強烈反對,但辛克利仍然獲得自由,離開精神醫療院所,與母親一起住在維吉尼­亞州威廉斯堡附近。法官對辛克利列出30­多項限制

規定,包括不得離開華府地區、必須定期接受精神醫師­評估、參加團體心理輔導與個­人輔導課程、每周至少三天擔任社區­義工或工作,並且嚴格禁止接受媒體­採訪等。

「時人」雜誌2019年報導以「住在隔壁的刺客」(The Assassin Next Door)標題形容辛克利,因為在他居住的當地城­市,許多居民根本不知道他­就是曾經行刺雷根的槍­手。報導指出,辛克利曾在一次精神評­估當中對精神科醫師說:「根本沒有人或多看我一­眼。」

教會當義工 行事低調

與辛克利住在同一條街­的87歲鄰居葛洛(Jack Garrow)說,辛克利一家行事都極為­低調,「我們很少看到他,我甚至不記得看過他在­路上走動。」早就進入耳順之年的辛­克利,根據「時人」雜誌報導,與其他同齡人士有著大­同小異的毛病,包括關節炎、高血壓、腰痠背痛,右邊膝蓋常常疼痛。辛克利會開車載他的母­親去看醫生,他會上超市買菜,也會動手清理屋頂排水­槽。辛克利在一神普救派教­會(Unitarian Universali­st Church)當義工,幫忙整理花園,製作鳥舍,幫忙把教友捐贈的書籍­上網賣出。報導指出,辛克利曾在社區裡認識­了一名正在遛狗的女性­鄰居,兩人相談甚歡,他自我介紹名叫「約翰」。辛克利與社工人員討論­之後,決定不要到這位鄰居家­敲門,也不要留紙條,而是寄信到鄰居家,邀請她有空一起喝咖啡。報導指出,辛克利在信中寫出全名,結果這名女子接到信函­之後便報警。社工人員指出,輔導團隊原本一直鼓勵­辛克利多多結交新朋友,但在這起事件之後,辛克利對於與女性接觸,變得更加謹慎小心。

2019年9月,辛克利透過律師向美國­聯邦區域法院請願,希望法官批准他搬到加­州居住,原因是辛克利想進入音­樂圈發展。辛克利辯護律師列文(Barry Levine)在法院聽證會上指出,接下來會另行對法院提­出動議,要求法官放寬對辛克利­的居住條件限制,最終目的是希望讓辛克­利得以完全自由,不必接受法院的任何規­定。不過,列文在聽證會後答覆媒­體詢問時說,他知道向法官爭取予以­辛克利不受法院條件規­範的完全自由(unconditio­nal release),「將是一條漫長道路。」

上音樂療養課 會寫曲

根據法院紀錄,辛克利與哥哥、母親同住,母親已經90多歲,辛克利以匿名方式在網­路上賣書,也在骨董購物商城販賣­物品。

媒體報導指出,辛克利多年來對音樂一­直懷抱高度興趣,他會彈吉他,會寫曲,還會唱歌,目前每個月定期接受一­次音樂療養課程。不過,根據法院規定,辛克利不得公開從事音­樂演出。列文表示,辛克利在音樂方面頗有­才華,但不願透露辛克利打算­朝哪個領域的音樂事業­發展。在聽證會上,美國聯邦區域法院法官­費德曼(Paul L. Friedman)說,願意考慮是否放寬對辛­克利的限制規定,但希望對於辛克利對於­未來的打算能有更多了­解,包括萬一辛克利母親過­世或需要住進養老院的­話,屆時辛克利的居住問題­將如何安排。費德曼也說,這些年來,辛克利在專屬心理健康­醫療團隊照顧之下受益­甚多,但某些團隊成員已經屆­臨退休,未來辛克利的心理輔導­將如何延續,也是法院考量重點。費德曼說:「從1981年到現在,已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­了,相信辛克利應該已經可­以踏入下一步。只不過,問題就在於到底什麼是­他的下一步。」

世界經濟論壇的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(Global Social Mobility Index)報告指出,「美國夢」在加拿大比較容易實現;如果出生於美國,富裕的雙親將是孩子成­功與否的關鍵。比起美國人,加拿大人即便出身貧寒,成年後用有自己的房產、接受良好教育,並享受好生活的機會更­高;換句話說,加拿大人比美國人容易­實現美國夢(American Dream)。

世界經濟論壇(World Economic Forum)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評估全球82個國家或­地區公民發揮潛能的能­力,不論他們的社會經濟背­景;評估指標分別是衛生、教育、運用科技、工作(包括機會、條件和公平的工資),以及保護與制度。

德國 G7中社會流動最活躍

排名結果顯示,德國是「七大工業國集團」(G7)中,社會流動最活躍的國家,整體排名第11位,其次是法國(12)、加拿大(14)、日本(15)、英國(21)、美國(27)和義大利(34) 。北歐國家的社會流動性­得分最高,前五名依序為丹麥、挪威、芬蘭、瑞典和冰島,接著是荷蘭、瑞士、奧地利、比利時,以及盧森堡。在全球大型新興經濟體­中,俄羅斯排名第39,其次是中國(45)、巴西(60)、印度(76)和南非( 77)。該報告的首要結論是,大多數經濟體未能提供­其公民平步青雲的條件;世界經濟論壇聲明表示:「一個人畢生的機會,仍舊受限於他們出生時­的社會經濟地位,加劇歷史性的不平等。」

美貧戶鹹魚翻生要5世­代

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報告選在瑞士1月20­日舉辦達沃斯(Davos )世界經濟論壇時公布,今年的達沃斯論壇再度­以全球收入不平等為主­題。就美國當前情況而言,低收入家庭需要經過五­個世代才能達到收入中­位數,但這個數字可能會因為­所在地不同而改變;鹹魚翻生的機會在德國­和法國的機會較大,而在丹麥等整體社會流­動性得分較高的地區,前述機會則較小。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報告指出,在丹麥,孩子無論出生在貧困

或富裕家庭,成年後賺取高收入的可­能性相當;這要歸功於丹麥的整體­環境,廣泛讓學子接受高品質­教育、提供良好工作機會和環­境,還有強大的社會安全網。在社會保護方面與工資­平等方面,德國和法國的情況比美­國都還好,加快了德國與法國的整­體社會流動性。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報告發現,全球工資差距自197­0年代來,呈現指數(exponentia­lly)增長。

美國收入最高1%族群的2018年收入,比1979年的相同族­群多了158%;然而,美國薪資結構底層90%族群的收入,從1979年到201­8年僅成長了24%。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報告分析網路求職平台「領英」(LinkedIn)委託全球市場研究調查­公司「易普索」(Ipsos)收集的數據發現,出生在富裕家庭還有其­他好處;在高收入家庭中成長的­美國人擁有強勁社交和­專業網路的可能性,是出身低收入家庭美國­人的三倍。報告寫道:「這意味著,富二

代在社會和財務方面,具備雙重優勢。」

提高教育品質改善不平­等

「全球社會流動性指數」報告表示,各國政府必須採取政策,解決財富集中的棘手問­題,例如大幅提高個人所得­稅的稅率,或重新平衡稅收來源等。報告建議各國政府提高­教育品質,並促進個人工作生活中­的技能發展;另一項提議則攸關在科­技變革的背景之下,協助勞工轉換跑道。報告指出,企業應該根據業績聘用­雇員,支付合理的工資,並投資在職教育,不斷精進員工的各項技­能。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­執行主席舒瓦伯(Klaus Scwhab)表示,不平等削弱了一個國家­的社會結構,侵蝕人們對機構和體制­的信任。舒瓦伯在聲明中表示:「企業和政府的反應必須­涵蓋共同努力,為社會經濟流動創造新­的途徑,確保每個人都有飛黃騰­達的公平機會。」

【聚散有時】

多年前還住在巷子裡的­小六樓,套房裡有一間貼滿白色­磁磚的衛浴、棕色和米色組成的線條­樣式的小沙發,還有淺木色的衣櫃與書­桌,我買了咖啡色的床單,整個房間有兩面牆都是­窗戶。我喜歡那個地方,撇除它是鐵皮屋,夏天時會熱得崩潰以外,我是喜歡那個地方的。噢,還要撇除它在陰暗的小­巷子裡,回家的路上常常沒有安­全感,比如出門時總能從舊公­寓的樓梯間窗戶看見對­面的二樓,有一個抽著菸的男人。事實上那裡有很多值得­令人數落的缺點,物理上或心理上,不過也許是那些雜亂的­缺點,讓每次回到家後的放鬆­感都變得鮮明。那時候我覺得自己住在­像心臟一樣的地方,血液裡的髒污都會順著­城市的流向消失在下水­道,每一天的自己醒來擁有­的都是新的日子。我邀請許多朋友來過,人們害怕著那陰沉的巷­子,讚美著頂樓的陽光。彷彿最好的要走到最後­才會遇見,我帶著那樣的心情喜歡­著那個地方。只是現在已經喜歡不起­來。但還是記得喜歡的感覺。就像每一次無意間再次­聽見住在那裡的夜晚常­聽的那幾首歌,都能夠想起來當時是怎­麼樣地享受著對於日子­裡滿布的不安全感,也想起曾在那裡過夜的­他。愛一個人的時候他的眼­睛就是落地處,所有的飄散在時間裡都­變得無需算計。好荒唐的年華啊,有時候不禁這麼想著,那麼衝動的擁抱與親吻,竟把彼此吻成了一地的­碎片,走的時候拾起的那些不­知道到底是屬於自己還­是對方—可能想找到的是自己的­殘餘,卻不小心偷走了對方的­快樂。已經是好多年前的事了,獨自過完的冬天,一如獨自過完的四季是­那麼樣地完整。偏偏太過完整,才會找不到適當的缺陷­能讓記憶趁著混亂喘幾­口氣,還好還有這些音樂,這些當時不經意被寄情­的旋律,憑著那時候幾個失眠的­夜晚,這些光景都已經藏在裡­頭了。偶爾才有機會能以輕薄­的姿態回去,不會再掉下眼淚,不會再帶著任何一點點­重量醒來。沒有了落地處以後,我們成了沉默的飛鳥,以為能叼走整片天空,其實只是學會墜落無常,聚散有時。

【把祕密葬在舌根】

幾年前有一次莫名地就­哭了起來,他連夜趕來找我,我只是一個勁地對他發­脾氣。我們沉默的時間和擁抱­的時間一樣長,那晚沒有說出口的話,一直壓在心底。是過多的對於自身的矛­盾和駁斥。為什麼自己是這樣的人,為什麼他們是這樣的人,為什麼會遇見這樣的事,為什麼、為什麼。明知沒有答案卻仍拚命­張口,啞著的喉嚨吐不出適合­的句子,只能掉著無從解釋的眼­淚。

記得是在他身上,看見親暱其實存在著更­清楚的距離,有些屬於自己的永恆的­祕密,無關乎對誰或是世界的­信任與不信任,僅僅只是無力承擔被揭­露的結果,於是每一次發現可能觸­碰到那些祕密,就會像洋流乖巧地沿著­海岸、不魯莽地打擾森林一樣­地將自己的島安好繞過。甚至像舉行週期性的神­聖儀式,把祕密葬在舌根。

【舊字典】

近日對於「既定的」很有感。比如以前只是慢慢地學­會對於某一件事情有著­想法,那樣的建構明明已經特­別謹慎,不是來自誰的灌輸或說­服,而是自己之於生活環境­的觀察,最後卻在更大的知識海­裡發現,自己的想法儘管沒有錯,可其實一不小心就侷限­了其他可能的出現,讓其他的可能很難親近­自己、再次調整自己的思想。那些調整的過程其實最­好玩,可若礙於自己一直以來­太狹隘的心胸難免就失­了那樣的趣味。

像是幾年前認識他的時­候曾和他說,他宛如一個正在組織自­己的字典的人,要怎麼編排、放什麼東西進去,都仍新鮮多變。要小心的是漸漸當我們­把自己的字典編列好,若我們發現那些就可以­讓自己活得還算平穩,往往我們就不會去修正­它們了。帶著一本舊字典活一輩­子,難免就查不到關於新時­代的解釋。

偶爾我們追逐得太認真,會忘了被磨掉的稜角在­哪裡遺失,有沒有都被撿到、有沒有傷害到他人。我們太仔細吸收那些美­好的事物、包括美好的想像,卻不一定有餘裕將它們­在自己這裡好好地梳理­與排列,不一定在最後就能清明­地看見自己是什麼樣的­人。

【生活雜記 之一】

這幾周掛心的事情林林­總總一隻手指頭數不完。好像每天都有新的煩惱­在推進,唯一的休息是週末的幾­個小時,很像多年前在重慶南路­上重考補習的時候,每天六點起床

 ??  ?? 槍擊案發生的第一時間。(Getty Images)
槍擊案發生的第一時間。(Getty Images)
 ??  ?? 辛克利作案之前曾在白­宮門口留影。(Getty Images)
辛克利作案之前曾在白­宮門口留影。(Getty Images)
 ??  ?? 雷根手術後在妻子南西­陪伴下亮相。 (Getty Images)
雷根手術後在妻子南西­陪伴下亮相。 (Getty Images)
 ??  ?? 布雷迪腦部中彈雖經急­救保住性命,卻終生癱瘓。(Getty Images)
布雷迪腦部中彈雖經急­救保住性命,卻終生癱瘓。(Getty Images)
 ??  ?? 電影和嘻哈文化讓非美­籍的年輕移民對美國懷­有美國夢憧憬。
(路透)
電影和嘻哈文化讓非美­籍的年輕移民對美國懷­有美國夢憧憬。 (路透)
 ??  ?? 美國夢常被政治人物拿­來作文章,圖為前佛州州長傑布布­希(Jeb Bush)2015年主持「保衛美國夢峰會」。
(美聯社)
美國夢常被政治人物拿­來作文章,圖為前佛州州長傑布布­希(Jeb Bush)2015年主持「保衛美國夢峰會」。 (美聯社)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