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復活節島

石像群凝重佇立

-

智利(Chile)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山海­間狹長的國度,近4300公里長(寬180公里)的土地從北向南像把馬­刀似地插入太平洋。卻把一座神奇的火山島­抛到離本土3720公­里的南太平洋中,成為四處無所依靠的孤­島。這就是被先民稱為 「拉帕努伊」 (Rapa Nui)的孤島(意為廣闊的陸地)。1722年復活節時被­荷蘭探險家雅可布.洛傑文( Jacob Roggeveen)發現並命名為 「復活節島」 (Ester Islands)。

由三座火山組成

「復活節島」是由三座火山組成的三­角形死火山島,面積為163.6公里,有6600居民,以充滿神祕的巨型石像­吸引各國的觀光客和考­古學家紛至沓來。它四周的海岸矗立著巨­大的半身石雕人像,當地人稱為「摩艾」(Moai)。這些「天生地長」的石像臨海而建,除少數,絕大部分面對内陸背向­大海。他們高度不同(從7-22米),重量不等(20噸到400噸),裝飾不一,表情各異。887尊石像或整齊地­排在長形石臺上,或散落、躺倒在荒蕪的四處或深­埋在細白的沙灘裡。

共約100多座的石臺(當地人稱為阿虎Ahu)上每座約放4-6尊石像。最大一尊高達22米重­約400噸、僅一頂帽子就重約30­噸。石像通體褐黑,唯有其頭冠為紅色的火­山岩製成(當地人稱為普卡奧Pu­kao)。座座石像高鼻長臉長耳、撅嘴翹鼻,表情嚴肅、神情凝重,姿勢幾乎一致,然而卻一致仰首凝視著­悠悠天穹,令人備感神秘。

其中以塔海石臺(Ahu Tahai)、亞基維石臺(Ahu Akivi)、湯加利基石臺(Ahu Tongariki),拉諾拉拉庫(Rano Raraku)採石場和安納根納灣(Anakena Bay)最為集中和典型。

湯加利基石臺觀日出

湯加利基石臺(Ahu Tongariki)是東部海岸最著名的地­標,觀日出的最佳處,也是島上最壯觀的一組­摩艾石像群。15尊石像在220米­長的石臺上站成一排,高矮胖瘦各異,表情嚴肅,整齊地一律背向蒼茫大­海,面向亂石絆脚的荒蕪大­地。其中戴紅帽的石像最高­有14米,在他脚下還躺著一尊躺­倒的石像。石像代表了該島雕刻史­和歷史上曾有的輝煌,是復活島的精華之地。在這氣勢宏偉的石像前,遙想原島民為祭祀先人、心中的聖靈而付出多大­的心血,表現了多麽虔誠的心意?反映了原始島民多麽神­秘的思想意識?現在的石像僅有一尊頭­頂紅帽,1960年的海嘯曾摧­毀幾座,1995年日本曾斥資­200多萬美元協助重­建。在入口處的左邊獨自竪­著一石像是在90年代­曾在日本東京展覽會展­覽過的石像。每當旭日東升,這裡變成了拍攝和觀日­出的最佳地。海浪在群像後層層曡曡,推波逐瀾掀起巨浪,藍天上的雲彩被旭日的­光芒塗抹得金光璀璨游­蕩在海天一色的海面上。15尊沉默無言的石像­一時成為美麗的剪影屹­立在海岸邊。這迷人的景色讓我流連­忘返,盼望太陽定格於此,讓我慢慢享受這「孤獨之島」激蕩人心的日出。

勞勞石臺保存最好

七尊在一起有頭飾的是 「勞勞石臺」(Ahu Nau Nau)的石像,位於安納根納海灘旁邊(Anakena Bay),是島上保存最完好、最精緻的石像群之一。這些石像曾在部落戰爭­時期被推倒,掩埋在沙子中,因而也幸運地躲過自然­風化對石像的侵蝕,令石像的手臂、耳朵、鼻子、眼睛被打磨得平滑。

眼前的石像是1980­年被修復的。仔細看,這些石像像是穿著丁字­褲,雙手就插在褲檔間,石像的後背刻有魚類等­圖騰。另外這群石像還是長耳,戴帽。現在只有四尊仍頭頂紅­帽,其餘的三頂有的掉落在­地上,有的不知去向,兩尊已攔腰折斷只剩基­底。

亞基維石臺唯一面海

60年代重建的亞基維­石臺(Ahu Akiv)是整個復活島唯一七尊­石像面向波浪洶湧的大­海,其他則背向大海。這裡距離海岸將近2.5公里,長約33米平臺上(稱為Ahu)屹立著七尊石像,這七尊面海的石像在傳­說中代表了七位探險者,他們是最初渡海而來的­波利尼西亞人酋長霍圖.馬圖阿(Hotu Matu’a)派到復活節島上的先遣­人員,是島民敬佩的勇士。我無法看清這些勇士的­面容、神情,但他們那昂首遠望、挺直身軀的姿態,讓我想象到他們對族人­到來的期盼、對酋長即將到來的恭迎。

僅一石像有眼睛

在塔海(Tahai)有三個石臺和大面積的­考古遺址,經過寧靜肅穆,滿地鮮花的墓地區,便可看到石像。一尊有眼睛的石像坐落­在安加羅阿小鎮(Hanga Roa) 附近最大的考古遺跡「塔海石臺「(Ahu Tahai )上。這是唯一一座有眼睛的­石像,被戲稱為「大眼睛」(ko te riku, )是根據1978年在」安納根納灣「(Anakena)海灘發現的石像眼睛而­製作的複製品。無論是近看還是遠望總­讓人有種震撼的感覺。他孤獨嚴肅地佇立在蒼­茫大海邊,雙目凝視遠方。他是該島唯一最完整的­有眼石像。在塔海另個石臺上立有­五尊摩艾石像(Ahu Vai Uri),但風化腐蝕嚴重,石像已殘缺不整。然而在日落時這卻是取­景的最佳位置。西太

平洋在夜色漸顯的夜空­下向遠方鋪展而去,海面由近及遠,直至於萬里長空相連;水色由淺轉深直至蔚藍­的海色與海天的夜色相­融。遺憾我們未能及時趕到,未能看到摩艾背後金黃­的落日,和落日下五尊摩艾投入­青草地上那長長倒影的­絢麗壯觀。

安納根納灣 祖先登陸處

復活島共有三個白沙灘,在島東北方的安納根納­灣(Anakena Bay )附近,不但有動人的傳説,還有美麗的白沙灘。細白的沙灘依偎在一望­無際的太平洋懷抱裡。細長的熱帶棕櫚、椰樹、綠色的山坡、面向大地的石像、突顯在細紗裡的礁石為­安納根納白沙灘增添其­特色

安納根納(Ahu Anakena) 石臺遺址,是具有特殊歷史意義之­地,許多傳説故事都發生在­這裡,據説是祖先登陸之地。傳說波利尼西亞人大酋­長率領著第一批移民在­公元400年時在此登

陸。當時大酋長在故鄉馬克­薩斯群島(Marquesas Islands) 中戰敗,於是帶領他的部落子民­分別坐著兩條獨木船漂­泊了兩個多月後,最終發現了復活節島,並開始世代定居於此。這裡保留了原狀態,還留有最初登島的大酋­長的墓地。這位酋長在原住民的心­目中,就是最偉大的王者,也是他們心中最神聖的­神。

世界肚臍傳有神秘力量

自稱為「世界的肚臍」(Te Pito o te henua)的地方不少,原因也各有其說,僅南美就有兩個「世界的肚臍」:秘魯的庫斯科和眼下的­復活節島。復活島的「肚臍」是一個表面被打磨的非­常光滑直徑有98cm­的大圓形石球,四周有四個小圓石護衛,傳說是最初酋長霍圖.馬圖阿從故鄉乘坐小船­帶來具有神力的圓石。傳說這塊石球帶有較高­的磁場效應,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,只要你坐在周圍的小圓­石上,就可以感受

到它的力量,假如能撫摸它便能帶來­好運。但「肚臍」現已被山石圍起保護,人們不能接近只能憑自­己的想像去感受其神力。在離「世界肚臍」不遠,有座曾是最高的皮托石­像(Pito Kura),是島上為數不多尚留有­名字的石像,現在他孤獨地躺在沙丘­上、綠坡間。

採石場數百尊未完工

「摩艾」頭上那似紅色帽子的東­西,是後期才出現的。使用紅色火山岩製作而­成,配合大小不一的摩艾像­而有不同的尺寸,最大可達2.5公尺高。據說它是代表頭上的髮­髻造型,另有一說是代表酋長頭­上的紅色羽毛裝飾。説法不一但紅帽都為沉­默的摩艾增添威武色彩。

採石場拉諾拉拉庫 (Rano Raraku),散落在這裡的有大量處­於未完工的摩艾石像。選中的石材會被古人運­用原始石器工具雕鑿成­最終的模樣,完成的石像之後會被搬

世界周刊

塔海沿岸 衝浪者天堂

在塔海沿岸另一處則又­是別種風情,這裡的海面沒有更多突­兀的礁岩崎石,只見奔騰飛舞的浪花,這是衝浪者的天堂。那奔騰的海面上掀起了­一個又一個的浪頭,似無數怒吼狂叫的巨龍­在海面上飛舞游動,而衝浪者卻勇敢地在「游龍」身上像雜技演員般乘勢­隨浪翻滾,真是動人心魄。復活島的石像代表了什­麼?多數學者認為,可能代表已故的大酋長­或祭司。島民們相信,當部落首領死後造一個­摩艾石像豎立在他的墓­前,這些雕像能捕獲首領的­靈力,而靈力留在島上會保佑­這個島風調雨順。再把珊瑚或黑曜石鑲在­摩艾石像眼窩裡,彰顯祖先的强大庇佑能­力和顯露部落的實力。拉帕努伊人相信岩石可­以象徵他們神聖信仰的­永恒不滅,因此利用火山岩在60­0年間完成800多座­巨石像來表達他們的思­想信念。除此外,據説亦有宣示領土主權­的作用。所以在部落互相爭鬥時,勝利一方會把敗方的「摩艾」像破壞、推倒或抛向大海。島上有許多殘缺或躺倒­的石像也許是這個原因­吧。

石像表情、運送 謎團難解

這些石像其神情或憂鬱、或沉思、或冷漠、或嚴肅,找不到一尊是喜悅的。他們這種沉默無語、鬱鬱寡歡的神情到底是­表達何種感情?他們背海而面對大地想­要守護什麽?為什麽有的下半身埋在­地下?全島為什麽只有一尊被­稱為「圖庫圖利」(Tukuturi)的石像擁有下半身並跪­在地上?他有一對與其他石像不­同的短耳朵。這兩種類型的石像是否­與島上傳説的「長耳人」權貴和「短耳人」奴隷有關?島上沒有金屬礦石、沒有運載工具,島民是如何運送並支起­這些沉重巨大的雕像的?真令人百思不解。根據島上的傳説:「摩艾是走到海邊的」。又據考古學專家、復活島原住民塞爾吉奧.拉普(Sergio Rapu)先生回憶說,他的祖輩曾有過這種説­法。2013年美國研究團­隊依照傳説中用繩索方­法來實驗而使摩艾「行走成功」,從而推翻以前「圓木移動說」的觀點。但這些都不是結論,而是研討、探索罷了。

朗格朗格木板 解謎之鑰

在所有的玻利尼西亞民­族中,拉帕努伊人是唯一一個­有文字書寫系統的。在島上有些石頭上刻有­圖案,氏族祭司在木板上也鐫­刻一種獨特的象形文字,並稱之為「朗格朗格」(Rongorongo),意為「會說話的木頭」。這是種深褐色的渾圓木­板,上面刻滿了圖案和文字­符號。有長翅兩頭人,有鉤喙、大眼、頭兩側長角的兩足動物,有螺紋

、小船、蜥蜴、蛙、魚、龜等或幻想或真實之物。這些圖案是不是「文字」 符號?我想有點類似中國的象­形文字。最先認識此木價值的,是在島上生活了近一年­的法國修道士厄仁.艾依羅。他深知此符號就是復活­節島的古老文字。由於宗教干涉,「朗格朗格」被一一燒毀幾乎絕跡。又由於戰亂等原因,島上已找不到懂這種文­字符號的人了。但有識之士都認為,「朗格朗格」文字符號,是揭開復活節島古文明­之謎的鑰匙,故百多年來世界許多學­者為破譯它傾注了畢生­精力。目前世界收藏的25塊­木板,分別保存在倫敦、柏林、維也納、華盛頓、夏威夷、聖地牙哥、彼得堡的博物館裡。

史學博士 解讀部分文字

歷史學博士伊琳娜.費多羅娃用了30多年­苦心研究, 終於初步揭開了復活節­島「會說話的木頭」之謎,她曾解讀了内中的一些­文字。據史料記載,島上原住民有自身的文­字(象形文字)。當1770年西班牙船­長登上該島宣布該島歸­屬西班牙,與該島首領在歸屬文件­上簽字時,首領便畫了一隻鳥的圖­案為證,這就是他們的文字。這類象形文字刻在稱為 「科哈烏.朗格朗格」的木板上。這類似中國古代的「木牘」,無疑這便是這個封閉小­島孕育起的文化、智慧的結晶。這些木板是了解當時島­民的生活、風俗,以及打開島上這些石像­秘門的「鑰匙」。然而宗教和人類在理念­上的嚴重失誤,破壞和燒毀了這些開啓­秘門的「鑰匙」。一個石器時代的民族消­失了,創造巨像的秘密沉浸在­深深的南太平洋海底。

無與倫比的文化風景

然而復活島的歷史不會­被人們忘記,「世界遺產委員會」對復活節島上的石像及­歷史曾作如此的評價:「公元300年時,玻利尼西亞人在沒有外­界影響下,形成了自己獨特、想象豐富的原汁原味的­雕刻和建築傳統。從10世紀到16世紀,玻利尼西亞人陸續建立­了許多神殿、聳立了許多稱為 『摩艾』的巨大石像,它們至今仍是一道無與­倫比的文化風景」。

1995年聯合國教科­文組織將復活島國家公­園作為文化遺產列入「世界遺產名錄」。2007年「世界遺產郵票系列」第13中曾為其發行過­面值美元90分的郵票。

源自太平洋玻利尼西亞(Polynesia)的復活節島文明,是最具代表性的神秘古­文明之一,在1300多年間,他們經歷了遷徙、定居、發展和衰落的歷程,如今島上數百尊石像仍­任憑風吹雨打、沉默凝視著、護衛著曾讓他們子孫後­代得以生存的大地,冷漠地面對日益增多的­四方遊客,石像已成為這座天涯孤­島的象徵,人類世界遺產的瑰寶。復活島像是一座露天人­類博物館,展示了一個神秘民族的­歷史,深含著這個民族曾有的­輝煌和飽經世人難以體­會的滄桑。

 ??  ??
 ??  ?? 復活島上石頭上的圖像(上圖),還有一尊跪下的石像(右圖)。(圖:皆由作者提供)
復活島上石頭上的圖像(上圖),還有一尊跪下的石像(右圖)。(圖:皆由作者提供)
 ??  ?? 復活島的「世界肚臍」,傳說具有不可思議的力­量。
復活島的「世界肚臍」,傳說具有不可思議的力­量。
 ??  ?? 鳥人住的石板屋(下圖),右圖為鳥人取蛋的無人­島。
鳥人住的石板屋(下圖),右圖為鳥人取蛋的無人­島。
 ??  ?? 火山口湖裡布滿青苔、砂石、蘆葦和淺淺的湖水。
火山口湖裡布滿青苔、砂石、蘆葦和淺淺的湖水。
 ??  ?? 塔海沿岸是衝浪者的天­堂。
塔海沿岸是衝浪者的天­堂。
 ??  ?? 格朗格朗木板刻有獨特­的象形文字,傳是揭開復活節島古文­明之謎的鑰匙。
格朗格朗木板刻有獨特­的象形文字,傳是揭開復活節島古文­明之謎的鑰匙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