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讀書、看電影…產生療癒力

- 楊雅棠

因疫情蔓延,許多民眾避免外出、減少與親友相聚,或是因為居家檢疫(隔離)而感到孤單寂寞,甚至產生社會疏離感。

利用社群互動 降隔離感

台灣大學健管所兼任教­授張玨表示,現在比當年SARS時­期好很多,因為有手機、LINE等社群網絡,因此可以和人溝通、聯絡,隔離感不再那麼強烈。但社群軟體如同兩面刃,可以和人溝通,但也可能因此傳遞錯誤­訊息。對此,張玨認為可趁這個機會,學習從轉傳的訊息中分­辨真偽。面對疫情帶來的疏離感,台大圖

書資訊學系兼任教授陳­書梅則表示,可運用「書目療法」來提升隔離期間的心理­防疫力。閱讀除了可以讓人專注­在美好的事物、轉移注意力,紓壓解悶、降低焦慮之外,也可進一步挑選療癒性­素材,透過閱讀產生療癒力。而廣義地閱讀不僅包括­書本,也包括音樂、電影、紀錄片等影音素材。

閱讀相關書籍 淨化心靈

在這波疫情中,陳書梅推薦包括卡繆的《鼠疫》、馬奎斯的《愛在瘟疫蔓延時》和薩拉馬戈的《盲目》,南韓作家金琸桓《我要活下去:韓國MERS風暴裡的­人們》作為「書目療法」的書單。陳書梅說,這些作品讓人們看到不­論現代/古代人、亞洲/西洋人都有類似磨難,「我們不是唯一的受難者」,進而達到認同的作用而­被安慰。隨著故事發展,和故事主人翁一起獲得「淨化作用」和「領悟作用」,找到面對疫情的解方。

聽聽正向歌曲 轉換心情

除了小說故事,陳書梅也推薦歌曲、詩歌可作為防疫期間的­心靈處方箋,包括蘇軾的《水調歌頭》、費玉清的《人生按個讚》、張韶涵《隱形的翅膀》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楊俐容表示,雖然人面對未知恐慌是­正常機制,但若是過度,仍需要適時求助。如何判斷自己需要求助?楊俐容說可透過「生理」和「認知」判斷。生理線索包括出現心跳­加速、呼吸急速、手心容易冒汗或是身體­出現不適應的反應,例如胃痛;認知上則是發現自己每­天都在看相關的訊息且­控制不了。

 ??  ??
 ??  ?? 閱讀可以讓人專注在美­好的事物、轉移注意力,以紓壓解悶。(本報資料照片)
閱讀可以讓人專注在美­好的事物、轉移注意力,以紓壓解悶。(本報資料照片)
 ??  ??
 ??  ??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