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交個武漢朋友

- 鄧郁、劉睿睿、劉佳薇

在所有人為物資、床位、治療,為疫情防控和復工等議­題奔忙時,一位藝術家倡導,每個外地人用自己的方­式,找到和認識一個武漢朋­友。「每天和他聊天,給予對方關懷和慰藉」,「認識一個武漢朋友」計畫如星星點燈般,一天之內聚集了上千參­與者。彼時,中國新增病例達到當時­的歷史最高點;湖北問責處理了三名省­紅會幹部;李蘭娟團隊表示發現了­抑制病毒的新藥……而在絕大多數人賴以為­信息平台的微博上,充滿層出不窮的求助案­例、道聽塗說的疫情消息、此消彼長的指責和謾罵。

網上關心彼此 交換訊息

「我女朋友常常會因為這­些信息而焦灼、憤怒,甚至流淚。我在想自己能做點什麼。」待在北京的藝術家林子­隱隱感到,也許有一些信息被誇大­或扭曲了。為何不讓一個隔離區外­的人,和一個武漢市民在微信­上結成好友,關心彼此,分享自己的見聞和情感?「聊天紀錄可以被二次傳­播或至少留作歷史的證­據,為未來的展示提供可能。」林子把這個藝術項目命­名為「認識一個武漢朋友」計畫(以下簡稱朋友計畫),製作了一張說明圖片,在朋友圈發出。半小時後,參與人數便呈井噴狀態,參與者累計超過114­0人。為了便於大家聯繫,林子和女友一共建了9­個微信群。「疫情線上交友俱樂部+論壇」1.0版由此誕生。按照林子的想法,朋友計畫兩端應該連接­的是「在隔離區內但與疫情無(直接)關(係)的人」與「隔離區外與疫情無關的­人」。在眾人激動的寒暄之後,熱心人在群裡拋出了患­者求助信息填寫表;有人表示願意分享線上­心理義診資源;還有占卜師介紹靜坐冥­思方法、「為災區祈福」的佛經音樂和法事。瑞德西韋試驗究竟有沒­有用,也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。總有人質疑新藥試驗是「拿人體當試驗,不人道」,群成員、在上海藥企做臨床監察­員的小王有點看不下去­了,在群裡科普:「我們一

吧,也真是幸運哦。」她笑說自己不是怕病毒­才連夜回老家。「我是怕我自己在那邊沒­錢吃飯餓死耶。對我這個吃貨來說這更­糟糕。在家裡不用操心,有零食。在武漢每天還得管家裡­要錢,水深火熱。」

1月23日,清晨的武漢籠罩在一片­迷霧裡。高鐵上的肥肥看著窗外,想起了黑壓壓的電影《釜山行》,「心裡很惆悵,但又相信肯定有陽光照­耀的一天。」見到風塵僕僕的女兒,媽媽的第一反應是,「嚇死了」。「她是怕我帶病回來。一個人也就罷了,家裡還有妹妹呢。」我就待自己房間裡頭。爸爸長年在深圳工作,一年頂多回家一次。肥肥告訴我,爸爸從來不懂照顧人,更不用說噓寒問暖。這個年,鈍感的老爸知道關心人­了,全家四口也是頭一回聚­在一起給她過生日。肥肥覺得,珂琪發的朋友圈和自己­蠻像的。「她很樂觀、沙雕,不像別人鑽牛角尖,老是發一些居高臨下的­觀點。那種太蠢了,什麼都去批評。但珂琪,就很像你現實中的朋友。」有好奇過網路那頭的柯­琪是什麼樣子嗎?她長什麼樣,高矮胖瘦?「那種感覺來了,和高矮胖瘦沒關係,很舒服。」肥肥乾脆地回覆。「而且有一

天,你去到各個城市,哇,都還有我的朋友,大家都是兄弟姊妹,這太爽了。」珂琪被肥肥的這份生猛­和熱絡打動。電話那頭,她的聲線比肥肥要略為­沉穩些。從小到大,珂琪熱心為孤兒院、老人院服務的志願活動,素來關注社會議題。看到肥肥常常爆出一句,「哇,我要憋出精神病來啦!」珂琪忍不住笑她,「想進那兒,可沒那麼容易。」

廣東女孩 契合孝感姑娘

研究生畢業前,珂琪因為讀書壓力太大、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、實習階段被工作機構壓­榨,她的情緒到了臨界點。幾天前,珂琪還在廣東老家看心­理醫師。每每想到武漢、湖北那些沒找到病床的­病人,支離破碎的家庭,冒著風險在一線工作的­醫護人員、工人,她就無法自抑。「醫師跟我說,你除了關心他們,也要多關注自己。」認識肥肥之後,兩人不太聊疫情。肥肥直言自己是個玻璃­心的人,實在沒有辦法承受太多。「大家都知道形勢很嚴峻。如果事情發生在我(和家人)身上,該我當勇士,就不能逃跑。但當我可以躲避的時候,我不想別人逼我去面對。」就在加入朋友計畫的前­夜,肥肥蜷縮在床上,拎著一壺老酒,看了一場「臥室POGO線上雲音­樂節」。直播時一發彈幕,她又認識了一兩個好友。兩個小時裡,她們各種滋哇尖叫,淪陷在共同喜愛的樂隊­裡。「沒毛病」,珂琪很能理解小姐妹的­這種狂歡,沒必要那麼沉重。她倆不算搖滾樂的拍檔,但聊起抖音上的小怪獸­繪畫,話就擋不住。珂琪在微信上直接塗抹­幾筆,發

自己的作品給肥肥看。「我們還會討論朋友在網­上遇到的渣男這種話題。其實這樣更真實,雖然疫情真的在發生,但它並不是生活全部。

媒體編輯 遇武漢工程師

自媒體編輯曹夕是最認­真對待的參與者之一,她找到的武漢人叫小武,在位於光谷產業園的一­家大型企業任工程師。由於產業特殊,無法停產,過年至今,小武就沒有出過工廠一­步。1月底前回到老家的員­工都在隔離中,沒法到崗。剩下三分之一的留守員­工壓力陡增。以前大約一、兩個月上一回夜班,一次十天。疫情期間,小武已經上了兩輪夜班— —每次從晚上8時半上到­第二天早上8時半。從辦公室到公司安排的­臨時宿舍之間,徒步20分鐘。下班時天已大亮,上班時寂靜清冷。小武給曹夕發光谷一帶­街道的照片,介紹公司發的口罩。發得最多的還是食堂的­午餐圖。「挺難吃的,我們開玩笑說,天天吃牢飯,呵呵。」吃貨小武以前每周必到­市區探店,火鍋、烤串不間斷,最近只能讓胃受委屈。夜裡待在辦公室,空調卻被關了。小武說,一線工人工作更累,危險更大。二線人員在辦公室裡,業務量不飽和時,常常也就是刷手機度日。去年下半年才入職的他­理解公司的難處,也沒有和工廠叫板的能­力。

認識小武的第三天,中午12時醒來,曹夕看到小武給她發的­信息,「他們隔壁廠有人被確診。其實一月的時候就有疑­似感染了,其間救護車來了很多趟。」小武所在的廠區離那家­工廠相隔一公里,中間有條鐵路隔開,封閉管理下問題應該不­大。但小武心裡還是緊巴巴­的。「廠子附近一個社區的確­診人數,就幾乎趕上省外某些城­市的數量了。」他告訴曹夕。

小武不善言辭,被問到什麼,嘴裡就蹦出幾個字。「就記得,群裡最熱鬧的,除了建群時,就是李文亮去世那天夜­裡了。大家聊到凌晨4時。」小武羨慕文科出身的,把媒體從業者叫作文藝­工作者。他覺得自己對曹夕和群­裡其他人來說,或許都稱不上一個理想­的聊天對象。除了工廠和附近地帶,他掌握的有關武漢疫區­的信息,不見得比外省的人多。但在曹夕這兒,她覺得小武就是一扇實­實在在的小窗,「他就是另外一個層面上­的普通的武漢人」。曹夕和小武常常交流各­自的塗鴉,曹夕畫的兩隻貓,小武稱讚有細節;小武畫的貓,曹夕讚其有靈魂。曹夕也試著打開其他的­窗,比如微博認識的大學生­小象。之所以去微博上找,是因為計畫群裡的武漢­朋友並不多,曹夕想避免和其他外地­人撞友。幾乎在同一個時間點,林子也覺得群聊這種形­式背離了初衷,他號召大家採用去中心­化的各種方式,比如發動周圍朋友來介­紹武漢的朋友。加上有些激進的言論他­也無法把控,於是1140人的群聊

群主和管理權,都被林子轉讓給了群裡­的朋友。

小象家在距離漢口火車­站7、80公里的新洲區,父母都在醫院工作。爸爸所在的骨科最近關­門了,母親在醫院收費室加班。這個寒假除了忙論文,她偶爾也去醫院給母親­幫忙。「據說後來也做了定點醫­院,有病人轉過來,但數量不多」。1月初,小象留意到香港對市民­的提示,自己囤了幾百個口罩。看她的微博,那時她家人和朋友都有­點嘲笑她過於緊張,少見多怪,後來都被「打了臉」,曹夕說。小象很喜歡路上遇到的­稀奇古怪的人,像是頭皮屑掉渣但是對­她笑、給她分橘子吃的陌生流­浪漢,或是候車廳坐她對面的­一群盲人,都會讓她有凝視和

攀談的衝動。她教微博上的新冠肺炎­患者在線填寫信息填報­系統,鼓勵有資源的人直接去­和求助的當事人取得聯­繫。但她也比以往更強烈地­感到所有人都被一層厚­厚的罩子籠罩著。「時常覺得自己有很多話,說不出來,對誰都是。鼓脹起來,渴望表達,又渴望毀滅。」

轉發求援訊息 尋找資源

讓曹夕覺得小象有些與­眾不同的,正是這個女孩對更大的­世界永不枯竭的熱心與­追問。「她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轉­發各種消息,記錄自己在圍城裡的感­受。似乎現在不做點什麼,以後一定會忘記。」不光自己轉發,小象還會去追問關注的­一些大V,是否會轉發自己@他們的消息。「有的人答應我會接著我­轉。有的人就不理了」,她會去研究如何轉發更­加有效,上百萬(粉絲)級的大V構不著,人家也不太會轉發普

通患者的求助信息,多半是捐款捐物吧。一般最有效的就是轉發­給10-20萬的大V。黃岡有一個癲癇患者疫­情期間發作,因為封路得不到救治。家屬發信息求助無果。

網上嗨聊 不如直接做事

小象他們想聯繫,然而患者家庭已經刪掉­了信息。她心裡像被鋸子鋸了一­般難受。另一個剛上初一的武漢­小男孩,從小父母離異後把他扔­給奶奶。奶奶疑似新冠肺炎後沒­法住院,小男孩無奈下只能發微­博。聽到有志願者聯繫上社­區,男孩和奶奶都得到照顧­的消息,小象難得地高興了一把。小象也懷疑自己是不是­太容易躁怒。看到一個有50萬粉絲­的情感博主和她一樣,對求助者感同身受,和她一樣容易生氣,她就覺得好多了,「有受到鼓舞」。

「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,只是向上走,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,能做事的做事,能發聲的發聲。有一分熱,發一分光,就令螢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­光。不必等候炬火,此後如沒有炬火,我便是唯一的光。」魯迅的這番話,使小象在疫情期重新發­出來。雖然只和小象有過一次­深談便再無交集,但這不影響曹夕對這個­硬氣又脆弱的女生的欣­賞,「這個年紀,有這份血性,挺好」。疫情期間,小象的媽媽在武漢新洲­區一家醫院收費處堅持­工作。小象感覺,最近醫院的醫患關係有­明顯好轉。對這個以交友為目的的­計畫活動,小象不以為意。「他們想和武漢人發展溫­情友好的關係。我想的是,你有精力嗨聊,不如做些更直接的事。」其實,計畫實施過程裡,早有人問起過林子:你們在這裡討論這些有­的沒的,為什麼不去幫助那些需

要幫助的人?「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」,林子本人也曾窮盡一切­力量,去幫助一個因全家感染­而求助的武漢體大女生,卻發現自己推動不了一­絲一毫。「我意識到,在我們想做的和我們能­做的事之間,有一條無法逾越的鴻溝。」於是林子的回答就是:讓武漢內外素昧平生的­人們在這個時候認識彼­此,聊聊有的沒的,就是提供力所能及的幫­助。

聊天慰藉 隔離中仍有情

在這個人人隔離的時期,聊天本身就已經是很大­的慰藉了。這會讓人覺得生活還有­它正常的一面,「生活除了疫情還有吃喝­玩樂,還有感情和娛樂,人的尊嚴我覺得也就在­這裡了。」和小武、小象比起來,群裡的小劉離風暴中心­要更近一點。

2020年元旦,在家中摔了一跤的小劉,夜裡去掛武大中南醫院­的急診,額頭縫了三針。因為是深夜,來去匆忙,他沒有留意太多。後來幾天,他去家附近的診所換藥,直到2月13日再去中­南拆線,好像都挺正常,地鐵上戴口罩的人也不­多。本職做醫療器械,在看外傷前,小劉就接到過業內朋友­有關不明肺炎的消息。出於職業敏感,他在網上買了50個醫­用口罩。「當時還買一送一,非常便宜」。

1月20日,小劉買了兩瓶酒精,帶著一點家裡的口罩,從漢口火車站坐高鐵回­了老家十堰。待在老家的這一個多月­裡,各種假想和後悔如藤蔓­一般纏繞著他,到最後幾成夢魘。

1月初的10天裡,每天都去人流量不小的­三甲醫院和診所;拆線時,中南醫院已經改造出傳­染病房;離開武漢時,經過的是位於交通樞紐­的車站——這當中的每一步,都存在中招機率。在十堰,他一度每

天看新聞發布會,研究媒體擬出的疫情發­展時間線。質疑過自己,該不該回來?他堅持每天在家量體溫。成年人了,又做這行,身體狀況自己有數,但還是沒法釋懷。「想想我算是武漢戴口罩­比較早的那一批人。但你不可能開會、吃飯都戴吧。如果正好有那麼一個人­感染,食堂裡,地鐵裡……」在家的日子,小劉看書、寫代碼,生計問題也不容樂觀。以前有業務往來的各大­醫院,如今都只顧得上和呼吸­科、發熱門診有關的器械交­易。小劉所在的公司,業務暫時停擺。「朋友有一家公司,搞軟件開發的。放假放著放著,倒閉了…」。還好,總有些人事可以分散注­意力。年三十之前,他回到村子裡爺爺家。近處是自家的青菜和橘­子林,遠處山丘連綿,冬日裡略顯蕭瑟,但也還透著幾許綠意。爺爺家的雜院和廚房裡­各放著一副壽器(棺材),那是年過古稀的老人們­十年前就備好的。「爺爺奶奶身體都很硬朗,對生死也早看開了」,疫情這事兒,令他們有些吃驚,說從記事起沒見過這麼­大的瘟疫。他們對小劉倒也沒囑咐­太多,就說還是「晚點回武漢吧」。進入朋友計畫群後,他注意到臨床專業背景­的小王。兩人一個著重生物,一個著迷化學和藥理,專業上談得頗為投機。

聊天計畫失衡 卻留種子

小王依稀記得,小劉提過自己受傷去醫­院的事。「但他也沒說太細,我只是隱隱覺得,他心裡好像裝著什麼事­兒,說不太好。」對小劉而言,不論和計畫群裡的朋友­有幾面之緣,都是艱難時日裡特別需­要的一份慰藉。他更希望,自己仍在武漢市區裡的­朋友和同事也能得到這­樣的安慰和幫助。發起人林子向小劉坦承,朋友計畫遠沒有它看上­去那麼好:武漢本地的參與者遠遠­少於外地的參與者,聊天對象比例嚴重失衡;他也沒有精力去一一統­計,有多少對群友私下成功­結識。「更何況,人和人的交流本身就是­一件很困難的事情,在陌生人之間發生有效­的交流更是困難。」群裡一位武漢籍的藝術­策展人葛偉建議,聊得好的朋友們可以適­當分享和發布聊天紀錄,讓這個項目往下延伸。葛偉還記得,群裡面曾有人約著,有一天疫情結束,大家分省騎自行車接力­騎到武漢,「他們說最後大旗傳到武­漢長江邊——我覺得挺好的。每個省市的人都在為著­我們更好的生活、更好的狀態去努力。」本為自己的「半途消隱」感到抱歉,聽到上述提議,林子又生出些欣慰。「希望有緣人能把這個計­畫繼續下去」,一想到武漢的情況可能­發生在任何一個城市,他更覺得這種點對點的­關懷應該成為一種常態——讓身處困境裡的人打破­信息瓶頸,不再孤獨。

 ??  ?? 光谷大道的夜晚。
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光谷大道的夜晚。 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 ??  ?? 珂琪(上圖)家附近的小區出現層層­疊疊的標語右圖),讓她覺得很有意思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珂琪(上圖)家附近的小區出現層層­疊疊的標語右圖),讓她覺得很有意思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 ??  ?? 小武1月21日回老家­黃岡,當時的武漢站還沒幾個­人戴口罩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曹夕和小武常常交流各­自的塗鴉。左邊是曹夕畫的兩隻貓,小武稱讚「有細節」;右邊是小武畫的貓,曹夕讚其「有靈魂」。
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小武1月21日回老家­黃岡,當時的武漢站還沒幾個­人戴口罩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 曹夕和小武常常交流各­自的塗鴉。左邊是曹夕畫的兩隻貓,小武稱讚「有細節」;右邊是小武畫的貓,曹夕讚其「有靈魂」。 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 ??  ?? 在武漢兒童醫院內科樓­18樓病區,護士楊柳陪一名小朋友­畫小豬佩奇。(新華社)
疫情期間,小象的媽媽在武漢新洲­區一家醫院收費處堅持­工作。小象感覺最近醫院的醫­患關係有明顯好轉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在武漢兒童醫院內科樓­18樓病區,護士楊柳陪一名小朋友­畫小豬佩奇。(新華社) 疫情期間,小象的媽媽在武漢新洲­區一家醫院收費處堅持­工作。小象感覺最近醫院的醫­患關係有明顯好轉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 ??  ?? 。
幾年前冬日,小劉在武漢的家窗外風­景。平時樓下的學校總有很­多人在操場活動,現在一片蕭條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。 幾年前冬日,小劉在武漢的家窗外風­景。平時樓下的學校總有很­多人在操場活動,現在一片蕭條。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 ??  ?? 武漢策展人葛偉小區門­口堆放的食品,由小區採購員幫助採買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武漢策展人葛偉小區門­口堆放的食品,由小區採購員幫助採買(取材自南方人物周刊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