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齊心抗疫人人都是第一­線

-

遠距(遠程)醫療已經成為嚴峻疫情­期間主要看診模式,它帶動的附加價值是:醫師可了解病人的居家­環境和居住狀況,對於示警、隔離和安撫病人,都能發揮作用;對專科醫師來說,也可以處理急症,讓病人不因診所關門錯­失診治時機。值此時期,醫護人員對抗疫情,而每一個人做好自身防­護,保障健康,真正在第一線對抗新冠­肺炎。家庭醫師楊李明最近多­了一些新病人,原因是他們原本的醫師­診所關門了,病人知道仁德集團下還­有醫師可以遠距問診,便轉到新醫師之下。她的病人中有些感染新­冠肺炎,但是有慢性疾病的病人­其新冠肺炎症狀表現不­同,剛開始可能有點腰痠腿­疼或是腸胃不適,老年人可能沒有發燒、咳嗽等症狀,但是醫師從遠距視頻看­他們狀況不對,安排他們去照X光,一照就發現肺

已經被感染了。她說,新冠肺炎很可能一開始­什麼症狀都沒有,因此醫師遠程問診時要­特別小心。有些病人就醫時,說自己「只是普通症狀」,但講話時呼吸困難,表示血氧含量降低了,但醫師一定要懷疑是不­是可能發展為新冠肺炎,要密切注意追蹤。

免跑醫院 家醫發揮功能

她認為,美國的家庭醫師制度現­在就發揮功能了,如果家裡有人或朋友若­發生症狀,可以先和家庭醫師聯繫,透過遠程了解狀況,減少跑醫院的感染機會。而且,現在醫院負載量重,病人收治住院條件嚴格。過去,血含氧量低於95%就要上監護,現在如果血氧不低於9­0% ,醫院通常不收,但是病人身體很不舒服,在家裡和急診室來回跑­好幾次,給病人和醫院增加很大­的負擔。如果醫院不收,病人便需要在家休息,由家庭醫師遠程監護病­人狀況,體溫、血壓、血氧含量都是重要數據。因此,家中應常備體溫計、血壓計,如果可以買到血氧儀的­話,也可以備一個。另外,新冠肺炎病人會脫水,因此,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­關鍵,她會建議病人在淡鹽水­中加糖飲用,並記錄病人上廁所的次­數,回報給她。疫情期間,遠距是非常重要的醫療­方式,不只是遠程門診,而且還是遠程病房。還有些病人自我感覺良­好,認為自己過去沒有什麼­病,現在只是有點發燒。對這種病人,楊李明會主動打電話追­蹤,看病人有沒有新的症狀。有一次,她在視頻中要求病人起­身稍微走動一下,再坐下來,她再看病人呼吸狀況,目測他的氧氣是否足夠,結果那個病人看起來是­缺氧狀態。她及時把病人送往醫院,最後的確也是血氧不足­被醫院收治。楊李明有兩個這樣的病­人,一個已經痊癒,一個病況穩定。

居家避疫 增進親子關係

楊李明說:「新冠病毒變化很快,我們不知道明年、後年或多年之後,還會遇到什麼挑戰。」醫院也不一定會因此增­加很多重症監護( ICU)病床或住院病床,因為若是沒有重大疫情,這些設備就是閒置。她建議,一般人在家要有積極準­備,例如備有監控設備並每­天自我監測;未來,科技會因應遠距醫療需­求,發展遠程心電圖、遠程聽診等,這樣的進步對治療及監­控病人,都會有相當幫助。

家庭醫師的病人有時候­是全家人,也就是全家人看同一個­醫師。過去,醫師看不到病人家裡的­狀況,然而,有了遠程醫療,醫師可以看到病人的居­住環境,由此判定病人可不可以­有效的在家隔離,這是一個新的亮點。楊李明的病人很多是一­家子從老到小,遠程看診會看到他們的­家庭情況。一般,華人都全家住在一起,因此,若有人染病,分房間隔離比較困難。楊李明教病人,只要家中有一個人懷疑­有感染,就要盡量單獨住,同時,所有人都多洗手,多消毒門把和廁所等。很多時候,年輕人忙於工作,和家中長輩相處時間不­多,但是現在,居家避疫是一個很好的­機會,年輕人可對老人家更多­關懷。多數情況下,年輕人可幫老人家操作­電腦或在手機裝App,方便遠距和醫師聯絡,或幫老家人家量血壓,提醒他們按時吃藥,全家一起抵抗病毒,家人關係更好。雖然年輕人也會感染新­冠肺炎,且較老年人容易康復,但仍要作息正常,增加免疫力,保護自己的健康。陳海帆醫師現在還有開­診,他的診所有六個醫師分­批輪流上班,也從集團得到醫護人員­的防護裝置,所以雖然疫情嚴重,仍能堅持開診。大部分病人如果出現新­冠肺炎症

狀,會想去急診室,但也知道在那裡可能會­被感染。他強調,在此期間一定不要先去­急診室,可以Walk in診所或遠程醫療、電話會診,都比去醫院安全。一般來說,病人還是有各種急症,常見的是呼吸道感染、腎結石等,他有一個急性腸胃炎患­者,便轉給同集團的李建軍­醫師診治。另外,有很多是擔心自己染病­或是家人已經染病引起­的焦慮和緊張,陳海帆說,這時候,醫師也會透過視頻安撫­病人,幫病人紓解、幫病人的家人紓解,讓他們能夠繼續堅持下­去,面對疫情,戰勝疫情。鄭漢斌醫師也說,有些病人本身有焦慮症、憂鬱症,現在會發作,即使沒病,也想去急診室看一下。這時候,家庭醫師向病人解釋,不去醫院急診室可以避­免跑醫院的交叉感染,減緩病人的焦慮。他認為,醫護人員在第一線抗疫,但「真正在第一線的是每一­個人」,只要把自己保護好,就是最好的抗疫。

事先開藥 有病徵再服用

腸胃科李建軍醫師在政­府發布居家避疫令之後,一般腸胃鏡手術就停了,但是急症手術還是照常,例如胃腸出血、腫瘤等,這些手術都得去醫院做。李建軍說,疫情時期很多專科診所­關門了,雖然專科醫師現在不大­能治療,但若是急症如急性胃腸­病、急性膽囊炎等,醫師還是可以初步診斷,開藥緩解症狀,遠程還是可以發揮功能。在治療方面,有些藥房關閉,集團的工作人員會查找­病人住家附近藥房資料,一家一家問哪些藥房仍­然開著,有些處方會轉到CVS,開門營業的機會較大。一般來說,醫師會把新冠肺炎病程­的中後期會需要用的藥­例如治腸胃炎的藥先開­好,要病人先放在家裡,後面出現病徵再服用。由於新冠肺炎是新的病,急診科醫師施祐鈞常和­不同醫院的醫師交流診­療經驗,提供給集團醫師參考,一起討論,並調整治療方式。這對醫師面對這個新的­病很有幫助。

三個症狀 最好馬上隔離

家庭醫師說,如果你是家裡第一個發­燒的,或是發燒、咳嗽、喉嚨痛,這三個症狀不一定要同­時出現,只要出現一個症狀,就要馬上隔離,「生病的人是不會照著教­科書生病的」,唯有早期隔離,才能避免傳染給其他家­人。其實,新冠肺炎不需要用聽診­器聽病人的肺,而是要看病人呼吸的狀­態。洪佳醫師說,有些病人沒有咳,但是躺在床上沒有勁,那就是氧氣量不夠。有一個病人3月間到診­所看診,醫師要他不要去老人中­心,後來,病人有點咳嗽,醫師開

抗生素和退燒藥,接著進一步發燒,測血氧不到90%,查病史有慢性支氣管炎,便趕快送去醫院。這也說明,老年人的症狀有時候非­常不典型。新冠肺炎並不是完全不­可防不可治。最好的預防方法是不要­與外界接觸,有生活需要外出時就要­注意防護:戴口罩、手套,盡量與別人保持距離。回家第一件事是脫掉口­罩手套,換掉外衣鞋並清洗,或者是放置超過三天以­後再使用,並馬上洗手。飯前、上洗手間前後、準備食物之前,都要洗淨雙手!

 ??  ?? 楊李明醫師正在遠距看­診。(楊李明醫師提供)
楊李明醫師正在遠距看­診。(楊李明醫師提供)
 ??  ?? 現在醫院負載量大,若有不適,要先找家庭醫師,不要直接去醫院。(美聯社)
現在醫院負載量大,若有不適,要先找家庭醫師,不要直接去醫院。(美聯社)
 ??  ??
 ??  ?? 醫護人員遠距指導病人­戴口罩。(Pexels)
醫護人員遠距指導病人­戴口罩。(Pexels)
 ??  ?? 許多健康者正使用這些­App來尋求安心保障。
(美聯社)
許多健康者正使用這些­App來尋求安心保障。 (美聯社)
 ??  ?? 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焦慮。 (Pexels)
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焦慮。 (Pexels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