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白佳玉抗疫急先鋒

-

她從小有個醫師夢,但陰差陽錯做了演員,在忙於表演、主持、模特、設計等幕前工作的同時,卻從未忘記在幕後深耕­慈善:新冠肺炎疫情當前,紐約和全美各地的醫院­都面臨醫療物資短缺,她牽頭創辦志願組織K­eep Breathing NYC,調動一切人力物力、用3D打印的方式,製作能供多名病患同時­使用的一次性呼吸器分­流器(ventilatio­n splitters)以及能供醫師紓緩痛感­和保障安全的口罩鬆緊­調節器(ear saver),哪裡有需要,就送到哪裡;「助人」,始終是她不同身分和角­色下的共同使命,她是白佳玉(

Angel Pai)。

志願從醫 意外走上演藝路

白佳玉在台灣出生、法拉盛和貝賽長大,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環­境和發展機會,一家人從台灣移民來美,「當時我才七歲,只知道要去的地方是父­母口中所謂『小孩的天堂』」;但尚未嘗到「天堂」的滋味,半句英文也不會的父母­就一頭鑽進餐館做服務­生,之後又轉做旅遊業,忙於生計、鮮少能顧上她,這反而讓她自幼便養成­獨立和堅強的性格。因為最能直接幫助別人­的職業是

醫師,白佳玉從小便想學醫,可現實生活似乎總對她­另有安排:弟弟上了一天就放棄的­跆拳道課程,她頂用名額一學就是八­年,拿了全國比賽分組賽的­八塊金牌;四年級接觸油畫被老師­發現潛力巨大,堅持創作的繪畫和雕塑­作品在多地展出;13歲身高便已5呎8­吋的她,在法拉盛圖書館外被經­紀攔下、動員她做模特,但為圓醫師夢,她斷然拒絕和放棄……直到高中進入紐約市特­殊高中之一的史岱文森­高中(Stuyvesant High School)就讀,同時教授莎士比亞和戲­劇課程的英文老師鼓勵­白

佳玉參加學校演出的試­鏡,她才初嘗、並開始喜歡表演的滋味,之後申請了洛杉磯加大(UCLA)暑期專門針對高中生的­表演項目;大學期間,她轉換多所學校攻讀醫­學和商科,最終獲得賓州州立大學­的學士學位,主攻醫學預科、商科和戲劇表演三個方­向,而回台灣探親時偶然參­演的一部法國電影,則徹底賦予她踏上藝術­之路的勇氣。「當時我和媽媽在酒店房­間聊天,聽到門外有人在講很陌­生的語言,媽媽就問我要不要出去­幫忙翻譯。」打開門後,白佳玉看到走廊遍布攝­像機,她上前詢問是否需要幫

忙,後來很自然地跟製作團­隊攀談起來,對方便問她想不想在電­影裡客串一個角色;那部電影的女主角,正是著名導演蔡明亮的­御用女主角陸弈靜。白佳玉爽快答應,在片中的咖啡廳裡唱了­一首中文歌,「他們說只要是中文就可­以,我就選了鄧麗君的『甜蜜蜜』,演完大家都站起來拍手,那一刻對我來說像一場­夢」;返回美國後,表演的種子在她心中迅­猛發芽,「我開始思考,為什麼一直有人想讓我­走到鏡頭前,是不是我真有這方面的­長處」,她告訴父母想走演藝路,但遭到堅決反對,「他們覺得我大學剛畢業,應該多學些實在的技能、而不是進娛樂圈」。「我從小到大都是乖乖女,沒叛逆過,但這一次我很堅持,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要­朝這個方向走,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­度。」「反抗」父母意願的白佳玉表示,醫師是一對一的救人,而走到台前、透過

媒體平台去講述和呈現­人的故事,可以更快、更廣地幫助和影響更多­的人,「這兩件事,僅是媒介變了,但本質沒有變過」。

模特起步 累積娛樂圈資本

資本積累的過程,對於有商業頭腦的白佳­玉來說是從當模特開始­的,「以模特起步最簡單,照片放到網路上就有人­聯繫我,薪水漲得快,同時又能認識業界的很­多人」;白佳玉輾轉巴黎、米蘭、香港等世界各地走秀,頻登Vogue、Harper’s Bazaar、ELLE、Cosmopolit­an、Marie Claire、Maxim、GQ、Self、Shape、Women’s Health、Fitness等刊物,在洛杉磯參加時裝周時,遇到一名說是喜歡她個­性的製片人,問白佳玉能否幫忙做電­視主持人,「我沒有任何主持的經驗,但對方說沒有關係,因為不是直播、可以剪輯」。白佳玉抓住機會發掘潛­力,「做模特是有框架限制的,做演員是講

別人的故事,而做主持人則能展示自­己真實的個性」,那之後她又走出一條主­持路,先後做過MTV、NYCTV、PBS AllArts等多個­電視節目,還活躍在諸多影視作品­中,《法網遊龍》(Law and Order)、《黑名單》(Blacklist)、《聯邦調查局:通緝要犯》(FBI: Most Wanted)等劇作都有她的身影,最近一部少數族裔製作­團隊打造、講述藥物濫用的新電視­劇在籌拍,她在片中飾演女一號-是戒毒中心的主任。兩年前,一部名為《瘋狂亞洲富豪》(Crazy Rich Asians)的電影轟動全美,作為20多年來首部全­由亞裔演員擔綱的好萊­塢電影,白佳玉也曾參加試鏡、競爭男一號的姊姊角色,雖然最終與角色失之交­臂,但她堅信亞裔演員是一­個整體,共同獲得關注和成長的­意義,遠大於個人獲得某個角­色的意義。她說,《瘋狂亞洲富豪》打破了很多人對華裔和­亞裔的刻板印象,「以往影視劇作中的亞裔­女性通常都跟性和色情­有關,但亞洲人不是只能演妓­女或者功夫等角色,還能做到很多」,但可惜許多影視劇作根­本不給亞裔當主角的機­會,「就像我們小時候很難從­電視上看到亞裔面孔,所以父母認為我們不可­能、也不准我們走那條路,而這部片子,帶給正在影視圈追夢的­亞裔信心和希望」。白佳玉表示,試過鏡的所有角色中,「有90%最終選擇的不是亞洲人」,這讓她從不為沒得到某­個角色傷神,避免苛責自己、繼而保持信心,竭盡全力最重要;但她也提醒從業者要保­持原則和底線,不被「潛規則」所累,「我做模特時就遇到過,但不能妥協」,很多後輩因為擔心影響­未來的生活和發展,而不敢把自己的遭遇講­出來,「可我們必須有所堅持,以創造更好的環境給下­一代」。白佳玉還說,眼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、亞裔因此受到歧視的特­殊時刻,更急需優質的電視節目­和影視劇作來介紹亞裔­文化,「這種需求比過去來得更­迫切、也更重要」。白佳玉舉例,至今身邊仍有人問她亞­裔是不是真的吃蝙蝠,「他們並不是種族歧視,僅僅是不了解亞裔文化,這說明可供他們了解的­資源和管道依然不夠」,如同很多人最初從影視­劇作中看到的非洲裔都­是「壞人」一樣,從而認為非洲裔通常都­是壞人,「我們有能力改變這個世­界對人和事的看法,我們也

正在改變中」。

設計珠寶 創辦公司援弱勢

因為從小對繪畫和雕塑­感興趣, 2018年,白佳玉創辦了公司Il­lumin Designs,寓意點亮別人、也照亮自己,親手設計和製作水晶珠­寶到各地參展、捐贈和拍賣,「都是手工雕成,每件需要花費三至五天,外出時我經過山洞等一­些地方還會自己挖原材­料,沒想過會做到今天這樣­的規模」;目前她正和一些基金會­合作,通過推出不同的展覽創­收,金援世界各地的弱勢群­體,「希望改善他們的教育、生活環境、人權等各方面」。

2019年,There Is No Limit基金會在紐­約舉辦了《打破沉默》( Break The Silence Awards)頒獎禮,作為聯合國大會紀念活­動的一部分,表彰非洲沙赫爾地區(Sahel )國家布吉納法索(Burkina Faso )第一夫人、以及其他全球各地優秀­的權益倡導者,在消除性別暴力和「女性割禮」(FGM)方面所做的努力,白佳玉是頒獎禮的主持­人;那之後她和該基金會決­定攜手打造新的珠寶設­計,以反對性別暴力為主題,在今年的聯大期間給與

會國的第一夫人設計專­款項鏈和戒指佩戴並拍­照展出,再向世界發出要盡力消­除性別暴力的宣言。隨著經驗越來越多、涉足的領域也越來越豐­富,白佳玉開始頻繁在公共­平台分享個人故事、肩負起演說家(public speaker)的新角色,過程中她收穫了更為敏­捷的思維和準確的表達,但最重要的是以親身經­歷啟發和鼓舞更多的人,不知道在什麼場合、哪個時刻就能為一個人­的觀念和生活帶來些許­改變;她也受Aspire Artemis基金會­的邀請擔任形象大使,致力推廣女孩和女性接­受STEM(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)教育。

3D打印 呼吸分流器抗疫

雖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­炎疫情給既定工作的推­進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,但也意外讓白佳玉前所­未有地和醫師夢貼得更­近,眼看疫情在紐約不斷蔓­延,尤其是聽說離家不遠的­皇后區艾姆赫斯特醫院( Elmhurst Hospital)一天內有逾十名確診病­患離世,呼吸器根本不夠用,她心急如焚,「我必須做些什麼,我要救人」。

在網上看到機械工程師­Philip Sweeting設計­並分享的3D打印呼吸­器分流器照片之後,白佳玉想起拉斯維加斯­槍擊案時,當地的急診室就曾使用­分流器緊急救治傷者。

白佳玉立刻聯繫Swe­eting,同時詢問身邊醫師朋友­的意見、看能否測試和使用,「這種一次性的分流器可­同時供最多四人使用,能幫醫師在危機關頭挽­救生命,無需再做哪些病患要先­使用呼吸器的『生死抉擇』」。「醫師很願意幫忙,也很高興能以這種方式­帶給他們自己、以及患者希望」,白佳玉遂動員身邊的一­切力量組創Keep Breathing NYC,決定用3D打印的方式­製作分流器救急;蘭諾斯丘醫院(Lenox Hill Hospital)的朋友很快就回覆稱分­流器的型號和呼吸器匹­配,並且提出了一些專業意­見,比如萬一使用之後如何­避免同一個分流器上的­病患交叉感染,或者如何在不影響其他­病患的同時,移走分流器上不幸死亡­的患者,他們再帶著這些現實問­題去找Sweetin­g改良設計,請他在分流器上安裝閥­門,「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控制­每個人所需的氣流,挽救和延長他們的生命」。

「我們不是醫學專業,也知道分流器並不完美,但如果緊急時刻患者真­的需要、短時間內又等不到充足­的呼吸器,經救治他們的專業醫師­決定,分流器一定是個選項。」白佳玉表示,分流器並非長久之計,必須由醫師視病患的情­況有多緊急來判斷是否­使用,也需要和醫師簽免責書,「但我們至少能先盡力確­保這個選項的存在,以此給醫護人員和病人­希望,不要到了最後關頭連多­一個選擇都沒有」。

然而傳統的打印機需要­工作20個小時才能3­D打印一個分流器,白佳玉意識到要集眾人­之力,轉向社交媒體號召和求­助,短短兩天就有十多個國­家和地區的官方和民間­代表聯繫她,紐約和美國國內也有打­印機廠商、學校、物流等各界伸出橄欖枝,在製作、運送等方面提供力所能­及的免費幫助;「我們還提供質量檢測的­相關指導,任何個人

或機構都可自行打印、直接寄往想要幫助的醫­院,拋磚引玉、群策群力挽救生命」。在奔忙於家、醫院和廠商之間捐贈分­流器的同時,白佳玉了解到,醫師持續戴口罩會造成­臉、鼻子和耳後很大的壓力,「我就有醫師朋友頭疼得­嚴重,還有的說因為要長期戴­口罩,皮膚都磨爛了」;眼看紐約疫情緩解、需要呼吸器的病患減少,他們決定是時候利用手­頭的資源和條件3D打­印口罩鬆緊調節器,不僅能減輕醫師戴口罩­的痛苦,更重要的是,口罩更貼合、防護也就更到位,醫師的安全自然有保障,「無需因為不適而一直調­整口罩,手碰到臉很危險」。傳統的打印機一個小時­只能製作十個口罩鬆緊­調節器,但經動員他們成功引入­激光切割機,一批可以做好幾百個,白佳玉說,短短一周產量就有1萬­個,捐給紐約州衛生

廳(Department of Health)4000個,剩餘的還送到多個醫療­和社區機構,由他們再發放;「多虧去捐贈分流器,才意識到醫師還有口罩­鬆緊調節器的需求,真是沒想到一個這麼小­的物件,竟然可以幫助他們那麼­多」。

光環計畫 製呼吸器捐醫院

最近團隊又推出了新的《光環( Halo)計畫》,集結美國太空總署(NASA)科學家和專業設計師製­作動力空氣淨化呼吸器(powered air-purifying respirator),白佳玉表示,一套動力空氣淨化呼吸­器非常貴、通常在2000元左右,醫院需要自己採購不說,像頭盔等用具使用一次­就要丟掉,成本不菲;他們此次設計的是可以­清潔、重複使用的動力空氣淨­化呼吸器,發給國家職業安全與健­康研究所(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­al Safety and Health)檢測認證,合格後將大批量生產,捐贈有需要的醫院使用。「不能因為怕死就不幫忙」,雖然經常出入醫院,白佳玉卻從沒想過自己­是否會染疫,「盡可能做防護就好」,最忙的時候,她每天只能睡三個小時,但她從不認為自己是「工作狂」、而是「生活狂」( Livaholic),在她看來,應該享受人生中的每分­每秒,「沒做過的就去做,喜歡做的就繼續做,什麼事情都要試試看」;她說,一路走來,她所學的一切都有用處、沒有白費,所以她不和別人比拚、只和自己競爭,「認真、投入地做好自己正在做­的事,然後不斷去做更好的自­己,每一個時刻都是讓自己­更好的機會」。

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凶猛­地襲擊了美國,但崇尚所謂「自由」的國民卻遲遲不願戴上­口罩,並將亞裔汙名化、歸咎亞裔是病毒的源頭,全美各地針對亞裔的種­族歧視不斷發生;出生在台灣製鞋世家、於紐約開創潮鞋品牌《THEY New York》的林氏兄妹Jack和­Angela,為了打破偏見、倡導健康,發起《超級健康亞裔》(Crazy Healthy Asian)計畫,設計一系列印有大膽和­趣味性語言的口罩、乾洗手液、噴霧、保險套等,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表達­病毒才是大家共同的敵­人、而仇恨才是最可怕的病­毒,鼓勵各族裔佩戴口罩、重視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

心疼亞裔 因疫情而被歧視

林Angela表示,居家避疫期間,經常能從新聞和社交媒­體上看到亞裔因疫情而­被騷擾、攻擊和歧視,甚至親眼目睹這種可悲­事件的出現;回想有次她在曼哈頓搭­地鐵,同車的一名華裔老人只­是咳嗽了一聲,立刻招致一名非洲裔男­子的不滿,他走上前朝著那名老人­大喊「去你的華裔」、「回你老家去吧」等歧視性言語,「老人看起來根本聽不懂­他說什麼,目睹這一幕,我覺得很悲哀」。在公司實習的一名菲律­賓裔也未能倖免,林Angela說,這名實習生同樣是在乘­地鐵的時候,在車廂裡遇到兩名女子­向他走來、試圖讓他下車,實習生戴上耳機聽音樂、不予理會,這反倒讓她們更得寸進­尺,徑直走上前沖他喊叫,還跟全車人說「他是病毒」、要把他趕下車,車上的其他乘客都冷眼­旁觀,「沒人站出來說點什麼、或者做點什麼幫幫他」。而在紐約開餐廳的華裔­朋友,哪怕到醫院為醫護人員­捐贈便當也都格外小心,不是走在街上被人莫名­叫罵,就是叫網約車時多次被­拒載,「或許因為目的地是醫院、司機不敢接,但也確有司機看到他們­的姓氏便不再想接他們」。

紐約市人權局(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)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­示,2月至4月收到的24­8起與新冠肺炎疫情有­關的舉報中,有105起歧視和騷擾­專門針對亞裔,占總數的四成以上,相較去年同一時段僅收­到五起,顯示由疫情引起的針對­亞裔的歧視和騷擾在全­市範圍內激增;全美其他地方針對亞裔­的排外事件也頻傳,投訴內容包括遭他人故­意對他們咳嗽或吐口水、Uber和Lyft司­機拒載、遇到口頭或

網路的騷擾、肢體攻擊等。

創意設計 商品還能客製化

有感於類似事件不斷發­生,林Jack和林Ang­ela翻玩電影《超級亞洲富豪》(Crazy Rich Asians)的名字,於疫情期間在線推出全­新的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,設計可重複性使用的純­棉口罩、乾洗手液(及手槍形狀的乾洗手液­瓶)、噴霧(及噴霧瓶)、保險套、香薰蠟燭、衛衣等衛生用品和服飾,並多以黑底白字印上《CRAZY HEALTHY ASIAN》、《CALM THE FUCK DOWN》、《PANDEMIC CALMING》、《長輩冷靜》等中英文的有趣話語,一經上市便備受歡迎,口罩、保險套等多款設計很快­售罄。

專精設計的林Jack­表示,口罩文化在亞洲並不陌­生,人們戴口罩很正常,大家也都相互理解和尊­重,但美國人比較自由派,不習慣戴口罩;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­情讓環境和個人都很緊­張,甚至會「忘記笑一笑」,所以想製作一些時尚又­有趣的東西,用幽默的方式給人們帶­去一些歡樂,

也讓大家知道亞裔很健­康、種族歧視不該有,鼓勵各族裔在這樣的特­殊時期把口罩戴起來。為了進一步調動大家的­積極性,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還推出客製化(customize)服務,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喜­歡的、或者有意思的話寫上去,比如就有買家選擇寫《CRAZY HEALTHY NEW YORKER》(超級健康紐約客)等,與此同時,他們還和社媒平台上的《仇恨才是病毒》(#HATEISAVIR­US)宣導運動合作,通過設計創意口罩,呼籲各族裔戴口罩保健­康;林Angela說,等到逐漸復工、經濟重啟之後,還計畫攜手社區小商家,為他們提供印有各自品­牌名稱的客製化口罩。

27歲的林Jack和­26歲的林Angel­a在台灣出生長大,因為祖輩和父輩都深耕­製鞋業,他們從小就頻繁出入於­加工廠,耳濡目染如何從頭到尾­製作鞋子,了解工廠裡一天

揮,但要注入新時代和年輕­人對美及時尚的理解,以鞋子為畫布,豐富它的形式、色彩和空間感,於是在2016年成立《THEY New York》。林Angela表示,《THEY New York》主打皮質球鞋(leather sneaker),將舒適性和設計感完美­結合,因為家族做鞋30幾年、且多是做運動鞋,豐富的業界經驗確然而­有意思的是,這對兄妹誰保了鞋的舒­適,作為品牌創意總都沒想­過長大後要繼續家族生­意監(creative director)的林Jack再以,而且是在傳承舊業的基­礎上簡約美學風來設計,實用、優質進一步創新,打造獨特的潮、盡顯精細之美;而之所以取名鞋品牌登­上國際舞台;起為《THEY》,是希望和客戶展開初哥­哥先去紐約視覺藝術對­話,他們可以是任何人,鞋子學院(School of Visual Arts)學是尋找他們、再進行對話的媒介習平­面設計,妹妹隨後進入,以分享共同的美學理念。紐約大學(New York University)讀公共關係和傳播「很多人都覺得我們一定­很喜歡鞋,但其實我喜歡的是設計」學,一個精通視覺語言, ,林Jack說,他一直被日本的圖形一­個擅長文字表達,當這設計和建築所吸引,例如原研哉兩項專業結­合和碰撞,兩(Kenya Hara)和安藤忠雄(Tadao人意識到,可以在家人的Ando)的作品,他們的美學和設老本行——做鞋上有所發計理念對­自己的影響巨大,他也一直想透過創作來­表達對極簡主義之美的­欣賞;除此之外,德國包豪斯(Bauhaus)運動《讓藝術的生活,寒暑假期間兩人還經常­在工廠幫忙,父親總會向他們講解做­鞋的過程,也會教他們繫鞋帶,這也是所有工序中至今­唯一未被機器所取代的­環節;兩人從小到大穿的鞋子­自然都來自加工廠,林Jack甚至表示,「高中畢業之前從來沒買­過一雙鞋」。

兄妹聯手 傳承舊業玩創新

與日常生活重新接觸》的哲學理念也支撐了他­的設計,希望打造既具有藝術價­值、又具實用性的作品。

世界設櫃 生產線仍留台灣

兩種風格相融為《THEY New York》奠定了設計基礎,林Jack還受俄羅斯­藝術家Kazimir Malevich的《至上主義》(Suprematis­m)藝術運動啟發,將幾何形狀和色塊嵌入­鞋身,突出形式和抽象,視覺衝擊力極強,通過忠於極簡主義美學­外加自己的風格,證明簡約才是終極的精­緻;但也正因這種幾何形狀­的獨特設計,為鞋子的製作增加了難­度。

林Angela表示,每雙鞋上無縫的幾何形­狀是最具個性的特徵,而實現幾何形狀也是最­具挑戰的工序,必須以非常規的方式製­作,講究鞋面和鞋底完全對­齊;一般的品牌都把鞋子的­各個部分外包、單獨製作後再組裝,「我們則要先將鞋面和鞋­底縫合,然後將鞋底的一部分雕­刻出來,再換上另一種顏色的高­密度橡膠,將鞋的上半部分與定制­的雙色橡膠鞋底手工對­準,以實現完美連接」。

林Angela回憶看­到現實生活中的第一雙­鞋感覺超現實,它曾經只是一個想法,後來變成了草圖,現在作為實體而存在;轉眼創業三年多,《THEY New York》不僅增加了帆布球鞋的­款式,還在紐約、澳洲、杜拜等世界多地的百貨­公司設櫃,曼哈頓蘇荷區(Soho)也有其店面,不少名人都成為忠實粉,包括電視劇《冰與火之歌:權力遊戲》(Game of Thrones)中的龍后艾蜜莉亞克拉­克(Emilia Clarke)、電影《逃出絕命鎮》( Get Out)的導演喬登皮爾(Jordan Peele)等。公司雖從全球最優質的­供應商處採購環保的皮­革和材料,但生產卻堅持留在台灣­進行,父親負責監督製作、確保質量,這條生產線,也成了一直主打日本客­戶的家族生意中,和美國客戶的第一次合­作;林Jack表示,與家人合作同樣是一個­挑戰,「對他們來說,我們既是家人、也是客戶」,必須在專業和個人情感­之間畫清界限。日常工作兄妹倆則默契­分工,哥哥是創意總監和設計­師,要將具體創作理念準確­傳達給製作團隊,還負責品牌形象並維護­網站,妹妹處理客戶郵件、協調國際貨運、制定品牌推廣和營銷策­略,也經營社媒平台並與其­他品牌尋求合作;不同於埋頭在加工廠工­作的其他家庭成員,他們很確定要走到時尚­潮流的

最前端,憑藉創意構想和市場營­銷的專長為鞋的美感加­值,打造細節和品質兼具的­工藝。

想當橋梁 讓世界看到亞洲

兩人表示,目前正醞釀和藝術家、設計師、建築師合作,以3D打印的方式在鞋­身融入其他設計和模式,希望復工之後能盡快推­出;受益於紐約這個藝術元­素豐富、想法多元、處處都能給予自己靈感­的城市,他們也想回饋更多,未來不僅擴展自己的品­牌和生意,還計畫幫其他小商家建­立網站、設計產品等,在視覺語言上為其他人­的發展提供支持。除此之外,他們深知亞洲有很多優­秀廠家想進軍北美市場,無奈在資源、語言、渠道等方面受限;利用自身所長和業界經­驗,「我們想成為這兩種文化­間的橋樑,介紹更多亞洲品牌走上­國際舞台、讓世界看到亞洲的實力,同時也將美國的品牌在­亞洲進一步推廣開來」。□

在新冠肺炎重創全球之­際,一望無際的天空未見飛­機滑過,顯示航空公司除了財務­困境外,還得面臨一項前所未見­的挑戰:確保旗下的飛機搶到足­夠的停放空間,靜待可以再度翱翔天際­的那一刻。

旅行分析機構Ciri­um的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約1萬600­0架民航機因疫情停飛,占客機總量62%。當新冠肺炎危機迫使國­際旅行活動驟減,並為航空業帶來空前的­財務壓力時,全球航空公司今年的優­先要務,是為旗下客機尋找最佳­落腳處,並維持飛機適航性。

據Cirium統計,目前在役客機的數量是­26年以來最低。隨著全球航空公司刪減­九成航班,甚至全面停飛,國際航空運輸協會(IATA)警告,今年來自乘客的營收恐­將損失逾千億美元、2500萬職位面臨流­失。對於已身陷危機的航空­公司而言,大規模待命客機的安置­作業,增添維持營運的棘手挑­戰。

美國莫哈維沙漠大熱門

為了停放大量閒置的飛­機,各航空公司除了充分利­用了機場裡的每一個空­間,例如機棚、跑道甚至滑行道,也把腦筋動到乾旱地區­的長期存放基地上,例如澳洲內陸或美國莫­哈維沙漠。荷蘭航空在官網表示,旗下200多架飛機已­停放阿姆斯特丹史基普­機場,並依照飛機的尺寸和類­型排列在停機坪和跑道­上,確保有足夠的拖曳空間,以供維修。

Martin諮詢公司­創辦人馬丁表示,隨著飛機停放需求增加,收費因機場而異。例如,大型飛機在印度機場的­每日停放費為1000­美元。他補充,對於擁有逾250架飛­機的航空公司而言,即使大幅打折且不計維­修費用下,飛機停放半年的開支仍­可達1250萬美元。

IATA在其產業刊物­指出,協會已要求各國政府減­收飛機停放費。停機費通常占機場收入­不到2%,而在當前狀況下,高額停機費恐將影響一­些航空公司的「成敗」。

存放地面仍需大量保養

飛機存放在地面也不等­同閒置。地勤人員在客機待命期­間仍得進行大量保養,從維護飛控電腦、液壓系統,到防蟲與防野鳥築巢,都是照料範圍,還要留意溼度,避免機體零件與內裝損­壞。臨停在機場跑道上的飛­機,也得保持油箱潤滑且裝­滿燃料,以防在強風中搖晃。阿提哈德航空表示,機械工程師正日以繼夜­地養護停航的機隊,這些步驟包括運轉引擎、給飛機充電,以及檢查飛行操縱裝置,然後妥善遮蓋感知器和­引擎,防止內件遭沙塵侵襲。根據該公司推特官帳上­的影片,每次約有200位機組­人員清潔機庫中的飛機­艙,進行更換座套、清洗地毯等作業。剎車系統也是飛機檢修­的一大重點。以芬蘭航空為例,地勤營運副總裁葛拉德­表示,每架飛機都須在機輪後­方放置10到12個輪­檔,以固定在適當的位置。由於大量航班被迫喊停,該公司因此向當地的木­工店急購500個木製「新冠輪檔」,才能應付停飛班機的需­求。

飛機維修服務公司Ta­rmac Aerosave在法­國與西班牙都有停機據­點,因此近來業務量暴增。另一家同業ComAv­位於南加州後勤機場的­停機需求,同樣不斷增長。英國航空的六架巨型客­機空中巴士A380,已放在法國沙托魯中央­機場,以便更長期的存放。如同荷蘭史基浦機場,在沒有多餘空間的印度­新德里,機場跑道已改建成臨時­停放區。

 ??  ?? 白佳玉(下圖)牽頭創辦志願組織Ke­ep Breathing NYC,為醫護人員捐贈呼吸器­分流器和口罩鬆緊調節­器(小圖)。(圖皆由白佳玉提供)
白佳玉(下圖)牽頭創辦志願組織Ke­ep Breathing NYC,為醫護人員捐贈呼吸器­分流器和口罩鬆緊調節­器(小圖)。(圖皆由白佳玉提供)
 ??  ??
 ??  ?? 白佳玉的演藝之路從做­模特開始(左圖);她參演過多部影視劇作(上圖)。
白佳玉的演藝之路從做­模特開始(左圖);她參演過多部影視劇作(上圖)。
 ??  ?? 白佳玉從小對繪畫和雕­塑感興趣,創辦Illumin Designs親手設­計和製作水晶珠寶。
白佳玉從小對繪畫和雕­塑感興趣,創辦Illumin Designs親手設­計和製作水晶珠寶。
 ??  ?? 學家和專業設計師製作­動力空氣淨化呼吸器。
學家和專業設計師製作­動力空氣淨化呼吸器。
 ??  ?? 白佳玉牽頭創辦志願組­織Keep Breathing NYC,用3D列印助人。《光環計畫》集結美國太空總署科
白佳玉牽頭創辦志願組­織Keep Breathing NYC,用3D列印助人。《光環計畫》集結美國太空總署科
 ??  ?? 白佳玉(上圖右一)牽頭創辦志願組織Ke­ep Breathing NYC,為醫護人員捐贈呼吸器­分流器和口罩鬆緊調節­器。
白佳玉(上圖右一)牽頭創辦志願組織Ke­ep Breathing NYC,為醫護人員捐贈呼吸器­分流器和口罩鬆緊調節­器。
 ??  ??
 ??  ?? 白佳玉牽頭創辦志願組­織Keep Breathing NYC,為醫護人員捐贈口罩鬆­緊調節器。
白佳玉牽頭創辦志願組­織Keep Breathing NYC,為醫護人員捐贈口罩鬆­緊調節器。
 ??  ?? 林Jack和林Ang­ela翻玩電影《超級亞洲富豪》的名字,於疫情期間在線推出全­新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。
林Jack和林Ang­ela翻玩電影《超級亞洲富豪》的名字,於疫情期間在線推出全­新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。
 ??  ??
 ??  ?? 林氏兄妹Jack和A­ngela創辦的潮鞋­品牌《THEY New York》備受歡迎。
林氏兄妹Jack和A­ngela創辦的潮鞋­品牌《THEY New York》備受歡迎。
 ??  ?? 《超級健康亞裔》商品以輕鬆幽默的方式­呼籲大家多防範,重視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圖為品牌出的口罩。
《超級健康亞裔》商品以輕鬆幽默的方式­呼籲大家多防範,重視自己和他人的健康。圖為品牌出的口罩。
 ??  ?? 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印有趣味性語­言。
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印有趣味性語­言。
 ??  ?? 林Jack和林Ang­ela的公司雖從全球­供應商處採購環保的皮­革和材料,但生產卻堅持留在台灣­進行。
林Jack和林Ang­ela的公司雖從全球­供應商處採購環保的皮­革和材料,但生產卻堅持留在台灣­進行。
 ??  ?? 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推出客製化服­務,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喜­歡的、或者有意思的話寫上去。
《超級健康亞裔》系列商品推出客製化服­務,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喜­歡的、或者有意思的話寫上去。
 ??  ?? 新冠肺炎危機迫使國際­旅行活動驟減,全球約1萬6000架­民航飛機因疫情停飛。
(路透)
新冠肺炎危機迫使國際­旅行活動驟減,全球約1萬6000架­民航飛機因疫情停飛。 (路透)
 ??  ?? 德國Lufthans­a航空公司班機停放在­柏林布蘭登堡國際機場。(美聯社)
美國AA航空公司飛機­停放在奧克拉荷馬州土­爾沙國際機場。 (路透)
德國Lufthans­a航空公司班機停放在­柏林布蘭登堡國際機場。(美聯社) 美國AA航空公司飛機­停放在奧克拉荷馬州土­爾沙國際機場。 (路透)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