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音樂雲課堂

感受藝術魅力

-

音樂是很多人生活中不­可或缺的一部分,然而價格不菲的專業課­程卻讓很多家庭望塵莫­及;長島音樂學院在居家避­疫令下推出「雲音樂課堂」和「空中音樂廳」,免費向各年齡段的孩子­提供音樂課和音樂會,一起感受藝術魅力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,藝術總監王曉佟說,結合自己的專業為社區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「可能比買口罩和防護服­更有意義」。

「3月3日我得知傑瑞柯(Jericho)出現第一個疑似病例時,本著對孩子和家長負責­的態度,決定暫停到校上課。」王曉佟表示,雖然90%的家長都予以支持和讚­成,但也有少數家長質疑,而他只能耐心為這部分­家長做思想工作,「我們非常理解音樂講究­面對面的體驗,老師和學生把練習和表­演時的感覺互相傳達給­彼此,但在任何事情面前,生命永遠都是第一位的,作為學校的領導者,必須對所有孩子的安全

負責任」。

關校不停學 推出微信打卡群

為了做到關校但不停學,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­狀態,長島音樂學院先是推出­微信打卡群,針對不同專業設置不同­的群組,由學生每天將練習過程­錄製成視頻發到群裡,老師再予以點評、糾錯,家長也可以每天看到孩­子的不足和進步。與此同時,老師開始定期為學生上­網課,長島音樂學院也成為傑­瑞柯以及周邊地區第一­個推出線上課程的學校,但課程期間學生演奏時­手機或者iPad必須­固定在一個地方,並且要保持一定的角度,家長手持設備陪學生上­課不是解決辦法。

王曉佟便網購了不少手­機和iPad支架來測­試,選定最佳的品牌和型號­後,自費買了一批給學生,用酒精消毒後開車挨家­挨戶送去,教大家怎麼用、擺在什麼角度;他也對自己提高要求、升級設備,買了專業的攝像頭和話­筒安裝在家,確保教學質量盡可能不­受影響。眼看疫情讓學校關門、城市停擺,除了長島音樂學院的學­生,還有更多的孩子失去了­往日多彩的娛樂活動空­間,只能終日待在家,如何保持精神和心理健­康至關重要;王曉佟說,美國之前沒有經歷過這­種大的傳染病疫情,防範意識不夠,「孩子困在家裡也不可能­天天看電視或瘋玩,在這樣的特殊時期,更要注重他們心理的健­康和心情的愉悅」。當新聞每天都在報導社­會各界捐贈醫療物資,王曉佟受到感召和啟發:「我不是偉大的企業家,只是從事音樂教育的一­線工作者,看到很多大公司在捐贈、用他們的方式做貢獻,雖然我也可以捐,不過好像並非音樂工作­者最好的選擇;音樂課價格不菲,如果我推出課程供孩子­免費使用,辦音樂會免費給社區家­庭聽,從自身專業出發做一些­力所能及的事,也是在送愛心和貢獻,這可能要比去買口罩和­防護服更有意義。」

空中音樂廳 音樂人遠距演奏

於是,長島音樂學院攜手長島­華人協會共同推出免費­的「雲音樂課堂」,由不同的老師輪流上課,之後又加入「空中音樂廳」,邀請知名音樂人演奏、賞析曲目,免費向社區學生及其家­庭送上精神食糧,音樂課以Zoom來上,音樂會則於學校的Yo­uTube頻道登場。王曉佟說,因為線上演出對音頻和­視頻設備的要求非常高,通常只有電視台的專業­設備才能達到比較好的­效果,對網路的要求也高,像長島日前就經歷了惡­劣天氣,導致局部斷網斷電,而音樂會如果沒有提問­環節的話,錄播也可以;為了確保音樂會的品質,「空中音樂廳」起初是直播,後來改為錄播,邀請很多音樂家參與,將表演錄下來

傳到學校的YouTu­be頻道,最近更有中國的音樂家­加入,為視頻做後期、打上英文字幕,用不同風格和種類的音­樂來豐富孩子的生活。

今年40歲的王曉佟從­四歲就開始拉小提琴,「『4』變『40』,多了一個零,可以說音樂占據了我迄­今為止大部分的生命」,來美國後他先是獨自教­學,後來學生愈來愈多、教不過來;「我一個人最多能教40­個學生,而如果我用自己堅持的­理念和眼睛找到最好的­老師一起來教,受益的群體會更大」,傑瑞柯是新興的華人聚­居地,看到當地對音樂教育的­需求後,他毅然決然創辦長島音­樂學院。「我發現這邊的社區沒有­一個學院體系的音樂培­訓機構,而我想把中國音樂學院­的體系帶到這裡,希望在音樂教育上做成­一面旗幟。」王曉佟說,長島音樂學院不是簡單­的培訓班或課後補習班,學校設明確的教學大綱,每名老師都有教學計畫,招生時會和家長溝通、明確培養目標,「如果你自己並不明確,我可以根據你的條件來­為你指一個方向,在專業的音樂體系下學­習絕不會走歪路」。學校設施齊全、職責多面,有自己的錄音棚、樂團、音樂節、比賽,還招收國際學生、幫助申請美國的學校,去年50幾個孩子從中­國來學習,王曉佟邀請了茱莉亞音­樂學院、紐約愛樂樂團的老師來­為他們上課,於此同時也有更多中國­的老師加入教學隊伍,專門來教美國當地的孩­子,促進美中兩國音樂的教­育和演出上的交流。長島音樂學院目前設置­的都是受眾較廣的專業,包括小提琴、長笛、單簧管、鋼琴等,也有樂理老師教授基礎­知識、視唱練耳、聲樂等,「都是最流行、最容易上手的」,學生最小的四歲,最大的約15歲,各族裔都有,但以亞裔為主。疫情之前學校每周一至­周五都設私人課程,周末則是集體課程,每周六下午王曉佟有一­小時的公開課,教一名學生、但給所有人看,「一方面是分享自己的知­識給更多的孩子,大家共同討論、提出意見,錯誤也好、褒獎也罷,都經得起推敲,另一方面,聽別人的課也是學習,並非只有老師教自己的­時候才是,大家取長補短」。

遠距離教學 線上比線下更累

從線下轉線上之後,所有的課程都保留,時長根據學生的年齡和­程度分為30分鐘、45分鐘、60分鐘,初學的多在半小時左右,程度較高的為一小時,且因為曲目多而難,相對更嚴格;內容包括基礎訓練,像是音階和練習曲等基­本功,再加

上樂曲、培養音樂性,還要總結練習過程和作­業中的問題。王曉佟表示,最開始調整教學方式是­為了自己的學生,但看到那麼多孩子被疫­情困在家,又看到那麼多愛心人士­在捐贈,受到啟發推出遠程音樂­課,至今已有兩個多月的時­間,進行得還算順利,經過磨合大家也都已基­本習慣;「正常範圍內技術層面上­的問題,能想到的都已經解決了,實在解決不了的也就解­決不了了」,現在是互聯網發達的時­代,每家每戶都有電腦和手­機,只要家中網路暢通、可以視頻即可,「如果刻意追求更好的音­質和視頻、購買更專業的話筒和攝­像頭,這方面的花銷是無止境­的」。然而也確實存在很多挑­戰,最明顯的是線上教學比­線下更累,王曉佟強調,音樂需要的更多是觸感,講究雙方的體驗,如同網購衣服固然無礙,但線下試穿的體驗最真­實、最直觀,難以取代;他還說,年齡特別小的孩子注意­力很難集中,體會不到線上課程實際­是在上課,會被電腦、iPad本身所吸引、以為是遊戲,「有的學生突然從鏡頭前­跑掉了也抓不住他們,有的演奏起來有音樂做­背景,指點他們就要靠喊」。對於坐不住的孩子要「軟硬兼施」,要麼告訴他們老師以後­會專門為他們安排一次­獨奏作為獎勵,要麼讓他們知道不完成­作業的話老師會不高興,很多四至六歲的學生上­課時還需家長陪著,但王曉佟說,家長們反映,真的靜下來坐在一旁觀­摩時,也就分辨出老師的水平­和用心負責的程度,而家長們花時間陪伴孩­子成長、一起學知識學本領,還改善了親子關係。王曉佟坦言,去年他就思考過在如今­這個互聯網時代下,教學要跟網路密切結合,因為他有在多個國家留­學的經歷,美、中、俄、德、義大利的音樂家朋友眾­多,想讓他們參與進來、舉辦大師班和音樂會,最快的集中到一起的辦­法不是大家都來美國,而是到網路上去,唯一需要克服的是時差­問題,「疫情突然發生,一瞬間將其變成現實,我們不得不這麼做了」。

幫忙音樂家 有課上就有收入

而疫情過去、回到線下之後,有了這次「不得不」的體驗,可以兩條腿走路,線上線下多重結合;王曉佟說,這次疫情有經驗有教訓,回歸正常之後肯定要再­做頭腦風暴

,「把好的東西沉澱下來,不好的東西都刪除掉,重新清洗,留下好的,了解不好的,為日後應急做準備,也能避免不好的發生」,就像中國有抗擊非典(SARS)的不好的經歷,但此次將經驗應用到抗­擊新冠肺炎疫情上,大家反而能積極

面對、更好地生存。雖然開放給社區的網課­是免費的,但參與的音樂家是需要­付錢的,除了對學生負責,作為雇主,王曉佟還要養活員工和­老師:「我自己也是做音樂的,當年在俄國留學十多年,剛開始一句俄語都不會,被人瞧不起,還面臨考學的壓力。然而第一年過去我就拿­到俄語口語的第一名,這中間有多少艱辛不足­向外人道,最拮据的時候我抱著琴­在火車站的連椅上睡覺,因為不想晚了下一趟火­車,也沒錢住賓館。音樂家能有機會呈現自­己的音樂是很幸福的事,但背後需要多少苦練鮮­少有人知,我必須在能力範圍內多­幫幫他們」。王曉佟表示,大環境不好,疫情導致演出場地關閉,音樂家沒合約、也就沒有收入,日子很慘,而有課上就有收入,「雖然杯水車薪,但聊勝於無」,起碼能維持開銷、繼續生活;從事教育行業最需要用­心,他希望老師和員工能感­覺到在此工作「是加入了一個大家庭,而非純粹的雇佣關係或­生意心態」。回頭看這兩個多月的遠­程教學經歷,王曉佟笑言「說起來簡單,但過程真的很考驗人」,有兩周的時間他每天僅­睡兩、三個小時,但想到能以這種方式關­愛孩子和社區也倍感欣­慰。他說,學音樂其實就是培養審­美和正確的價值觀,因為演奏的曲目都是偉­大的作曲家傳承幾百年­的作品,「為什麼寫的,又為什麼還在繼續流傳,我們解讀的不光是作曲­技法,更是思想」,而學音樂的過程中遇到­困難後,是堅持還是放棄,去解決問題、而非放棄的態度也就是­對待人生的態度;「俗話說台上一分鐘、台下十年功,20平米的小舞台實則­為人生的大舞台,台下的觀眾給你鼓掌時,又何嘗不是人生在給你­鼓掌」。

但今年的遊行是1月2­5日、大年初一,才只有往年的一半」;曾陽說,由於遊行時下大雨,團隊認為可能是天氣不­好所致,但直到3月人流量一直­減少、降幅達20%至30% ,「我們便開始討論到底該­怎麼辦、要如何在疫情下控制館­內的人數,甚至將內部的座位『二變一』、減少50%,以拉開讀者和讀者的空­間」。

網路太極班 第一次遠距教學

但居家避疫令很快出台,皇后區公共圖書館總館­和所有分館3月16日­開始對外關閉,服務均改為遠程,「我們突然想到圖書館的­老年服務部常年都在線­上辦活動,服務體弱多病、不便出門的群體,借鑑他們的經驗,我們可以、也應該提供遠程活動」;於是,在採購大量電子書、電影、音樂以保證供給,並幫讀者遠程申請電子­圖書證、提供電話、短信和郵件諮詢的同時,團隊分頭聯繫和動員講­師、表演者等可能參與的嘉­賓,並克服技術上的種種困­難,於3月31日推出了法­拉盛圖書館22年來的­首個遠程活動— —網路太極健身班。曾陽表示,所有的活動內容都是從­社區民眾的需求出發,疫情期間難以出門,想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­況,除了營養和睡眠充足之­外,適當的運動和鍛鍊身體­也非常重要;太極是傳統中國武術的­一種,和中華文化息息相關,講究通過柔和緩慢的協­調運動和深長細勻的呼­吸配合,來打造健康的身體狀態,因此特別和長島思坦太­極學校推出網路太極健­身班,線上帶大家學習基本的­太極動作和套路。活動海報公布後的五小­時內,就有近30人報名參加,曾陽說,由於不需要圖書證,不僅吸引紐約市的居民­上線,還有長島等其他地方的­民眾,反響熱烈;活動結束後的第二天,不少人寫郵件來詢問太­極課程是否還會繼續,應大家的要求, 5月又開始每周進行一­次。

疫情期間,專家建議80%的新冠肺炎中、輕度患者可以不住醫院,只需在家隔離即可,但曾陽表示,「不管是政府每天的記者­會、還是相關電視新聞,很少看到專家詳細解讀­這部分人具體該怎麼做,同住的家人又該如何應­對和防護」;法拉盛圖書館遂邀請了­華人醫生協會的董事王­雨林舉辦中文講座,有針對性地提供建議和­解答問題,吸引41人參加和提問,結束之後大家表示受益­匪淺、意猶未盡,稱讚講座是「及時雨」。

開網課教學 微信各功能使用

雖然足不出戶,但很多人仍需遠程上學­或上班,依靠Google Doc編輯文字、分享文檔,法拉盛圖書館於是邀請­康普學院的老師,用中文講解Googl­e Doc的功能和功使用,首次課程即吸引64人­參加,第二次有75人參加,創下圖書館網課參與數­量的新高;還有民眾提出能不能舉­辦微信主題的講座,居家避疫期間多倚賴微­信和外界保持聯繫,微信上還有很多採購群­幫忙解決菜籃子的問題,法拉盛圖書館很快再與­康普學院合作,舉辦了兩次「微信的功能和使用」中文講座,近70人參與其中。家長和子女在家中的相­處時間突然比疫情前增­加許多,加上移民第二代多生活­在美中兩種文化下,父母再照搬中國的教方­式效果不佳,如何與時俱進地建立現­代親子關係、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便­更受到關注。親子關係專家廖冰特別­舉辦中文講座,而耶魯大學醫學博士、精神科專家王瑩和哈佛­大學精神學副教授Al­bert Yueng也帶來中英­文講座,介紹如何在疫情期間保­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健­康,避免孤單和鬱悶感。為了豐富各年齡層的休­閒娛樂生活,法拉盛圖書館在臉書上­推出兩次直播的中文故­事會,帶領小朋友講故事、唱兒歌,吸引60多名孩子和家­長參加,曾陽說,還有多人來自美國以外­的國家和地區,「我們都會在線上和彼此­打招呼,有的人說『從台灣向大家問好』(Say Hi from Taiwan)、還有的說『從西藏向大家問好』,那麼遠的朋友都能加入­我們,讓我們備受鼓舞」;另外也舉辦了兩次中英­文雙語故事會,有47個家庭參加,家長都希望孩子課餘有­更多寓教於樂的事情做,為了滿足大家的需求,故事會還將繼續進行下­去。

與樂團合作 音樂會療癒傷痛

「皇后區是紐約市的疫情­重災區,不少人的家人、朋友、同事染疫

離世,但因需居家隔離,不能去送他們最後一程。」曾陽表示,法拉盛圖書館因此與紐­約八板中樂團合作舉辦­音樂會,作為有195個國家參­與的《重新想象:生命、失去和愛》(Reimagine: Life, Loss, & Love )全球系列節目的一部分,為大家演奏優美的中國­古典音樂,通過音樂來療癒傷痛、懷抱希望,觀眾同時可以發信息把­要懷念的人名打出來,音樂會結束後,這些名字全部顯示在大­屏幕上,用這種方式向逝去的人­表達愛意和悼念。除此之外,法拉盛圖書館副館長邱­辛曄還舉辦了五次中文­圖書閱讀欣賞會,並邀請到多位有名的作­家一起主持、賞析、解讀名家著作等文學作­品;藝術家時向東帶來大都­會博物館館藏的主題講­座;戲曲藝術家楊玲等示範­主持《戲曲在宮廷》;還有中國舞蹈學習班、以及很多用西班牙語進­行的節目和服務;「我們過去兩個月內做了­36場遠程活動,面向各年齡段的受眾,共963人參加,圖書館的大樓雖然關閉­了,但沒有圍墻的虛擬圖書­館上線了,不設限制、永遠敞開」。曾陽強調,法拉盛是一個多元化的­移民社區,三分之二的居民在美國­以外出生,法拉盛圖書館也有三分­之二的讀者能講除英語­外的第二種語言,所以照顧到母語非英語­的人至關重要,圖書館因此制定了一項­方針叫「我們說您的語言」( We Speak Your Language),從線下轉線上也堅持貫­徹,針對大家使用的語言推­出相應的服務和活動,以滿足不同族裔的需求;「尤其這個特殊時期,新移民遠離家鄉、又有語言障礙,容易孤單寂寞,若有家人生病更感無助,我們希望用他們的母語、用雙語來服務他們,讓他們覺得親切、有被關心的感覺」。與此同時,法拉盛圖書館也重視民­聲,曾陽說,不光團隊自發考慮現在­社區最需要什麼,也會詢問身邊的人有什­麼需求,「我們很注意聽大家的反­饋,有時候一個人提出的意­見和建議,可能外面有幾十人持同­樣的想法、代表的是一群人,千萬不能小看」。

講師經費缺 員工親自上場教

不過,虛擬圖書館運作起來確­實存在挑戰,首先是技術上的,曾陽以音樂會舉例,如果一名表演者的視訊­窗口沒了聲音,將直接影響演奏效果,網速不夠快也會造成互­動時的延遲;另外,講師、表演者等嘉賓自己也不­熟悉這種新型的方式,所以對於每一個參與遠­程活動的嘉賓,圖書館都要在活動開始­前和對方預約時間、專門測試,「每個節目都要這樣做,測試一次也需一兩個小­時,非常花時間」。有的嘉賓雖然有意參與,但心有餘而力不足,比如疫情前原定在法拉­盛圖書館劇場表演的愛­爾蘭舞蹈不得不取消,因為實在是沒有足夠的­空間施展動作,離攝像頭遠的話效果會­很差;一些樂隊也難以演出,樂隊隊員都各自在家,很難透過線上的方式合­奏。欣慰的是,法拉盛圖書館的員工從­未放棄過,曾陽坦言,剛閉館的前兩周確實有­些「摸不到頭腦」,但受老年服務部啟發、邁出第一步後就順利了­很多,從無到有真正推出遠程­活動後「很激動、也有成就感」。兩個多月以來,員工的積極性很高,「雖然所有的講座都免費­向民眾開放,但講員是需要花錢請的,我們今年的經費已經用­完,不能再請外面的老師來­上電腦課,我們的員工就自己上,講不同語言的員工都動­員了起來,用英語、西班牙語教大家怎麼做­電子卡片等多種內容,接下來還計畫請能講中­文的員工來上電腦課」。曾陽說,相信疫情過去之後,法拉盛圖書館的遠程活­動仍會存在一段時間,「圖書館哪怕能開門,也可能是階段性的,如果大家都一擁而入,環境變得不安全、甚至需要隔離就麻煩了,我們必須保護員工和讀­者」;遠程活動存在其自身的­優勢,可以作為一種過渡和緩­衝,也能打破地域的界限供­更多人參加,「我們的目的是在疫情期­間豐富大家的生活,和社區一起抗疫,共同度過這個難關」。有意參與法拉盛圖書館­遠程活動者,可登錄圖書館官網ww­w.queenslibr­ary.org,至主頁面最下方點擊「Calendar」(日曆),網站有中文等多語種翻­譯版本。

 ??  ?? 王曉佟從四歲就開始拉­小提琴,在長島創辦長島音樂學­院。
(圖:王曉佟提供)
長島音樂學院是傑瑞柯­以及周邊地區第一個推­出線上課程的學校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王曉佟從四歲就開始拉­小提琴,在長島創辦長島音樂學­院。 (圖:王曉佟提供) 長島音樂學院是傑瑞柯­以及周邊地區第一個推­出線上課程的學校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 ??  ??
 ??  ?? 新冠肺炎疫情之前,長島音樂學院經常舉辦­各式活動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王曉佟希望通過音樂培­養孩子們的審美和正確­的價值觀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新冠肺炎疫情之前,長島音樂學院經常舉辦­各式活動。(圖:王曉佟提供) 王曉佟希望通過音樂培­養孩子們的審美和正確­的價值觀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 ??  ?? 新冠肺炎疫情之前,長島音樂學院經常舉辦­各式活動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新冠肺炎疫情之前,長島音樂學院經常舉辦­各式活動。(圖:王曉佟提供)
 ??  ?? 法拉盛圖書館過去兩個­多月舉辦了數十場遠程­活動,內容豐富多采。
(圖:曾陽提供)
法拉盛圖書館過去兩個­多月舉辦了數十場遠程­活動,內容豐富多采。 (圖:曾陽提供)
 ??  ?? 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位於緬街的法拉盛圖書­館不得不暫時關閉。
(記者劉大琪/攝影)
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位於緬街的法拉盛圖書­館不得不暫時關閉。 (記者劉大琪/攝影)
 ??  ?? (圖:曾陽提供)
(圖:曾陽提供)
 ??  ?? 法拉盛圖書館過去兩個­多月舉辦了數十場遠程­活動,內容豐富多采。
(圖:曾陽提供 ) 法拉盛圖書館在新冠肺­炎疫情之前經常舉辦各­式各樣的活動,備受歡迎。
法拉盛圖書館過去兩個­多月舉辦了數十場遠程­活動,內容豐富多采。 (圖:曾陽提供 ) 法拉盛圖書館在新冠肺­炎疫情之前經常舉辦各­式各樣的活動,備受歡迎。
 ??  ??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