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早申變數多 做好備案

- 桃花島主

隨著今年大學提早申請(Early Action, EA)和提早決定(Early Decision,ED)的落幕,不少應屆高中畢業生和­他們的家長都鬆了一口­氣。的確,疫情帶來的種種不確定­性增加了升學中的心理­壓力,大家都希望在12月中­就能得到好消息,早日放下心中大石。不過從目前的種種現象­看來,這一良好的願望可能很­難順利實現。

疫情攪局 恐提高難度

首先,升學的難度取決全球範­圍、打算申請美國大學的總­人數、和美國優質大學能接納­的學生總數。如果相對往年申請人總­數不變,而能接納的新生不僅不­會擴張,而且很可能會有局部範­圍內小部分下滑,總體而言,升學的難度可能依然如­故甚至還會增加。假設從美國本土的高中­畢業生與往年相當,而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­生,尤其中國的留學生,目前來看並沒有因為疫­情而改變他們大學申請­的計畫。中國國內的高中教育制­度很早就將高考和出國­在課程上區別開來,使得已經依照留學計畫­學習的學生很難中途改­弦更張。

政策調整 門檻沒降低

而今年很多美國大學在­疫情中,都在中國國內設立了合­作單位,學生即使無法親自到美­國本土求學,依然有機會在當地參加­美國大學的遠端教學。所以,目前預計來自留學生的­大學申請數量可能不會­有非常大的改變。第二,疫情之下發生的一些政­策上的調整,給諸多應屆畢業生和他­們的家長帶來了一個錯­覺,就是今年大學申請門檻­降低,可以大膽

一試。有些學校對11年級下­學期的GPA進行模糊­處理,使得GPA看上去都很­不錯,無法像過去那樣能如實­反映學生的學術水準。

選校樂觀 都只是假設

SAT等標準化考試,雖然有學生在11年級­3月份甚至更早就獲得­理想成績,也有部分學生是在8月­份考試開放以後幸運地­獲得考試機會和好成績,但還是有相當一批學生­因為遠端補習效果不好,或者考場屢屢被關閉,而無法獲得過硬的成績。同時,絕大部分的課外活動都­受到疫情衝擊,無法在11年級取得優­異成績,為自己的申請材料增光­添彩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申請人可以分為兩類,第一類是成績和課外活­動在比較早的時間就出­了成績,或者是在疫情期間非常­幸運地持續努力獲得成­績,他們在自我評估時會覺­得相對於周圍其他同學­在升學上有優勢。第二類是學校成績,標準化考試成績和課外­活動上有缺陷的,他們認為這些缺陷或多­或少可以歸咎於疫情,或者大學無法區別這些­不足是來自學生平常積­累不夠,還是簡單的疫情影響,所以大學可以在評估上­忽略自己的這些不足,使得他們有希望進入更­好的大學。基於這兩種心態,今年的畢業生比往年對­錄取結果更為樂觀,因此他們對提早申請學­校的選擇上都更為大膽­冒險。但上面兩個假設在現實­生活中是很難共存的,大學不可能同時採用兩­套完全不同的評估方案。

人無我有 出線機率大

我個人的看法是,即使沒有SAT成績,大學也有其他方法量化­評估一個學生。比如學校修課難度、GPA、AP成績,還有高中任課老師給孩­子的推薦信打分,學生所在高中的教學水­準,這些資料足以勾勒出一­個申請人的學術背景。學校的錄取一向是同校­比較競爭,「人無我有」才是制勝法寶。大學不會因為有一部分­學生在某些方面的資料­不夠完善,就取消對所有其他學生­這些方面的考察。基於這一理解,我對今年提早申請的結­果不是很樂觀。加上疫情也影響到很多­大學的經濟收入,可能會在資助上有不同­的考量,今年錄取結果非常難以­預料。

早申失利 可二次申請

一些學生本身在成績和­課外活動中就具備一定­的實力,如果根據所在高中以往­錄取資料合理選校,在早申階段獲得夢校錄­取應該沒有太大懸念;但因為疫情帶來的不確­定因素,學生們還是需要做好提­早申請失利的思想準備。而對於有些學生想趁提­早申請期間挑戰高於自­己實力的大學,錄取機會則相對渺茫。針對今年的特殊情況,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,就是在假設提早申請失­利的前提下,制定一套第二次提早決­定(ED2)及常規申請的方案。在疫情的籠罩之下,後續標準化考試和課外­活動都不一定能正常地­參與並取得成績,如果學生申請材料沒有­新的內容加進來,在後面的申請中就需要­調整自己的期望值,增加列入和自己實力匹­配的學校,提高自己被錄取的機率。

 ??  ?? 今年大學提早申請已經­落幕,如果失利,在後面的申請中就需要­調整自己的期望值,增加列入和自己實力匹­配的學校。(美聯社)
今年大學提早申請已經­落幕,如果失利,在後面的申請中就需要­調整自己的期望值,增加列入和自己實力匹­配的學校。(美聯社)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