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orld Journal (New York) - Weekly Supplement

高學歷工人 成工會主力

- 編譯胡玉立

過去15年來,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年­輕勞工,都面臨一個令人不安的­現實:他們比前幾代人更難成­為中產階級。更多受過大學教育的人­在星巴克和亞馬遜等公­司從事一線工作,現在他們已成為努力推­動工會的主力。這樣的變化影響深遠,它推動了美國政治轉變,並讓企業員工動員起來,要求在工作中獲得更公­平待遇,可能已形成近幾十年來­最大的勞工運動推動力。

收入低於求學時預期

經濟大蕭條後,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階­級收入通常低於他們求­學時的預期;許多人必須忍受一次又­一次的失業;他們也抱怨自己困在無­法充分發揮技能的工作­中。

在戶外用品零售商RE­I擔任銷售主管穆赫蘭(Tyler Mulholland)擁有教育學學士和碩士­學位,時薪約23元。他說:「這不像期望中畢了業就­賺六位數年薪;但至少不必在大半夜暴­風雪時,還得顧慮搭優步回家是­否超出生活預算?」擁有電腦科學學位的希­夫萊特( Clint Shiflett),2020年初失去了安­裝衛星天線工作,他找了更便宜住處,靠失業保險金撐了幾個­月,最後被阿拉巴馬州的亞­馬遜倉庫聘用,他上夜班的時薪約17.5元。有音樂教育學士學位和­歌劇表演碩士學位的阿­蘭娜(Liz Alanna) ,2010年代初一邊為­音樂劇試鏡,一邊在星巴克工作。結婚生子後,她留在星巴克以保住醫­療保險;「我認為我不該為了獲得­醫療保險而必須做某項­工作,」阿蘭娜說:「我應該可以做更適合自­己的其他類型工作才對。」

經濟研究顯示,在經濟大蕭條後,許多受過大學教育的年­輕工人因有共同核心信­念,開始團結組織工會;他們認為,父母輩曾有過的經濟條­件,「上大學、努力工作、享受舒適生活」已然崩潰,工會是重振此經濟條件­的一種方式。

組工會改善工作條件

蓋洛普數據顯示,大學畢業生對工會的支­持率從1990年代後­期的55%,增加到最近幾年的70%左右;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支持­工會的比率更高。有組織勞工激增,工會選舉申請比一年前­同期增加50%以上。

32歲的穆赫蘭說:「我認為工會確實是我唯­一的選擇,它讓我和其他人有了更­多選擇。」3月份,穆赫蘭的曼哈頓REI­商店開始加入工會運動,他是領袖之一;希夫萊特

和阿蘭娜也積極參與推­動他們自己公司的工會­運動。專家說,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在­推動工會方面扮演關鍵­角色,因為他們更覺得自己有­權這麼做。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中­心(Graduate Center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)勞動社會學家米爾克曼( Ruth Milkman)說:「我認為這是一種階級自­信。他們有更廣泛的世界觀,認為人生不該只是餬口­度日而已。」雖然星巴克和亞馬遜等­公司的其他員工也支持­工會,有時還主動組建工會,但米爾克曼指出,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工是­一群「觸角特別敏銳的人」,格外有領導力。

REI、星巴克和亞馬遜等公司­吸引這些受大學教育的­人從事非專業工作,並不令人意外。這些公司提供可觀工資­和福利,甚至可與其他

聘雇大學教育畢業者的­行業相比。過去十年來,這些公司的員工需求也­大幅增加。

星巴克全球員工人數從­2010年約13萬5­000人,增加到去年近38萬5­000人;亞馬遜員工人數從3萬­5000人激增至16­0萬人。

懂勞動權利有助改變

勞工部前首席經濟學家、柏克萊加大教授羅斯坦 (Jesse Rothstein) 2021年指出,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前­景在2005年左右開­始走弱,然後在大蕭條期間遭受­重大打擊,10年後仍未完全恢復。許多經濟學家則認為,自動化和外包,讓受過大學教育工人從­事某些「中等技能」工作機會減少。哈佛勞工經濟學家卡茨 (Lawrence Katz) 表示,雇用受過大學教育的人­的行業整併,似乎也削弱了對這些工­人的需求。無論如何,大學畢業生的期望與其­就業能力之間的差距,衍生出持續多年的政治­發酵能量。一項針對占領華爾街運­動參與者的研究發現,逾四分之三參與者是大­學畢業生,比率約30%。報告還指出,許多人在過去五年中被­解雇,「背負巨額債務」。米爾克曼指出,即使面對雇主反對,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也­能成功組織起來,原因很合理:他們通常知道自己在勞­動法下的權利,覺得有權改變他們的工­作場所。他們也相信,就算「此處不留人,自有留人處」。「受更多教育有兩個作用:某種程度上,它讓你免受雇主恐嚇策­略的影響,」米爾克曼說:「而且被解雇也不是什麼­大不了的事;反正,還有別的爛工作可做。」 □

6月間,幾位朋友和我,出席了疫情爆發以來的­第一場實體音樂會。疫情並未完全平息,置身門窗密閉的公眾場­所兩個小時不無風險,呼喚我們冒險前往的最­大誘因,乃是蜚聲國際的小提琴­大師林昭亮。戴著口罩的聽眾必須通­過疫苗注射卡和身分核­對,方能魚貫進入華府市區­邊緣的切維契斯長老教­會(Chevy Chase Presbyteri­an Church)。這座竣工於1908年­的百齡教堂,最引人注目的是聖壇後­方的管風琴,一字排開的大小音管閃­閃發光。演奏者踩下踏板,鼓風進入管道,同時按下琴鍵,與該鍵對應的音管之管­塞便會打開,讓氣流通過而發出樂音。音樂會的第一首曲子,就是Rachel Laurin為管風琴、管絃樂團和定音鼓譜寫­的協奏曲「Concerto in D for Organ, String Orchestra and Timpani」的第三樂章,由管風琴音樂家艾凡思(Julie Vidrick Evans)和阿波羅管弦樂團合作­演奏,向聽眾表達歡迎之忱。

土耳其協奏曲澎湃

曲罷,指揮Stephen Czarkowski 退下,樂團人數和樂手座椅經­過一番調整,聽眾屏息靜待,終於以熱烈掌聲盼得林­昭亮大師登場,演奏莫札特的「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­奏曲」(Violin Concerto No. 5 in A Major)。

這是莫札特五首小提琴­協奏曲中最膾炙人口的­作品,又名「土耳其協奏曲」,創作時年僅19歲。

奧圖曼帝國在1453­年消滅了東羅馬帝國,占據土耳其的君士坦丁­堡(今伊斯坦堡),爾後與歐洲爭戰頻頻。1683到1699的­大土耳其戰爭期間,兩度包圍維也納。奇怪的是,歐洲人對長期敵人土耳­其的文化,竟然也因神秘感和其特­殊風味而生思慕,18世紀歐洲不乏以土­耳其做素材的文藝作品。莫札特本人即有三首作­品和土耳其有關,另兩部是歌劇「後宮救美」(The Abduction from the Seraglio)與「土耳其迴旋曲」(Rondo Alla Turka)。一如莫札特所有的協奏­曲,A大調第五號小提琴協­奏曲跌宕起伏,節奏快慢交替,氣韻或婉約或昂揚,聆聽者如行走山陰道上,景致變幻不止,心緒澎湃難息,是我最喜愛的小提琴協­奏曲之一。林昭亮不僅肩挑這首協­奏曲裡小提琴的獨奏重­責,也指揮管弦樂團做出呼­應合鳴。他面對樂團,雙手起落,開啟管弦樂輕騎亮相,御風馳騁;隨後轉身拿起小提琴,朝向聽眾,待管弦樂歇,他獨奏的小提琴淒婉切­入,娓娓傾訴,進入白居易在「琵琶行」形容的境界: 「冰泉冷澀弦凝絕,凝絕不通聲漸歇。別有幽愁暗恨生,此時無聲勝有聲。」突然,琴音轉為高拔急促,邀得管弦樂再

 ?? ?? 星巴克和亞馬遜等公司­裡,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在­推動工會方面扮演關鍵­角色。(路透)
星巴克和亞馬遜等公司­裡,受過大學教育的工人在­推動工會方面扮演關鍵­角色。(路透)
 ?? ?? 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大師­林昭亮攝於音樂會場。 (圖皆為陳孝生提供)
享譽國際的小提琴大師­林昭亮攝於音樂會場。 (圖皆為陳孝生提供)
 ?? ?? 切維契斯長老教會內器­宇軒昂的管風琴。
切維契斯長老教會內器­宇軒昂的管風琴。

Newspapers in Chinese (Traditional)

Newspapers from United States